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寬祥
摘 要:在小學教育的發展中,班級管理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及內容,它能夠確保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為提升管理效果,應進行精細化的管理,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管理效果,確保班級活動順利開展。因此,重點探索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班級管理;小學
一直以來,在教學工作中,班級管理都是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教學的必然需求。在當前的小學班級工作中,以往的管理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班級管理效果難以提升。因此,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應針對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從而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
一、轉變以往的管理意識
針對目前的管理情況,教師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時,為實現精細化的管理,應轉變以往的管理意識,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進行改革,從而提升管理質量。一部分學校的班級管理方法陳舊,導致管理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在進行管理工作時,應把精細化的管理理念貫穿到工作始終,使學生能夠接受這一理念,并真正做到精細化管理。同時,教師應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規范自身的行為,積極引導學生一起開展精細化的管理,進一步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從而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1]。
二、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機制,建立精細化的紀律管理
教師要想實現小學班級的精細化管理,應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相關的工作流程,從而有效提高管理質量。教師在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中,應明確管理內容、管理對象以及管理時間,同時選用穩定的處理方式,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流程,從而實現精細化的管理。教師在進行班級的精細化管理時,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機制,能夠達到預期的班級管理效果,提高班級的管理質量。同時,教師在進行班級精細化的管理時,關鍵的一面就是紀律。因此,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應建立精細化的紀律管理。不僅僅是班主任要開展管理工作,班級干部也應進行統籌管理,從而使嚴肅的紀律管理能夠形成。教師在建立精細化的紀律管理時,可以任命一個學生擔任班長,其主要職責就是管理班級的紀律。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時,不僅要求進行小組學習,更應讓小組長管理組內紀律,從而通過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建立精細化的紀律管理,使班級管理能夠達到預期效果[2]。
三、建立數據化的管理機制
教師在進行班級精細化的管理時,為提升管理效果,應建立數據化的管理機制,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從而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班級精細化的管理工作時,對日常的數據不能籠統分析,應進行科學的判斷,確保管理工作能夠更加客觀,從而避免出現主觀臆斷的情況,并進一步使班級精細化的管理更加科學和合理。教師在進行班級的精細化管理時,建立數據化的管理機制,有利于順利開展班級管理活動,從而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四、借助校園文化,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管理效率
教師在進行班級精細化的管理時,可以借助校園文化,調動自身管理的積極性,提升管理效率?,F階段,一些小學校并沒有嚴格、系統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很少能夠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精細化的管理。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時,可以借助濃厚的校園文化,完善和改進班級的管理工作,進行精細化的管理。校園文化不僅可以激勵師生完善和改進班級管理,更能穩定師生情感,增強師生心理的安全感,從而幫助師生正確認識,并實現班級精細化的管理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黑板報、閱覽室、圖書館等,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判斷力,促使校園充滿正確思維和正能量,從而產生一定的潛移默化影響。班主任應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嚴于律己。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在管理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教師應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正確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教師是精細化管理的實施者,應結合班級具體情況,豐富班級管理途徑,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同時,學校還應為教師提供成長的平臺,促使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學??梢詷嫿ǜ咚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為開展精細化的班級管理提供基礎。學校為教師提供發展空間,能夠使教師有上進動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師在開展小學階段班級的精細化管理時,要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不斷加強班級管理的能力,及時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豐富管理途徑,從而能夠真正實現班級的精細化管理,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3]。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中,精細化的管理已經是一項關鍵任務,也是提升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因此,教師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應準確把握精細化管理的特點,不斷豐富精細化管理途徑與方法,從而進一步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江海.小學“精細化”班級管理實踐誤區與對策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
[2]樊志麗.小學班級管理需要精細化[J].教師,2015(18).
[3]陳小燕,劉齊平.論精細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施[J].新課程學習(上),2013(11).
編輯 郭小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020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