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石化院校環境工程特色專業改革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石化特色鮮明的工科院校,其環境工程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在目前進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后,專業建設出現如下的一些特殊問題,如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矛盾、專業特色內涵拓展、學校的評教政策、績效政策等對師資隊伍建設影響、社會資源開發對師生創新能力培養等。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有利于對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形成清晰的特色專業建設思路和發展方向,提高專業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專業認證;特色專業建設;環境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0-0112-02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發展而來,是一所以工為主、石化特色鮮明的本科院校,2017年進入廣東省重點建設的7所高水平應用型理工大學之列。環境工程專業始于1988年創辦??破?,200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目前為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省級高校創新團隊。2016年我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美國教育部確立“中美產教融合+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雙百計劃”),環境工程專業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專業。2017年進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新征程。因此,針對如何將特色專業建設對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此提出一些思考和改進,使之能與時俱進。
一、原特色專業建設思路和局限性
特色專業是一個學校較為獨特的、成色較高的專業。其獨特體現在:優勢學科的支撐性、專業的不可替代性[1]。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學科和特色專業的關系理解為“一所大學的優勢學科所在,也就是這所大學的特色所在”[2],把優勢學科建設作為大學辦學特色的重要切入點。這一思想使得學校對老師們的科研投入和科研產出極為關注,并以此作為衡量專業建設成果的重要依據。所以老師們的工作重心在科研上,對教研項目存在“重立項,輕建設”的現象,難有精力和時間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做好教學工作。
另外,目前特色專業建設中“協同創新”能力亟待提高。高等教育的三大主要功能是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服務意識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前提,但常常被專業所忽視。老師們還缺少市場意識,不能敏銳感受產業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技術需求的變化以及對人才培養規格需求的改變,這也是進行工程教育認證的高校需要突破的共性問題。
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模式與要求
自我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成員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特色專業建設一起成為推動高校育人質量的兩股強大內在動力。它的最大特點是監控人才培養質量,從而規范專業辦學行為,具有標準化評價模式,觀測點涵蓋了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和專業辦學條件等關乎人才培養的各層面,特別注重對人才培養的實實在在的做法及效果。由于其核心價值觀“OBE理念”,是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逆向設計專業建設,特別關注專業建設符合學校定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所以真正做到了突出專業人才培養這一社會職能。
三、新形勢下對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
1.不斷拓展石化特色內涵建設。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特色化發展仍是高校贏得市場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手段。但近年來石化行業大幅縮減畢業生入職人數,在石化行業從事環保工作的學生人數已今非昔比,所以對于專業辦學是否還要堅持石化特色曾一度備受質疑。在2018年1月廣州和??诘沫h境工程專業認證會議上其他高校的老師們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如造紙專業等。近年來由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改造等原因,畢業生在本行業工作人數大幅減少而缺乏對“特色”的支撐,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思想產生矛盾。但經過調研和綜合分析,大家統一了思想和認識,認為石化特色不能放棄。首先專業招生生源的90%來自廣東省內,而石化是廣東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已形成四大石化產業基地。
2.促進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矛盾統一。學科建設在特色專業建設中的貢獻毋庸置疑,但過于偏重就會導致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對于我校辦學層次和定位不同于研究型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放在突出位置。在學科和專業的統籌建設中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學院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較好的范例,但如文中所言,專業教學與學科建設資源配置不合理,教學場所不足,教師隊伍考核和晉升的標準難統一等,所以特色專業的建設仍困難重重。
3.以政策措施強化教師教學投入。特色專業的發展不僅是“硬件”的發展,更多是“軟件”的突破,老師們的認識、理念、做法直接決定了課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1]。俗語說“教書是個良心活”,而教書育人的效果難以即時量化,具有滯后性,所以績效評價政策是指揮棒,直接影響老師們對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投入和價值取向。如果對老師們的考評仍然以科研成果為主,講臺上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現狀問題就難以改變和突破。
再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推崇老師們“雙師型”能力,特別強調對學生們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老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企業行業工作經驗和高強的知識應用能力。目前年輕老師們大多畢業后就任教,缺乏企業行業工作經歷和工程實踐經驗。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薄弱嚴重阻礙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應用創造能力的培養。
4.利用社會資源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最終目標是以之為指導,探索適合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趨勢的現代工程師培養對策,這意味著急需加強高校與企業行業的密切聯系,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提升工程教育實踐能力培養?,F階段,我國科技創新帶動了企業行業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課堂上授課體系和內容不能及時按照產業和專業技術發展的需求更新。同時,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工程模擬裝置等與生產實際中偏差較大,造成學生們對實際生產情境認知少,知識應用能力低。高校與企業行業間很多合作壁壘沒有打破,停留在概念化初級化階段,沒有突破原有模式,這也是目前很多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的通病。
四、結束語
特色專業建設是高等院校謀求發展的改革之路,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長期發展凝練的成果,更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日新月異,現階段如何將特色專業建設發展和“雙創”教育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相結合,還需要認真總結,不斷地發現問題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王保華,張婕.關于特色專業建設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大學教,2012,(5).30-34.
[2]胡文嫻.特色學校課程建設中教師參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48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