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學生能夠真正學會語文、學好語文的最關鍵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學改革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興起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比較教學法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目前其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诖?,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初中語文課程;閱讀教學
比較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指采用對比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比較教學不僅可以在縱向上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使學生的閱讀學習由表面淺層的文字感知逐步深入到多維系統的情感感悟,同時也可以在橫向上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使學生突破課本局限進入到更加廣闊的閱讀天地中,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思維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與發散能力[1]。因此這就要求一線教師要主動承擔教學引導責任,將比較教學法逐步落實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方面面,從而為學生打造出更具生命力的閱讀學習體驗。
一、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比較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有益革新,相應地其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教學經驗來看,當前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主要存在著如下問題:其一,受教學思維固化的影響,許多教師對比較教學法都不夠重視,不愿意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做出改變,認為“只要按照課本給學生講解通透知識就可以了”;其二,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不夠全面,沒有關注到閱讀教學中的各項復雜因素,在選擇比較內容時比較隨意,缺乏科學的規律與依據;其二,教師對比較教學法的認識較為淺薄,只是簡單地在文字層面進行比較,而沒有將比較深入到題材、情感、主題、風格等不同方面[2]。這些因素就導致比較教學法的應用往往只能停留在表層,無法真正改變閱讀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也很容易變得僵化呆板,進而阻礙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持續發展與進步[3]。
二、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ㄒ唬┖侠磉x擇比較閱讀內容
閱讀內容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基礎和前提,其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有著直接性聯系。因此應用比較教學法時教師首先就要合理選擇比較閱讀內容,首先要注意選擇的文本本身是否具有閱讀價值和意義,避免為學生提供空洞蒼白的閱讀內容,其次要注意選擇的文本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避免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出現“看不懂、學不會”的情況,最后要注意選擇的文本是否與課文有緊密聯系,避免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邏輯出現割裂現象。比如教學《春》這篇課文時,其景物描寫有著明顯的散文化特點,與學生常見的記敘文有較大差異,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朱自清的《綠》《荷塘月色》等寫景名篇,指導學生縱向比較并逐步深化學生對朱自清行文風格的認識,降低學生的閱讀理解難度,而后再給學生展示馮驥才《逼來的春天》、張曉風《春之懷谷》等其他作家描寫春天的文章,指導學生橫向比較并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春”這一主題的完整理解。
(二)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手段
從特征上來說,比較教學法需要學生在進行常規課文閱讀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拓展閱讀,無疑這就很容易增加學生對閱讀課堂的抗拒感,使學生在大量的文字面前感到“頭痛”。因此應用比較教學法時教師就要積極引入多媒體、互聯網等新型教學手段,避免照本宣科式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而是從不同維度展現枯燥乏味的文字內容,進而營造出活躍熱烈的閱讀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過程能夠更加多樣。比如教學《香港回歸新聞一則》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收集不同報紙對香港回歸的新聞報道并進行比較教學,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香港回歸的記錄視頻,叮囑學生注意觀察真實視頻與新聞報道之間的對應關系,而后再指導學生帶著視頻印象對文本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邊讀視頻邊讀文字,為學生提供多維的閱讀視角,使學生能夠快速把握不同報道的側重點,進而加深學生對新聞這一新體裁的全面印象。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明確提倡的一種教學理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思維的最有效途徑。因此應用比較教學法時教師就要改變以往的直接灌輸方式,而是多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為學生營造出自由開放的課堂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閱讀自覺性,從而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靈活思考并獲得屬于自身的獨特閱讀體驗。比如教學《春望》這首古詩時,根據安史之亂的詩歌主題,教師可以選擇杜甫的“三吏三別”、李商隱的《馬嵬》、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永王東巡歌》等詩歌進行對比教學,組織學生分組合作,自由選擇其中的一首或兩首詩歌進行辨析討論,指導學生重點分析這些詩歌與課本內容在題材、格式、思想等方面的差異性,在爭論碰撞的過程中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夠更加個性化并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
三、結語
總而言之,比較教學法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教師可以從合理選擇閱讀內容、引入新型教學手段以及鼓勵自主探究等方面入手改造傳統閱讀課堂,使比較教學法能夠有機融入到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進而促進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楊霞.新課標視野下古代散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方法——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相關篇目為例[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7,15(21):105-107.
[2]施順飛.新課標視野下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方法新探——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篇目為例[J].語文學刊(教育版), 2016,45(13):157-158.
[3]張黎.淺談《快樂閱讀》教學中的四步“蠶食法”——以“詩歌鑒賞”課堂教學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45(19):140-1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