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心理及生理特點的影響,他們的自學學習意識普遍不強,學習活動中情緒化嚴重,學習行為常常被心情與興趣所支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持久性。相關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導致學生學習差異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對于孩子們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以下筆者主要就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教育;管理
步入小學,孩子們對社會已經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其行為也會受到不同情感因素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情感因素對教育管理的作用進行分析,通過情感教學展開教育,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 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主要是對孩子們興趣、愛好、意志力、自信等方面因素的培養。如今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學者也就情感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解決小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問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可以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小學是孩子們踏入的第一所學校,他們剛剛接觸各類知識,對于很多問題理解上都存在較大困難,面對復雜的學習內容,常常會感到枯燥無味,對學習沒有興趣。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切忌乏味地進行知識講授和教育指導,應當充分結合孩子們的成長特點,更多地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將情感教學應用到小學教育當中,應重點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情感,降低消極情緒對他們的影響,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愛上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一般來說,積極的情緒主要包括自信、愉悅等,是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的情緒;而消極的情緒包括自卑、恐懼、煩躁等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情感教學的應用就是要指導學生卸掉學習中的思想壓力,讓他們更自信地參與學習,減少學習障礙。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目的,給學生們營造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在此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將自身的主動情緒帶入教學當中,通過積極向上的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們更有激情,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生活態度。
二、 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實施策略
(一) 通過鼓勵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信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內心往往更加敏感脆弱,作為小學教師,切忌對他們太過嚴厲,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發現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好,每當我想要批評他們時,卻又感覺于心不忍,于是我選擇了對他們進行肯定,再進行教育。小明在課堂上老是不聽講,喜歡拽其他女孩的辮子,搗亂課堂。于是我在課后把他叫到辦公室,首先表揚他作業的完成情況特別好,告訴他其實他比其他孩子更聰明,只要努力一點點,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經過這次談話,小明在課堂上果然安分許多。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贊揚,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他努力的動力。
?。ǘ?發揮教師魅力,培養學生積極情感
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性格還并未成熟,情感控制能力較差,他們對某一件事情的判斷往往會憑借個人的喜好。如果他們對某科目的授課教師特別喜歡,那么自然而然地也會對這門課程更加感興趣,學習的效果也會不斷提升。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個人魅力的培養,與學生更多地進行情感交流,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情感。
?。ㄈ?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平等的交流
小學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的歷史重擔,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指導教育上。古往今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一直高高在上,是學生們崇拜的對象。但實際上,現代教育中教師應與學生的地位保持平等,不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對待學生,更不可因為自己閱歷豐富就無視學生的“小事情”,要學會處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加以激勵,在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展開情感激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對生活與學習更加熱愛。
(四) 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避免學生出現緊張情緒,否則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愉悅的情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有利于引導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具有較強的易變性,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引導,才能夠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帶動起來??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們學好,首先就應當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只有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對知識充滿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ㄎ澹?構建班級及校園文化,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
環境對于人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僅可以對他們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還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因此在展開情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班級文化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地成長環境,幫助學生形成一個積極、健康的思想狀態。例如可以構建班級的文化角,在墻壁上張貼名人畫像與事跡等等。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形成主人翁意識
從某些程度上來講,實踐活動可以實現個人情感與個性行為的有機統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情感。教師應當鼓勵班級同學積極地參加班級或校園的實踐活動,并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們形成一個正確的發展觀。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們到養老院照顧孤寡老人,或幫助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等等,讓學生們通過親身體會,在情感層面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展開有效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的過程中,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學生發展的基礎階段,將情感教學融入教育當中,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彥臣.淺談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6(7):172.
[2]俞松萍.對于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運用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4(9):205-206.
[3]朱波.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6(10):204-205.
作者簡介:
董林松,浙江省紹興市,浙江省新昌縣巧英鄉中心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