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詞潛入文 釋義細無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代漢語詞典》中關于詞的定義是: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梢?,沒有詞語就沒有語言,每個人的語言修煉都應該從詞語開始。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架空詞語”的教學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創設情境中賞詞、從換詞比較中品詞、從聯系實際中悟詞、在演繹展示中解詞,以提高詞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詞語教學;賞詞;品詞;悟詞;解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50-02
我們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1~6年級的階段目標就能領悟到:詞語教學要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不僅低年級要重視、高年級也要重視,并且既要注重新詞的釋義,又要注重關鍵詞的解釋。那么,怎樣才能讓詞語教學常教常新呢?
一、寓詞于情景交融中——創設情境,靈動中賞詞
教學情境的設計要緊貼兒童熟悉的生活經歷,遵循其思維特點和情境教學規律,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理解、感悟,使其情感體驗更深刻,從而做到活化課文語言,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達的鮮活元素。
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在導入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情境,配樂播放荷花池的優美景色,創造出一個有利于詞語學習的環境。學生在音樂中欣賞荷葉。教師緊接著出示一片大荷葉圖,并提問這是一片什么樣的荷葉,從而引出文中形容荷葉的疊詞“圓圓的、綠綠的”,然后又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荷葉是“大大的”。在進行“說疊詞,延伸拓展”這一環節時,除了課件出示蘋果的圖片外,教師又拿出一個蘋果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用所學的疊詞來形容這個蘋果。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出了蘋果是“紅紅的、大大的、小小的、圓圓的、香香的、甜甜的、酸酸的”……
又如,《稱贊》一課中“粗糙”這個詞語的教學,教師通過出示三個粗糙的小板凳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會怎么樣。接著,教師又出示一塊粗糙的小木板,讓學生摸一摸,是什么感覺。學生紛紛發表看法:粗糙的小板凳有裂縫、有小毛刺,摸上去有點扎手。在學生對具體實物有了感受之后,教師總結:“像這樣凹凸不平、不光滑的樣子就是——(生:粗糙)可見粗糙是指小獾的小板凳做得不好?!贝藭r,“粗糙”一詞就更加直觀形象地植入了學生的腦海中。
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對詞語形成一段記憶,一個畫面,一段聲音,一種情感,從而使詞語靈動地存入學生的腦海中,待到運用時能“招之即來”,這樣的詞語教學才是有亮度、有生命力的。
二、寓詞于心領神會中——換詞比照,分析中品詞
詞語是有溫度的,是色彩斑斕的,特別是一些所謂的關鍵性詞語,用同義詞去取代(即所謂換詞)也可以使其意思不變,前后暢通,但表現力會因此而大大減弱。因為教材中有些詞語的意思雖然很容易理解,但卻用得形象逼真,恰到好處。
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教師抓關鍵詞“特別”做足文章,先讓學生說說句中的“特別”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哪個詞。學生馬上聯想到多個詞,如“非常、十分”等。教師進一步引導:“請你們把‘十分’‘非?!胚M句子中讀一讀?!本o接著教師也讀了一句:“船夫的駕駛技術‘十分’好?!辈⒁龑W生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在這里用‘特別’這個詞是想夸獎、稱贊誰什么?”學生再次迅速做出反應:“稱贊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經過替換比照分析,學生知道了,雖然運用了意思相近的詞,但所表達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樣的。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抓關鍵詞,引領學生換詞理解,讓一個成功或者不成功的過程來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夠實現深入領會詞句的教學目標。經由多種方法的操練,學生明白了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色,更有表達程度深淺之分,并能感受到課文中詞語運用的精準性,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
三、寓詞于生活經驗中——聯系實際,積累中悟詞
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比較小,但他們本身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對于課文中一些難理解的詞句,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學生就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難以用這些詞句去進行自主表達。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盡量調動學生現有的經驗積累和感受,引領他們在生活中理解詞句,自主表達,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對《兩只小獅子》一文中ABB式詞語“懶羊羊”“慢吞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懶惰的經歷。當學生說到自己在做作業時也會這樣懶洋洋、慢吞吞的,并且由于自己做錯事,在教師和全班同學面前會很不好意思時,他們就明白了,懶獅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又如《荷葉圓圓》這一課中“透明、亮晶晶”這兩個詞語的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透明的,哪些物品是亮晶晶的呢?”學生聯系生活,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事物(玻璃、水珠是透明的,鉆石、星星是亮晶晶的)。再如,學習文中“躺在”“立在”這兩個詞,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顆小水珠,你要怎么躺在荷葉上呢?你見過蜻蜓立在荷葉上的情景嗎?它是如何立的?”就這樣,學生在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教學中,理解了“躺在”“立在”這兩個詞語。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來促成他們產生新的感悟。結合生活實際悟詞,不僅能讓學生踏踏實實地理解詞語,激發其學習興趣,引發其學習創新性,還能增強學生的生活意識,讓其更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語言文字的美。
四、寓詞于直觀形象中——巧用演示,感受中解詞
有人說:“眼睛看到的記不住,耳朵聽到的會健忘,唯有動手實踐才能學得會,記得牢?!贝嗽挷患佟S捎趯W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對抽象詞語的領悟,我們可以利用演示法、實物展示法,借助視頻、動手操作等方式進行教學,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再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快速地理解詞義。
例如,教學“五彩繽紛”(《秋天的雨》)這個詞時,我從講臺里拿出一袋自制教具—— 一包剪好的彩色紙屑。然后抓一把出來攤開在手掌上(此時有的學生用五顏六色來形容這些紙屑),再把手上揚,各種油亮的彩色紙屑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這樣的演示,把“五顏六色”和“五彩繽紛”這兩個詞語的區別展現得淋漓盡致?!拔孱伭敝挥蓄伾嗟囊馑迹拔宀世_紛”除了表示顏色多,還帶有一種動態美。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我借機加以拓展鞏固,讓學生用“五彩繽紛”這個詞來說一句話,進行語言訓練,在遷移運用中加深了學生對這個詞的理解。
教學中,通過演示,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詞語的含義,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詞語的理解更深入。而且這樣的演示過程,能放飛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放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真正做到了對詞語的活學樂用。
聚焦小學語文課堂,當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美麗邂逅,就會綻放出無限的魅力,為小學語文教學撐起一片藍天。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來揣摩作者用詞的準確、高明和獨特之處,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強化學生的語感,扎實詞語教學。
[ 參 考 文 獻 ]
[1] 趙靜.感性化的低年級詞語教學[J].教書育人,2015(29).
[2] 吳智勇.詞匯教學中的解詞法[J].新課程(上旬),2015(6).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