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數學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以課本為主的教授方式,使學生更易吸收消化。例題教學法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用開來,它能夠讓學生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融合到具體的解題中去,加強學生的掌握,同時,通過這個過程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發散數學思維,進而培養創新能力,這也是當代教育對學生的本質要求。
【關鍵詞】應用優點 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86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適用于數學教學,難以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故而,找尋一種恰當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運用例題教學法能避免傳統教學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本文將重點探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例題教學法的好處以及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
一、例題教學法的優點
(一)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的理論知識極為抽象,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甚至難以讀懂一些知識的定義、概念,故而,在課堂中融入例題教學的方式,至關重要,它能讓學生將模糊的數學概念與例題結合起來,變抽象為具象,達到及時鞏固掌握的教學目的。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就完了,這導致學生的課后習題練習情況不容樂觀,如若教師沒有及時評講,這些問題就會成為學生學好下堂課程知識的絆腳石,周而復始,積累的難題越來越多,成績會越拖越差。例題教學就相當于把課后習題運用到課堂中來,而且不懂的地方還能直接詢問教師,及時解決,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運用例題教學法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獨自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完每個知識點后,教師要運用例題加深學生的理解,但這個運用過程也是有講究的,教師不能直接就將答案公布出來,而是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懂的點,并積極分享出來,教師才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側重點的講解,不僅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還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高中數學的二次函數是重難點,概念也很抽象,大部分學生都很難理解,教師就要由淺入深的運用例題,可以先讓學生探討一個與一次函數有關的問題,找找這兩個函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舉一個二次函數的例題,同樣讓學生自主探索,這個過程重點在于學生,突出其主體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同時,運用舊知識加強對新知識的掌握,也是教師運用例題的關鍵點。
(三)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例題的運用同樣也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培養創新能力。教師在運用例題教學法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本道題,要多運用外在教學設備,如多媒體等,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當然,這個過程要將分組探討的教學手段融入進來,輔助例題教學,通過學生之間討論交流,分享各自對例題的不同看法,在思維的碰撞中,研討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慢慢培養起創新能力,這是當下新課標改革對學生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例題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例題不貼合所學知識
部分教師列舉的問題與本堂課的知識不貼合,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有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增大教學難度。例題教學針對的是新學習的知識,學生本就對這些陌生的知識理解模糊,如果教師不能運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甚至在例題中摻雜了其他知識點,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還極易使學生暈頭轉向,模棱兩可。比如,在運用導數算法公式的例題中,如果還包含導數的單調性,極值,最值等其他知識點,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新學知識的吸收掌握,反倒可能背道而馳,加大教學難度。
(二)難度不合理
教師在運用例題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例題的難度,同樣也是一大問題。本就是新學習的知識,教師若運用難度較大的例題,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習熱情,說嚴重一點,還有可能引發學生的煩躁心理,產生厭學情緒,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不愿看到的。如果例題太簡單了,也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采取措施,積極解決。
(三)難以顧及全班學生
各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對新知識的吸收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師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都是根據大部分學生的水平出發,這樣的講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可能難以使基礎較弱的學生理解,甚至可能越來越差,同樣,也浪費了基礎較好學生的時間,這種“抓中間,丟兩邊”的講授方式有待改變。
三、針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密切聯系課本知識
教師要運用具有代表性的例題,并密切與本堂課的知識聯系。當然,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題是需要教師下足功夫,利用多方面的途徑,通過課本資料,網絡搜索等方式查找,同時,教師也要累積教學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掘例題中的考點,盡量細致的教授學生,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把控例題難度
對于課堂上要運用的例題,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謹慎選擇,嚴格把控例題的難度,不僅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趣味性和靈活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調動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也要正確引導學生以增強其自信心,培養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分層教學
教師要正視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并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盡量考慮到所有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類,即優等生,中等生,差生,并針對這三類學生,分別采用符合他們水平的例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激情,當然,這種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通過對平時學生的考察以及學習成績,及時調整分組,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例題教學法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并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消化吸收,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數學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新課標背景下對人才的發展要求。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應加以重視,采用分層教學,針對性教學等手段,輔助例題教學,使數學教學順利開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4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