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中考耐力項目訓練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幾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將耐力跑項目列入中考的必考項目后,引起家長、學校、學生的高度重視,如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必須從根源分析其原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獲得成就感,通過適當的措施引導學生喜歡跑步,喜歡上耐久跑課。
  關鍵詞:耐久跑;中考;興趣;訓練
  
  以前剛開始聽到了同行、學生、家長不同的聲音,都一致認為耐力跑項目內容單調,訓練也比較枯燥,也擔心安全問題,教學中學生也有逆反情緒。存在老師不想教,學生不愛練,家長說隨便的一種現象。當今年我校體育中考結束后,我想這三年來我的改革是富有成效的,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能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學習。
  我從初一開始就做了一個三年規劃,制定好各年級的學習內容和練習方法及其目標。把一些心理訓練法運用到平時練習中,增加練習的趣味性,調節學生的練習情感,對以前那些片面地追求大運動量或大強度跑步練習法加強改進。我在期初讓學生自由活動兩節課,看看學生喜歡什么,有什么興趣愛好和個別學生的特長,大部男生只會選籃球,女生只會選跳繩。然后就對他們進行了思想教育工作和體育運動項目的介紹等。在進行系統的上課,當時提到跑步時,大家都顯得一臉不高興,當說要做游戲時,大家都滿臉笑容,所以后來我就從游戲入手,將田徑的大部分內容都納入游戲當中,也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那就是先要完成我的必學內容,然后老師可以陪他們一起運動和做游戲,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必然高漲。
  后來我慢慢發現學生不愛跑步的主要原因:第一:以前老師在耐久跑的組織教學中教法缺乏創新,課堂練習比較枯燥,乏味,大多采用繞操場跑的練習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第二:學生的自身方面,中學生意志力不堅強,獨生子女多,怕苦怕累。第三:學生之間確實存在個體差異,如果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那對學生缺乏公正、公平,長期下去影響心理情緒。第四:練習環境,耐久跑都是在田徑場進行,在沿海受天氣影響,冬天風沙大,夏天氣溫高,所以使大部分學生興趣下降,在內心產生不滿情緒。所以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安排耐久跑單元教學,盡量安排在春秋時節。
  初一我從學生興趣下手,初二則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然后慢慢引入大量的小強度、活動范圍較大的游戲,主要是以有氧為主,通過走、跑相結合方式進行練習。例如:“超越領跑法”“嫦娥奔月”“合作跳繩”等一系列游戲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當中提高有氧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練習,如跨步改成學生跳步游戲等,學生的腿部力量改在沙地做“斗雞”游戲等,上肢力量改為實心球“打靶”游戲等。每個班都培養一個集體項目,盡量能做到全員參與。例如,二班、三班愛打籃球,一班、四班愛踢足球,師生一起互動,有獎有罰,一節課下來,學生滿臉笑容,滿頭大汗,十分開心。兩年過后,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很多,運動能力也加強了不少,主動參與運動的意識也得到了深化。在初三,針對耐久跑我做了三件事:
  一、 技術訓練
  傳統的做法可能老師在初一就開始技術訓練,講呼吸、步幅、步頻和節奏等。我認為,學生跑400米都難以堅持下來,你和他談技術,那根本就是無用功。只有讓學生在有充足的體力情況下,能跑完全程,再去談技術,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進行技術訓練時,應注意幾點:
  1. 技術訓練應貫徹到整個訓練過程,學會合理的途中跑技術,上、下肢的配合,正確的呼吸,合理的跑步節奏,將技術訓練融入各種內容的練習中去。
  2. 技術訓練要與提高身體素質(特別是動作速率和力量)結合起來,抓住技術原理和個人的特點,創造地啟發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保持在中等強度中進行。
  二、 速度、耐力訓練
  在耐久跑中,速度的表現形式有:絕對速度,表現為30—60米的加速跑;相對速度,表現為“短翼項”速度,如800米有400米速度,1500米要有800米速度等。操作方式上,我們可以采用跑的專門練習:30—100米的加速跑,接力跑;60—200米的重復跑、變速跑;其他各種速率練習和速度性游戲等。
  耐力訓練包括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訓練,一般耐力訓練我們在前兩年通過中等強度跑、慢跑、綜合循環練習和耐力性游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初三重點就是專項耐力訓練,專項耐力是由速度和一般耐力結合而成的,它是決定耐久跑成績的主要因素,主要手段:①長時間或較長時間的專門練習;②短于或略長于專項距離的重復跑;③等距離或不等距離的變速跑;④等距離的比賽等。男生以800—1200米,女生以400—600米為主,進行階段性的重復跑或比賽練習。
  三、 心理訓練
  中考項目800和1000米,其實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及格是很容易的。但在耐久跑之前,學生的心情一般都會有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心理負擔較重,早早地認為它是一個艱苦的訓練項目,就產生了厭乏的感覺,精神就疲倦了,所以老師事先要讓學生了解課的內容,并使學生明白為何要進行這樣訓練的道理、事前使學生在情感上能夠接受這種艱苦的訓練,并愿意為之努力。一般采用“自我暗示法”:借助自己內心的語言,通過默念思維的想象,按一定的想象模式對自己的心理施加影響。同時,結合運用“注意力轉移法”,使學生自己的思想力求超脫、避開緊張的氣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總之,學生不喜歡耐久跑是一種普遍現象,教師必須從根源分析其原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獲得成就感,通過適當的措施引導學生喜歡跑步,喜歡上耐久跑課。要改變傳統的“耐力=跑步+跑步”觀念,充分挖掘耐力素質的鍛煉方法,提高課堂選擇性和趣味性,促進耐力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毛振明,杜曉紅,于素梅.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析與教學指導叢書—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體育與健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袁作生,南仲喜.現代田徑運動科學訓練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3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