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暴君”霸王龍的小秘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從好萊塢大片《侏羅紀公園》系列風靡全球,片中當之無愧的主角——霸王龍便成為古生物界的大明星,牢牢占據著“最受歡迎的恐龍”這一響亮的名頭。但霸王龍的傳奇是從何時開始譜寫的?作為恐龍之王的霸王龍又是如何在危機四伏的白堊紀稱王稱霸的呢?讓我們乘坐時光機回到史前世界,探尋霸王龍的奧秘。
“鋼鐵大王”的挑戰書
故事還要從1902年開始說起,當時歐美各國的民眾都對自然科學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博物館成了普通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更是豪擲千金投資組建博物館。這位富豪財大氣粗,其他博物館的職員紛紛跳槽轉投他名下,各地的藏品也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博物館里。卡內基此舉無疑是向全美所有博物館下了一封無形的挑戰書。
與此同時,眼見游客大量減少,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理事奧斯本非常著急,他急需一件震撼的展品來重振博物館的人氣。他將這項任務交給了館里的年輕研究員巴納姆·布朗,這位年輕人質樸老實甚至略顯木訥,因而被同行起了個綽號“農場男孩”。就這樣,布朗帶著理事的囑托踏上了尋找化石的旅程。
“農場男孩”的珍寶
盡管布朗很用心地在北美各地挖掘化石,但依舊一無所獲,挖到的東西常常抵不了運費。但布朗還是繼續堅持,相信總有一天幸運女神會眷顧他的。很快,布朗的好友赫勒得博士在研究北美野牛的途中發現了幾個奇怪的牛角化石,想請他來鑒定??粗掌械呐=?,布朗一眼就認出了這是三角龍的犄角。強烈的預感在布朗心中翻騰,他認定化石發現地肯定會有更大的發現,于是立即動身前往赫勒得所在的邁爾市。
邁爾市地處美國西部,終年無雨,氣候惡劣。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布朗咬牙堅持了下來,最終挖到了2具較完整的肉食恐龍化石。到了1905年,當恐龍化石被運回紐約自然史博物館時,奧斯本驚呆了,這真是一個大發現,他立刻決定在館內展出這些珍貴的化石,并將這種恐龍命名為霸王龍。憑借著霸王龍,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力壓群雄,成為當時美國博物館界的翹楚,布朗更是一躍成為古生物學界炙手可熱的新星。
直到晚年,布朗回憶起陳年往事,不善言辭的他仍激動地說: “霸王龍是上帝給予我的珍寶,它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香蕉牙與厚嘴唇
霸王龍生活在6 850萬-6 65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體長11- 12米,身高4米,體重可達8噸。盡管身長略遜于非洲的棘龍,但憑借著重量級的噸位,霸王龍還是穩居最大肉食恐龍榜首的位置。霸王龍的拉丁學名為“Tyrannosaurusrex”,直譯成中文是“君王暴龍”,不過我國約定俗成地翻譯成“霸王龍”。
霸王龍的頭骨長達1.5米,它的上頜很寬下頜卻很窄,攻擊獵物時由于上下頜咬合的施力點不同,能夠巧妙地運用杠桿原理粉碎骨頭。它的嘴里長著14厘米長的鋸齒牙,看起來就像一根根大香蕉,能夠給獵物造成致命傷害??茖W家已經在多具三角龍和埃德蒙頓龍的身上發現有霸王龍的咬痕。因此霸王龍還贏得了另一項冠軍頭銜——陸地上咬合力最大的動物。獅子的咬合力約為3000牛,這在哺乳動物中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但在霸王龍150 000牛的咬合力面前依然只能甘拜下風。
在很多電影里,霸王龍都是一副尖牙外露、兇神惡煞的樣子,其實這都是參考鱷魚的形象而設計的。科學家在研究了霸王龍的頜骨后發現,包括霸王龍在內的大多數獸腳類恐龍其實都有肥厚的嘴唇,它們的長牙都被包裹在嘴唇里。有了厚厚的嘴唇,霸王龍的牙齒就能得到良好的保護。研究人員還指出,化石證據顯示霸王龍的嘴唇上方還覆蓋著大量的裝飾性鱗片,這可能是繁殖季節吸引異性的利器。
白堊紀獵殺機器
化石研究顯示,霸王龍的身體結構似乎天生就是為殺戮而打造的:除了碩大的頭顱和驚人的咬合力,霸王龍的感官也遠比其他肉食恐龍強大。霸王龍的眼睛朝前,而不像許多恐龍那樣朝向兩旁,這就讓它像人類一樣獲得了感受立體世界的能力,即所謂的雙目視覺。有了雙目視覺,霸王龍在追蹤獵物時可以牢牢鎖定目標,準確判斷出獵物與自己的距離,從而一擊致命。霸王龍真正的秘密武器是它那敏銳的嗅覺,幾千米以外的一點血腥味它都能聞到。
但兇猛的霸王龍卻有著與之身份不相符的小短手,這對略顯迷你的前肢看起來萌感十足。很顯然這對小短手在捕獵時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科學家推測霸王龍的前肢可以幫助它在俯臥時撐起身子,或是交配時固定配偶。
參考霸王龍的近親艾伯塔龍,科學家推測霸王龍可能過著群居生活,就像今天的獅群一樣,年幼的霸王龍和成年的霸王龍一同生活。還有學者猜測,霸王龍捕獵時可能采取老幼結合的戰術,由速度更快更敏捷的小霸王龍驅趕獵物,力量更強的成年霸王龍提前埋伏,一旦獵物進入包圍圈就給出致命的一擊。
同類相殘,爭斗致死
霸王龍的生活永遠充滿著血腥和暴力。在一具昵稱叫“蘇”的霸王龍化石上,全身都布滿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傷口:頭骨上有巨大的咬痕,頸部感染,肩膀骨折,小腿肌腱撕裂……無一例外地告訴人們史前生活是多么的殘酷。而且“蘇”的身上還有許多傷口愈合的痕跡,這意味著它生前受過的傷遠遠多于化石上所見的。能造成這樣大面積創傷的,只可能是其他的霸王龍。成年霸王龍之間可能會因為爭奪配偶、爭搶食物和劃分領地等各種原因大打出手。
不僅如此, “蘇”還飽受著寄生蟲的折磨??茖W家還在它的嘴邊發現了圓形小洞,這是毛滴蟲感染的印記。毛滴蟲是現代寄生于鳥類身上的一類寄生蟲,它能引起口腔和喉部炎癥。霸王龍“蘇”很有可能是誤食了感染毛滴蟲病的古鳥尸體,因而飽受病痛的折磨。
別以為霸王龍的同類相殘只屬于成年霸王龍,早在它們小時候就已經開始?;C據顯示,幼年霸王龍也會互相撕咬,嚴重時也會在頭部留下致命傷口。但小霸王龍的打斗大多沒有什么惡意,而是出于練習捕獵技巧的本能。就像現代很多肉食動物的幼崽,小霸王龍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通過和兄弟姐妹們的打斗游戲來提升自己的捕獵能力。
來自“地獄”的殺手
霸王龍曾經活躍在北美西部,化石主要分布在今天美國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一帶被稱為地獄溪組的地層中。地獄溪組地層得名于蒙大拿州一條名為地獄溪的小溪,當地的環境也正如其名,終年干旱荒無人煙,路過時仿佛真的置身于地獄。但在白堊紀晚期,這里卻是水草豐茂、龍鳥共吟的世外桃源。獨特的季風氣候讓此地溫暖濕潤,孕育了茂盛的植物,供養了數量眾多的恐龍。
霸王龍作為地獄溪組里最大的肉食恐龍,霸主地位無可動搖。從已發現的化石來看,霸王龍最愛的食物是當地數量最多的植食恐龍——三角龍,如電影中所見的那樣,霸王龍與三角龍的戰斗每天都在上演。此外,埃德蒙頓龍、腫頭龍等植食恐龍也是霸王龍的零食。除了霸王龍,當地還生活著矮暴龍、達科塔盜龍和傷齒龍等體形較小的肉食恐龍,霸王龍很有可能憑借著體格優勢從它們嘴里搶食。
復活霸王龍
2003年,美國洛基山博物館的霍納教授在野外考察時挖到一根霸王龍的腿骨。由于腿骨太大不方便運輸,霍納就將這根骨頭切成兩半。當骨頭被運到實驗室,科學家發現切口處有點點血絲。這個不尋常的細節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他們將腿骨切片放在顯微鏡下,結果觀察到疑似軟組織的痕跡。
眾所周知,動物死后除骨骼外大部分的皮膚、肌肉以及其他軟組織,都會在自然界中的分解者的作用下腐爛消失。若遇到合適的條件被泥沙掩埋,在千百萬年的地質運動后,骨質逐漸被礦物所取代,最終形成化石??裳矍暗能浗M織卻是跨越了6 700萬年出現在人們眼前,倘若是真的,這將是轟動科學界的大事!將信將疑的研究人員反復進行了十幾次實驗,最終證明觀察到的確實是霸王龍腿骨中的軟組織,并對外宣布了這則消息。
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各大媒體竟相報道,一時間復活恐龍的呼聲高漲,許多人都相信真實版《侏羅紀公園》即將上演。盡管這確實是一項了不得的科學發現,但實驗室還是不得不出面解釋,以目前的科學技術尚不能從如此殘碎的軟組織中提取DNA.更不用說將DNA序列排列正確來復活恐龍。不過驚喜的是,通過蛋白質的對比分析,科學家發現霸王龍的軟組織中有3種蛋白質與雞的匹配,各有1種與青蛙和蠑螈的匹配,這至少證明了恐龍與鳥類的確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換句話說,霸王龍的肉可能是雞肉味!(責任編輯:白玉磊 責任校對:司明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5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