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教學藝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 陽
一、“討論式教學”內涵剖析
關于“討論式”教學方法這一概念,目前比較被認同和接受的是如下內涵的揭示:“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坝懻撌浇虒W”即是指以“討論式”教學方法為主體結構的課堂教學?!坝懻撌浇虒W”,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把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或矛盾沖突)輸入給特定的學生群體(組群),從而引起教學對象之間互動,以群體(組群)的智慧和力量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嘗試解決問題的教學形式。而在所形成的特定群體(組群)中,學生相互達成信息溝通與交流,相互實現情感融合與思維上的啟發,相互校正偏誤,形成共同探討、合作學習的環境。
二、討論式教學課堂的建構
1,確定要討論的問題及需要把握的時機
(1)由教學內容生發出有待發現的問題。這種問題的情境是教學內容已經預示了的,但有必要通過學生討論,做出某種有價值的預測和重新的發現。魯迅先生曾有過著名演講“娜拉走了怎么辦?”得此啟發,不妨設置諸如:“歐也妮?葛朗臺在得到老葛朗臺全部遺產之后怎么辦?”(《守財奴》討論題,課文節選部分正好在老葛朗臺死結束。)“魯大海有遺產繼承權嗎?魯大海在繼承遺產之后怎么辦?”(《雷雨》討論題。)“如果屈原不死……”(《屈原》討論題)。
(2)與學生已有知識相關聯而生發的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有效綜合跨學科知識與生活積累,形成系統條理的類比與歸納思路。如學了《守財奴》后,學生了解了葛朗臺的吝嗇:“葛朗臺之外,世界文學史上還有三大吝嗇鬼形象,包括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他們號稱世界級著名吝嗇鬼。能否描述這四個形象最特出的地方?”同時結合學生生活體驗。還可以生發出“從客觀上講,這類人聚斂了相當財富,能否認為他們實際為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問題。
(3)由教學內容生發出的可能反意而用的問題。討論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用獨特的視角看問題,用獨立的思維分析問題。同時把各自獨立的信息輸入到群體之中,達到相互啟發、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目的。由教學內容生發出的問題有些是可能反其意而用的。如:“守株待兔雖不得法,但是否可以認為是一種執著精神的體現呢?”“掩耳盜‘鈴’還是掩耳盜‘鐘’?”“南轅北轍可否認為是一種科學的探索精神?”“中國人如果堅持南轅北轍,那么將在科學史上有先于歐洲的重大發現――地球是圓的?”
(4)可以通過類比、歸納,得出規律性、結論性結果的問題。類比與歸納是知識多點鏈接的必要步驟,是知識由初步習得到熟練掌握再到靈活運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由于要給所學到的新知在已有知識體系中找到合適的位置,由于要探求得到較全面、精確、系統化的問題答案,展開充分討論,從同伴那里得到補充、映證、提示、啟發,得到其他角度、層次、水平的肯定、否定、校正,采用討論形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需要引申和拓展的問題。有些知識可能或有機會拓展、延伸,根據課型特點、學生知識結構、認知水平開展討論式教學,有利于由“最近發展區”順延到學生的“應涉思維區”。課堂拓展有多種形式,有時圍繞作者的作品、人品來拓展,有時圍繞思想主題拓展內容,有時圍繞一個寫作體裁拓展內容,有時抓取一兩個情節乃至細節進行拓展,有時是幾句蘊涵豐富的語言進行拓展;對于有些問題的討論。有時還要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本學科知識向其他學科領域拓展,形成從學習到生活的能力遷移。
(6)把握開展討論的時機。討論式教學是以課堂討論為主體形式的教學,但并不是滿堂討論,時時討論,事事討論。在課堂上,恰當創造討論氣氛,恰當把握展開討論時機,是實現討論式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一環。一般來講,出現下面情況,應是展開課堂討論的最佳時機。
(7)需要學生“跳起來摘桃”時。一說就懂、一看就會、稍有思考就有所得的知識,不應當設置課堂討論。而當學生思考有得,但失之偏頗或偏激,夠不著正題時,有必要展開討論。所謂“九九歸一”,先有“九九”,結果沒有“歸一”,那就用討論的方法,把“九九”個視點、“九九”個思維線索全部展開,讓學生在討論中篩選,校正,補充,求得思維趨向的一致,求得所認識事物(或原理、定律、結論)的本真,尋求到那個“一”來。
(8)課堂上師生意見發生分歧時。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控制手段,會盡量引導學生靠近教師的教學設計。但有時(新課堂教學尤其如此)會出現溢于教師課堂設計之外的情況。如學生思維空前活躍狀態下又生成新的觀點,看法與教師的觀點相左,從而導致課堂上出現所有人都想表達自己觀點的情況。教師應尊重學生這一精神活動成果。抓住時機,通過討論形式,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9)同樣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策略時。傳統課堂注重知識的終極性,新課堂更注重探索知識的過程性。“九九歸一”,傳統的做法是求得“一”;新課堂更重視把“九九”展開。一些開放性、探索性問題,其實答案未必唯一,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會各有側重。適時開展比較、選優討論,讓學生的獨立思考進行多線交流,學習效率會明顯提升。
2,選擇討論過程與方法
(1)分組式討論。第一種情況,根據平時課堂教學,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一般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個小組)。這樣的劃分,可為常設的討論學習單元。小組角色設置有主持人1人、資料兼記錄人2人、發言人1人(可輪流執行)。其中主持人負責組織討論,資料兼記錄負責向小組提供資料信息并統籌小組意見,發言人負責發表本小組意見。第二種情況,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或生成內容,圍繞中心議題將全班學生按不同觀點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每一位同學都要為完善本組的觀點提供盡可能多的論據,選出代表向全體發表本組討論結果。第三種情況,根據教學中心任務,按完成該項任務的各分項任務分小組,當各小組完成所承擔的任務之后,再交換分配任務。第四種情況,根據學生對某問題形成對舉情況,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各自可以有一辯,二辯,三辯,……輪番發言。形成課堂大討論或辯論形式。必要時,教師可以為主持人或評論員。
(2)經驗式討論。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在充分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可讓持不同觀點與見解的學生單個發言,把多種不同觀點輸入課堂,針對這些觀點充分展開,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內集中討論。這種討論課適用于在基本知識掌握后,對一些有爭議的、學生感興趣的、帶有階段性特征的問題進行討論,如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用多種方法解方程問題等。
(3)推進式討論。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目的,環問題課堂形式往往是問題鏈形式,由一個問題引申。連帶J。生若干問題,或針對某些問題,又發現若干個問題,形成問題群,這在教師中是常見到的。
3,注重適時而中肯的課堂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對學生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F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教育的生命所在?!坝懻撌浇虒W”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應當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特別是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與教師的理解有偏頗時,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去保護孩子稚嫩純真的心,那教師的評價語言才會有寬容、親切、真誠的內涵,才會有對學生真切的尊重與賞識,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這樣更有利于師生雙方精神敞開后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共同品嘗和諧所帶來的心靈匕的共振與歡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29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