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野”出發,“趣”無止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幼兒興趣和實際生活為前提,以鄉土特色為載體,以“趣”為特色,根據幼兒發展需求,開展野趣式活動,力求在大自然的特殊情境中注重幼兒的參與、實踐、情感體驗以及五大領域的發展,激發和釋放兒童的天然野性,助力兒童獲得活力、張力、親和力,使其成為真正樂于和自然對話的“野孩子”。
  [關鍵詞]幼兒;鄉土;野趣;自然;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93-02
  近幾年,雖然“自然教育”已經被重視,我們提倡“把生命還給自然,把童年還給孩子,把教育還給生活”,但是,很多孩子的時間是被父母安排好的,上各種的輔導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有家長覺得孩子真到了野外,又臟又不安全。所以即便在農村,由于社會集體價值觀的導向性問題,孩子的“自然缺失癥”還是非常嚴重的,家長寧可給孩子買很多玩具來取代孩子和自然接觸的機會。
  基于此,我們從以下三方面推進幼兒園鄉土特色的野趣式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
  一、趣,創設野味的校園環境
  1.挖掘生活化的“野味”活動材料
 ?。?)生活中廢舊材料的收集。
  我們著眼于幼兒農村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如:紙板箱、廢舊瓦片、雞蛋托盤、背簍、草帽、報紙、杯子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來開展各類游戲活動。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不但能深化家園互動,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還能加深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理念的理解。
  (2)生活中自然物的收集。
  2.創設情景化的“野味”藝術環境
 ?。?)自然優美的戶外環境。
  不同季節,幼兒園這片土地的人事物都是鮮活的,真實的。這些鮮活、真實的人事物是孩子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對話自然的最佳通道。春天,大片的草坪上點綴著美麗的野花,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夏天,知了在樹上唱著歌,做個小網兜,和知了做游戲;秋天,桂花樹飄來陣陣花香,摘一摘桂花,做一做桂花圓子;冬天,在皚皚的白雪下,一起滾雪球,打雪仗,雪地上留下我們快樂的腳印。
 ?。?)以幼兒為主體的室內環境。
  我們尊重幼兒天性,鼓勵幼兒回歸自然,釋放野性。大廳里創設了“野孩子”主題展,充分利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樹根、樹枝、瓦片、石頭、青磚等自然物進行布置,并請幼兒參與創作,自由地在樹根、瓦片、磚塊上涂鴉;樓道的墻面上是為孩子留白的涂鴉墻,孩子們在這里可以盡情地表達。每個教室的環境布置也充分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盡顯原生態與自然化。我們力求通過環境的“野”,釋放孩子心中的“野”,讓環境中的每一件事物都無聲地與幼 兒“對話”。
  3.突顯創意的專用教室
  結合野趣主題,我們創設了豐富多樣、接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專用室?!案叫『P聟^”,一個濃縮的附海小區,里面布置超市、醫院、娃娃家、美食街等。幼兒在其中自由扮演社會角色,進行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游戲,模擬社會生活;“花婆婆的花房”,一個彌漫著花香和美的享受的空間,孩子收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花作為原材料,裝飾花瓶,裝飾草帽,裝飾小花傘,制作干花創意畫等,和花進行親密接觸;“奇趣加工廠”里更是充滿著奇思妙想,隨處可見的電線、紙板、紙箱也能激發幼兒無限的想象與樂趣。
  二、趣,玩樂野味的自編游戲
  1.與主題活動相關的野趣區域活動
  我們將大自然請進班級區域,將幼兒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一事一物與主題活動相滲透,大膽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我,與自然和社會對話交流。
  小班幼兒因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所限,建構的內容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熟悉的事物,如“我的小汽車”“電風扇”“小動物的家”等。中大班幼兒精細動作逐漸發展,對生活經驗也有了進一步的拓展,所以我們提供附海及周邊標志性建筑的圖片,搭建的內容更加開放和復雜,如“我的幼兒園”“附海衛生院”“附?;净亍薄翱绾4髽颉钡?。在拼拼搭搭中,了解附海,認識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又如在美工區,收集線狀材料如毛線、樹枝、稻草、蘆葦等的“美麗的鏡框”,用毛線制作“有趣的毛線畫”;收集塊狀材料包括鵝卵石、樹葉、橘子皮、糖紙等的“樹葉黏貼畫”“石頭畫”;收集面狀材料包括砂紙、廢舊紙盒、手提袋、光盤等的“美麗的光盤”“砂紙畫”“百變手提袋”。在收集材料中感受家鄉物產的豐富,在創作中體驗廢物利用的快樂。
  2.與年段活動相互滲透的野趣游戲
  幼兒園立足于幼兒的童真與天性,遵循《綱要》和《指南》的精神,基于附海本土特色與資源及幼兒發展需要,制定出符合小中大各年齡段特色的年段主題活動,充分挖掘富有野趣的自然生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自由發展與操作,助力幼兒體驗趣味和野味,使幼兒萌發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如大班年段活動《野孩子》:我們利用幼兒園戶外場地資源,生發富有野外情趣的游戲活動。我們創設“美術沙龍區”,這里是孩子們的繪畫天地,瓦片、石頭、草帽、樹樁、青磚……都是他們的作畫材料。盤腿坐在草坪上,拿起畫筆,沾上顏料,肆意地在天地間作畫。創設“創意陶泥區”,孩子們席地而坐,玩弄著泥巴,感受著原始藝術的快樂,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創設“沙坑尋寶區”,孩子們變身探險家,拿起小鏟子,在沙坑中尋找寶藏。創設“小小野戰區”,孩子們臉畫油彩,手拿水槍,越過小土丘,沖鋒陷陣。他們從傳統的課堂中解放出來,自由地在大自然中撒野,體驗鄉間野外的趣味,在自然真實的自然情境中玩中學。
  3.與傳統節日相關的野趣節慶活動
  節慶活動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民俗文化的沉淀,是幼兒感受社會生活,融入社會集體,建構社會經驗的重要途徑。我們重視傳統文化與傳統節日的傳承,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和感興趣的節日開展充滿野趣的活動,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動手操作中,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加強文化認同感。
  例如立夏活動“立夏大鍋飯,民俗趣體驗”,讓孩子感受立夏的傳統習俗,體驗立夏的氣息。從采摘食材,到準備食材,都由孩子自己親手完成。孩子們在種植區采摘豌豆、土豆,在戶外小水池中沖洗食材,在草坪中剝豆豆、剝竹筍,幫助食堂大媽媽給灶爐添柴火,校園中傳來陣陣香味,孩子們品嘗著自己親手準備的材料做成的立夏飯,心里都樂開了花。
  又如端午活動“濃情端午,潤澤童心”,讓孩子們通過點雄黃,做香袋,包粽子,劃龍舟體驗端午的特色風俗。孩子們跟著巧手的大媽媽們,卷粽葉、放米和紅棗、包裹粽葉、系棉線,學習制作小粽子。孩子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選購香料、布料,大手握小手,自制精美小香袋,并將香袋互贈給最可愛的人。活動中的龍舟和船槳也是孩子們和老師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一起制作而成,孩子們負責貼龍鱗,刷船槳。
  三、趣,探知野物的生長歷程
  1.幼兒園特色的野趣微課程
  在“活教育”思想的啟迪下,充分挖掘富有野趣的自然生態資源,助力幼兒體驗趣味和野味,使幼兒萌發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如微課程《豆豆日記》:我們重視讓幼兒用最原始的方式,如通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小手摸去“經驗”學習,所以我們在園內開辟四季田園,種植易于成長,易于觀察的,符合當季的農作物。4月,園內的種植園地里,一顆顆鮮嫩飽滿的豆豆掛滿了枝頭,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孩子們認真地觀察著,熱烈地討論著豆豆的生長過程,采摘工具。抓住教育契機,教師帶著孩子們開展了采摘豆豆的大行動。采摘后孩子們通過剝豆子,觀察發現蠶豆和豌豆的區別,并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最后,品嘗自己親手采摘的豆子,在親身體驗與操作中,豐富對農作物的認知,體驗收獲的喜悅。
  2.家園合作的戶外親子活動
  幼兒園經常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帶領下,在大自然大社會活教材中趣成長。在“莫干山抗日根據地”,小朋友們穿上八路軍衣服,體驗小八路的生活。釣魚、挖筍、抬水、爬網、射擊等一個個有趣的親子游戲,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簡樸自律的好習慣,增長了愛國情操,使之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顒又校⒆觽儽M情地釋放著童真,家長們也在活動中重獲童心,享受著親子樂趣。
 ?。ㄘ熅?韋淑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0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