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課程教學如何走向實效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煤礦作業的高危險是眾所周知的,為了讓中職學生能學好《煤礦安全》,確保日后在煤礦生產中降低事故發生率,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煤礦安全》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對如何讓《煤礦安全》課程教學走向實效進行思考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煤礦安全 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201-02
1 提出問題
《煤礦安全》作為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礦井災害治理技術和礦山救護的能力,是學生踏進工作崗位前的必修課。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維系著學生未來的人生安危、家庭的幸福、企業的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培育、安全技術的教育就始于《煤礦安全》課程教學的課堂。因此《煤礦安全》課程教學對學生、對社會、對企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關于煤礦安全課程教學如何走向實效的思考就愈顯意義重大。
2 分析問題
2.1 教學重點錯位
縱觀近十年在全國各地煤礦發生的大小事故,可以發現近99%的事故是人為的因素引起的,其中由安全意識薄弱,“三違”所引起的事故占到九成以上,而由安全技術水平不足所引起的事故占比例不足一成。目前各大院校對于煤礦專業學生在《煤礦安全》課程教學上更注重的是安全技術的傳授,所占學時高達90%以上,而安全意識培養所占的學時不足10%。將90%的精力用在占10%的比重上,只有10%的精力用在占90%的比重上,重技術傳授,輕意識培養,著力點錯位,本末倒置。
2.2 教材的先天不足
《煤礦安全》課程受專業限制,教材形式比較單調,理論與行業發展脫節,內容缺乏教學性,趣味性。對于基礎差、理解能力差、自制力差,缺乏學習動力的中職學校學生來說,《煤礦安全》的內容自然天生不具備任何吸引力。
另一方面,任課老師獲得煤礦一線生產安全事故案例的平臺的局限性,加之沒有深入地去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和內容,僅是按照教材內容條款式講學,照本宣科,深奧而枯燥的內容,使得學生很快失去了學習興趣。
2.3 教師的知識短板
隨著煤礦不斷引進現代化的新技術和新裝備,遠離第一線的教師們就需要不斷地更新自知識,學習技能,跟上煤礦行業的發展。而中職院校煤礦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院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缺乏煤礦生產現場的實踐知識和經驗,也缺乏更新知識,落實技能的條件。當教師的知識結構未能與煤礦生產技術的現狀對接時,那么他的課堂就注定無法鮮活起來,只能被各種枯燥干癟的知識點填滿。
2.4 教學的手段單一
近年來,隨著各個學校教學硬件的提升,多媒體教學逐漸成了主流教學手段,老師能借助投影、視頻等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改變了僅以黑板、粉筆為工具的教學手段,但也讓很多老師掉進了“一本書,一份教案,一張PPT”教學的新單一手段中。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叫豐富了教學手段嗎?我們應該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摸索如何能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手段、多元化實施教學的新模式,切實增強學生職業安全教育第一課的有效性與實效性。
3 問題對策
3.1 種下安全意識的種子
安全是觀念,是態度,是責任,往往當事故發生之后,我們才感悟生命的脆弱,安全的可貴。安全意識培育,宣傳先行,只有宣傳工作到位,才能切實提高大家對安全教育工作的認識。老師作為學生職業生涯中安全教育工作的第一人,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理念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貫穿課堂教學,在學生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就將安全意識的種子深深地根植在他們心中,讓安全意識、安全習慣在他們身上扎根。
3.2 知識升級、再造教材
轉變“教教材”的思想觀念。合格的教學不是只把教材里的內容講完就了事的,優秀的教師會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去用心設計教學內容來達到預定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必須有透徹的理解和把握,要創造性地通過“刪、換、合、簡”來重塑教材,再造教材。因此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自覺學習,不斷地知識升級,要收集煤礦企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知識、安全生產的鮮活案列,在教學過程中注入這部分新內容,實現與煤礦生產的有效對接,結合案例來講解復雜枯燥的條款,避免就理論講理論,通過更加形象、具體、通俗、鮮活、精彩的案例吸引學生,加強學生職業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在案列的選用標準考量上,典型性,代表性不以事故的傷亡嚴重性來決定,重點分析案例中人員違章現象產生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環境,用真實鮮活的案例助力學生掌握相應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技術,讓他們受用終身。
3.3 豐富實踐知識,拓寬知識結構
缺乏煤礦生產現場實踐知識和經驗,是現階段煤礦專業老師的硬傷。教師如果沒有對煤礦有長期性、經常性接觸與了解是無法做到有效教學的。其實,如何能讓教師知識結構與煤礦生產有效地對接,管理部門早已給出了最合適的解決對策:教師評職稱時是需要提供企業頂崗實踐證明,任職期內每兩年頂崗實踐時間不得低于兩個月。這每兩年兩個月的時間,正是教師深入到各個煤礦一線,親身體驗掌握煤礦新技術、新裝備,更新自身知識庫的最佳時機。
另一個有效手段則是,隨時關注煤礦行業的動態,及時通過相關平臺了解、整理、分析新近發生的煤礦事故的成因;研讀國內外專業期刊新發表的著作,豐富自己的案例庫和知識庫。因為,越是學生周圍的案例,越是鮮活的案例,越是最新的技術,最能吸引住學生,授課效果最好,對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愈強。
3.4 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實效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學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教師在有效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知識接收點時,還可以采用更多靈活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學校的煤礦模擬實訓場地,就是最佳的授課場所。采用模擬場景方法,助學生產生身在礦井的代入感,在模擬的環境中演示違章行為,分析違章現象和違章心理,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安全習慣,使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實際生產接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改變固有的課堂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學,也可以設計出“情景”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思想碰撞,找到思路,相互合作解決實際學習中的問題,甚至還可讓學生互幫互學、互講互評、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與此同時,教師要關注小組活動每一個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體驗到《煤礦安全》課程學習的樂趣,提升煤礦安全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煤礦安全課程教學走向實效性。
綜上所述,《煤礦安全》課程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重點錯位,教材編寫先天不足,教學手段單一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拓寬自身的知識結構,選擇合適的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煤礦安全》課程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種下安全意識的種子。
參考文獻
[1] 王勇.關于煤礦安全有效控制的思考[J].煤礦安全,2009, 40(b11):4-5.
[2] 李金龍.關于煤礦安全監控系統課程的教學思考[J].山西煤炭,2008,28(2):54-55.
[3] 張淑美.淺談煤礦安全培訓教學之現狀及其改進措施的思考[J].神州,2013(12):1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