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 坤

  摘 要: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高等教育大眾化催生了應用性本科教育的發展,創新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實施質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應用性人才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市場需求 應用性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一、背景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尤其是從1999年開始,每年高校都要大幅擴招。通過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從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內,從精英教育階段進入了大眾教育的階段。我國大眾化教育的快速推進,必然引起教育質的變化,在目前的大眾化教育階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對象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一定資格者的權利,吸納對象變得廣泛。2003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工人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優化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這充分肯定了應用性人才在我國人才隊伍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對應用性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所以,在當代形勢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二、應用性人才的含義
  
  應用性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是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其具體內涵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目標的。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僅是崗位能力,更是職業崗位能力,不僅是專業能力,更是綜合能力,不僅是就業能力,更是一定的創業能力,不僅是再生性技能,更是創造性技能。
  
  三、本科層次應用性人才的目標定位
  
  從廣泛的意義上說,如果將中等職業教育的應用性人才以操作技能為核心,可以稱為操作應用性的話,那么高等職業教育一般以職業崗位技能為核心,就可稱為技能應用性。培養這兩個層次應用性人才的學校都是以崗位來設計專業,故培養的人才是崗位型人才。而本科及以上層次的應用性人才應具有更強的通用性和創新性,因此,在培養時還要以學科來設計專業。但它并不是學科本位的,相反必須是對接現實、以需求為導向的。本科層次應用性人才,要強調協調發展,比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應用性人才有更“寬”、“?!?、“交”的知識結構,以及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性,從而不僅具有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技術創新和技術二次開發的能力,以及具有更高的適應多種崗位的綜合素質。另外,與學術型人才相比,他要有更強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能較快地適應崗位的需求,解決工作實際問題。培養本科層次應用性人才的關鍵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崗位操作技能與實務經驗)、溝通能力(理解、表達與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理論應用)的鍛煉和培養。
  
  四、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教改實踐的思想基礎和先導,更是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思想基礎和先導。因此,應用性院校的培養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突破傳統的“專門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方式上打破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模式,拓寬人才培養的領域,使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突破傳統的學科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加強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既有求真務實精神又能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應用性人才,教師是關鍵。學校首先應培養一批具有應用性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教師隊伍作為培養其人才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跨學科的復合型、應用性知識結構,專長一兩門學科知識的同時,擁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并融會貫通,互為所用;另外,教師還應具有相當的創新能力,能夠帶動應用性人才的創新觀念、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技巧,以及創造性的教學能力,同時應熟練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將學科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由此促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專業設置與就業相統一
  根據市場崗位需求設置專業。在專業設置之前,要對經濟發展信息進行搜集,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專業設置的意向,再將意向逐一地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與相關企業共同謀求和設計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方案,根據企業需求的人數確定招生計劃,根據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確定開設課程。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全部的教學任務,使理論與實踐在校企聯合的基礎上融通,讓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去工作。這種專業設置與教學過程的實施就與就業密切聯系起來了,就業不再是自我推銷、雙向選擇的過程,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環節。當然,個別不具備上崗要求的依然無法就業,這就要強化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上全體學生普遍的跟進和個別的強化。
  4.開設綜合性課程
  開設以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如:廣告專業結合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開展綜合實踐教學,通過參賽選題、創意、策劃、文案、設計制作等一系列真實項目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如: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實踐、集中實踐、工程訓練和畢業設計等4個層次,并對“工程訓練”進行重點投入,建立一套系統完備的訓練方法。
  5.緊密型的產學研合作體系建構
  如果說研究型大學的產學研合作是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那么,對于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的高校來說,產學研合作就應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這一方面,美國不少高校推行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提供了不少可資借鑒的經驗。如每年可選拔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頂崗實習,時間為6―12個月,實習形式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畢業設計與崗位工作相結合,實行給學生配備學院教師與掛鉤單位業務人員組成的雙導師制。
  6.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高等教育大眾化必然帶來受教育對象的多樣化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在人才培養類型上,應用性人才的培養也應根據自己的特點,突出實踐性、強化應用性,因材施教,掌握好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做到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更主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強調在工程環境中和實際工作中培養人才。因此,應用性人才的培養需要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學校也應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采取靈活的培養方式,在不影響培養質量的前提下,授課內容、地點、方式等都可以根據單位或學生需求進行自主創新,教學管理方式也作相應的調整。
  7.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
  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就必須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廣泛合作,根據用人要求和標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制定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建立由相關企事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校內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委員會。
  
  四、結語
  
  總之,培養應用性人才應根據市場人才需求情況確定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適時調整專業結構與專業方向,確立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畢業生質量,以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當前,應用性本科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發展完善的重要方面,研究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各類人才的培養規律,創新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實施質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白童.關于構建復合型、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甘肅科技縱橫,2008,(37).
  [2]王鐵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3]鮑潔,梁燕.應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5.
  [4]張妙第.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5]于京生,史源平,陳永志.電子工藝實訓基地建設與應用性人才培養[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92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