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free talk”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長期訓練過程,英語課前free talk(自由談話,指每節課前利用3到5分鐘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圍繞某一話題進行英語口語訓練的活動)的有效開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又能使得學生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能力,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同學之間的友誼。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即聽、說、讀、看、寫的技能,以及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
一、課前free talk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高一是學生從初三過渡到高中的關鍵年級,隨著高中階段英語學習內容的增加、知識難度的加大,很多學生容易對英語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甚至會喪失學習興趣。所以高中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對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興趣,課前free talk正好可以起到這一作用。其次,還能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促進師生和同學之間的了解。
1.激發學科興趣
由于free talk的主題常常是學生身邊的事,且面對的又是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所以心理壓力不大。因此,當以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作為自由談論的話題時,學生們會興趣盎然,課前free talk的活動氣氛也會顯得輕松而有趣。在學生準備的自由談話中,盡管會出現用詞不當、語法錯誤、發音不準等問題,但若看得出他們做了精心的準備,教師也應該及時抓住閃光點,表揚他們積極的態度,并指出錯誤,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積極更自信。
2.增強學習信心
通過課前free talk不斷糾正學生單詞發音及語法上的錯誤,日積月累,學生在發音和表述上自然會有很大的進步,自信心也會逐步增強,促進學生從“啞巴英語”到“口吃英語”再到流利英語的轉變,而自信又促進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當學生將學過的相關知識點在free talk中運用時,既鞏固了知識點,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學以致用的效果增強了自信心,可以給一些不敢開口講英語的學生很大的鼓舞。
3.增進師生了解
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將有關個人的興趣愛好、校園生活、人際關系、休閑娛樂、情感世界等話題都搬到氣氛較為輕松的課前free talk中。在潛移默化中,大家逐漸感受到語言的生動和鮮活的同時,還能逐步培養起英語思維能力。這一活動的長期開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教師順利地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組內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又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二、遵循的原則
1.以師為導
課前free talk活動要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是一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長期開展的過程。英語科任教師對整個活動要起到策劃、跟進和指導的作用。特別是課前free talk活動剛開始實施的階段,教師對整個活動的開展思路和整體規劃要非常清晰。它包括對整個活動開展的時間階段的劃分、活動要求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整體把控以及活動形式的選擇、內容的設計、現場的點評、階段性的指導和預期效果等具體環節。
2.以生為主
學生是整個課前free talk活動的受眾,課前free talk活動是學生開展主動學習的觸發器。學生從接受任務開始到任務的完成,必須經歷相關素材的搜集與閱讀、資料的整理、觀點的形成、文字的輸出、知識的查漏補缺及應用、組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排練、臺上的演講、臺下的聆聽、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及最后的反思修改的完整過程。這是學生搜索與提煉能力的表現,也是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訓練,更是逐步形成英語邏輯思維的必經過程。
3.鼓勵為主和評價恰當
教師的點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的一種積極的激勵和正確的導向。高中生自尊心強,渴望得到鼓勵。因此凡是參加的學生,不論表現如何,教師都應該及時地進行適當的表揚,特別是對基礎差的學生,更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對明顯的錯誤,評價時要清楚明確而又客觀公平,做到過程與結果并重。
三、總結
“要求是下策,引導是中策,啟發是上策,學生自我構建是萬全之策。”課前free talk活動不見得有多新奇,但持久、有效的開展卻能讓處于青春期的活力四射的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過程中釋放個性、自由發揮、逐步形成自我構建和英語邏輯思維的能力。
責任編輯 晁芳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