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讓生活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既是解決農村小學生寫作文難的根本,又是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作文;興趣;生活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作文的表述有三種:第一學段是寫話,第二學段是習作,第三學段是寫作。寫話只能算是寫作前的準備,其實小學作文真正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三四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習作目標就是“樂于書面表達”。因此,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谶@一點,小學習作教學應該生活化,生活與習作可以構成一個“生活—習作—生活”的循環。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寫真事、抒真情,讓生活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讓作文生活化,既是解決農村小學生寫作文難的根本,又是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徑。
高爾基曾告訴初學寫作者:“教導人的不是書本,主要是生活本身”。這說明了重視生活積累、提高對生活感受力的重要性。要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四點:
一、熱愛生活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實直接源于生活。身邊的瑣事看起來雜而凌亂,但生活中的美還是充斥在各個角落,要的就是你要學會發現,學會欣賞,而欣賞美其實又很簡單,只要你熱愛生活,就足夠了,這具體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首先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幾凈,各種家具擺放錯落有致,這是一種整潔的美;端莊秀麗,靜謐可人,這是一種沉靜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這是一種自信的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平時多看,多觀察,讓他們知道生活中的美首先必須是要用眼睛去發現的。其次引導學生體驗、感受生活中的美。如鼓勵小學生參加莊稼農作物的種植,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小貓小狗等動物,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田間勞動,讓他們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家鄉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再次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的美。比如欣賞人間真情,常常感動于親情的溫暖,感動于朋友間情誼的真摯,做到這三點,美就在學生的心中了,學生也就真正地做到了熱愛生活,擁抱生活了。教師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就是自己的東西了,把這一切裝進自己的“作文素材庫”,如果記下來,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記、生命的律動。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魯迅指出:在生活中,要“留心各種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只有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事可寫,有感而發,有情可抒。俗話說得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同樣告訴我們,要寫出好文章,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
春天來臨,我讓學生把自己在春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下來,結果有寫春天美麗景色的,有借春天來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的,還有贊美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也頗為成功,如:“春天的手是纖細的柳條上吐出的一個個嫩綠的葉苞”“春天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臉上紅撲撲的色彩”“春天是五顏六色的,是色彩的聚會”“柳樹上長出了嫩綠的芽兒,像一個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都爭先恐后地望著外面的世界”“空氣很清新,整個村子就像被洗了一遍,看上去那樣可愛”等生動形象的句子,各有特色,大都寫得生動、具體,想象豐富奇妙,讓人感慨萬千,不由得佩服于他們那極強的語言模仿能力和大膽的想象。
三、全身心投入生活
平時的教學中教育學生要“身”入生活,積極參加社會生活,融入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心”入生活。對于絢麗多彩的外界事物,要設身處地,用心去感受、去思考,才能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看出美來。如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看見一棵樹,就得聯想到一片森林;看見一只受傷的小鳥,就得聯想到鳥媽媽的焦急,讓想象去豐富平淡的事物,讓聯想為平淡的事物插上彩色的翅膀。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養成善于對生活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
四、由課內到課外,學以致用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課內訓練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堂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課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開國大典》這篇課文之時,重點會講述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課后我就及時組織學生開展了年級組的拔河比賽,活動之后我就讓學生運用這種點面結合的方法記述了這次活動,把學到的方法及時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學以致用,效果特別好。小學生好奇心強,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開拓他們的社會視野,并且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形成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產生獨具慧眼的發現,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喜才.生活是作文的源泉[J].中華少年,2017(1).
[2]鄧進.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和探索[J].作文教學研究, 2010(7).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生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2017]PLG302)的研究成果。
編輯 段麗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