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學習小對,培養交流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小、自主能力差,但他們模仿性強,可塑性強。小對子學習共同體的打造,要貫穿學生有效交流的始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建構學習小對子,研究小對子合作學習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有步驟的進行說練交流,落實小對子合作的評價機制,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交流能力。
關鍵詞:小對子;交流;傾聽;評價
引言
學習共同體,就是在學生的基礎上,以靈活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等。學習共同體是以學習為中心建立關系的,核心價值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探究者,使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獲得提升。在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思想的影響下,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研究的關鍵點。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建構學習小對子,研究小對子合作學習點,落實小對子合作的評價機制,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交流能力。
一、有效訓練小對子
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共同體就是小對子,也指同桌。同桌,學生一入小學接受學校教育,就已經存在了,對彼此最熟悉,平時學習玩耍都在一起。這就為后期的合作學習提供前提條件。因此,筆者認為一年級小對子的組建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對子成員相對固定,用1號、2號給予編號,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編號。接著重視小對子合作,可以逐步落實在同桌互相檢查作業、猜數游戲、批改練習、互相糾正錯誤等學習活動中。從這些簡單常見的實踐活動中,創造初步的合作機會,培養同桌小對子的簡單合作能力。有了這些基礎的合作意識與簡單的合作能力后,再來有效訓練小對子。筆者認為從簡單的對話訓練開始,按照以下步驟,老師先下口令:“請你們回想一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然后用: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說給小對子聽?!?號小對子先說給2號小對子聽,再讓2號小對子說給對方聽。學生說完之后,老師檢查落實小對子在交流時是否有注意傾聽。師:“現在請幾個小對子來匯報一下,他們剛才交流的結果?!比缓笮ψ?號說:“我的小對子最喜歡的水果是……”2號小對子說:“我的小對子最喜歡的水果是……”老師再問對方是否說正確了,來檢查學生在交流時是否真正地傾聽。以此類推,可以逐步加大難度,從喜歡的水果、昨天晚上吃的菜、爸爸媽媽的名字、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一步步訓練學生在交流時要注意傾聽對方的發言,慢慢提高小對子的有效傾聽。
二、適機創設情境點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點,課堂上應該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到新奇。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合作的愿望。在小對合作學習中,要適機創設情境點,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不僅要讓學生愛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并能接讀對方交流的話題,從而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如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端午粽》,里面有一個長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學生很難讀好這句。教學時,采用“內容分解法”讀好長句。從以下步驟來進行教學:
1.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什么?1號:箬竹葉、糯米、棗。
2.說一說。1號:怎樣的箬竹葉、糯米、棗
2號: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3.我來讀,你來接。
1號:粽子是用
2號:青青的箬竹葉包的
1號:里面裹著
2號:白白的糯米
1號:中間有
2號:一顆紅紅的棗
4.我來讀,你來聽;你來讀,我來聽:
5.評一評。節奏線處有停頓,“的”讀得輕又短。
這種接讀情境的創設,小對子合作朗讀起來非常有興趣,讀的很起勁,難讀的長句子也在輕松的學習情境中迎刃而解。
小對子剛開始合作,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為此,除了創設情境培養小對子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還要能聽出對方發言的要點,能慢慢聽明白對方發言中重要的信息,聽后能進行吸收,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提高處理信息、評價的能力。如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二組《“貝”的故事》,可以設計以下合作交流學習點: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貝殼有什么作用?用橫線標出來。圍繞這個學習點可以采用以下合作方法:1號說:我找的貝殼的作用是……我覺得這個作用和……有關。2號說:我覺得你說得對(不對),我找關于貝殼的作用是……,我覺得這和……有關。
就是這樣,在有效的交流情境中,小對子對這個“貝殼”作用更了解,首先是保護自己的身體,這和字形有關。最外面那個框就像是保護層一樣。而另外的小對子認同這個觀點,并進行第二個作用的補充表達:它可以當作飾品,很珍貴,所以“貝”字旁的字都表示跟“錢財”有關。在這一說一聽一補充中,小對子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認真傾聽同伴的想法并進行補充與評價。學生的交流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三、及時評價共同體
評價是一個導向標,任何學習過程都就伴隨著評價進行。小對子作為一個最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應該用評價機制來調控。
1.對子互評。在小對子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對同伴的表現從完成的速度﹑完成的質量等方面給予評價。朗讀完句子之后,對子互評:我覺得你這一句朗讀很有感情。聽完你的朗讀,我很開心。又如學完詞語之后,小對子互讀互評:我覺得你的后鼻音讀得很準確。讓小對子能夠感受到同伴的肯定與關注,更主動積極的學習,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熱情會更高。這些課堂上過程性的評價,還應形成書面加星記錄在對子學習登記本上。每周、每月一匯總,進行小對子明星的示范,也為后續的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打下基礎。
2.教師評價。教師的評價是學生合作學習質量的保證,是學生進步的強化劑,貫穿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在小對子交流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從交流時的音量、坐姿、速度、匯報的效果等及時給予評價,如:“這組小對子在交流時,能夠用1號聲音,加1分;這組小對子在交流時動作迅速,加1分;這組小對子在匯報時說得很完整,值得大家學習!加2分……從而為其他小對子樹立榜樣。其他小對子在先進榜樣的鞭策下,也能積極調整自己的合作方法,關注小對子在合作學習的方方面面,這樣,交流能力與水平自然不斷提升。
總之,小對子學習共同體的打造,要貫穿學生有效交流的始終。而學生交流傾聽能力的培養,又要借助小對子的合作學習來完成。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從思想上樹立觀念,深入挖掘教材中多種學習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有步驟進行說練,學生的交流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學習性評價行動建議200條(小學版)/(英)伊恩·史密斯著;劍橋教育(中國)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9
[2]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日)佐藤學著;李季湄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1(2015.3重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