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時文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時文閱讀、提升學生時文閱讀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在探索時文閱讀對中學生所起到的具體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時文閱讀在中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時文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并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具體應用情境中,應改善學生的時文閱讀環境、激發學生對時文閱讀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時文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時文閱讀;作用;應用
  一、時文閱讀的概念
  廣義上的時文是指流行于一個時期的、一個時代的,能夠為人們所喜愛并閱讀的文章,如科舉時代應試的八股文章和其他時代流行的文體等。而狹義上的時文,專指當下、新近發表在報刊、雜志上的一些順應時代潮流而作的散文、隨筆、小品等。時文不局限于題材或文體,在深刻彰顯語言文字藝術的同時,更能深刻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脈動。
  二、時文閱讀的作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需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且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而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課外閱讀的總量需要在260萬字以上,并且能制訂出明確的閱讀計劃。時文閱讀與語文日常教學密切相關,尤其是在語文學習任務最為重要的中學時期。因此,中學生的時文閱讀對其學識、學業以及人生長遠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提升學生語文的寫作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教會和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有足夠多素材和資料的積累。學生讀的時文多了,積累的素材和資料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同時學生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已經掌握的知識等對閱讀到的時文進行思考,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社會脈搏的跳動,獲得更多的啟發,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見識,最終做到“觀千劍而后識器”。另外,中學生在作文考試中,尤其是高考作文中,需要在固定的、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有質量的作文,也離不開日常對時文的閱讀和積累。中高考作文的選題與時文的聯系極為緊密,具有高度重合性,均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人生、感知社會和把握未來等。因此,有質有量的時文閱讀才能幫助學生在考場上做到下筆如有神。
  2.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方面,中學語文教材內的課文雖然敘事簡潔、觀點明確、結構精巧和便于教學,但均為篇幅短小的文章,這種長期的短文閱讀造成了學生思維和眼界的局促。同時,當下長期的應試閱讀的教學模式和評估模式也在不斷地蠶食學生的閱讀靈性,造成了學生功利性的閱讀動機,即閱讀僅僅是為了完成課外閱讀任務,且有利于獲得唯分數論的閱讀收益。另一方面,中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校園,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度過的,這就造成了中學生相對狹小的活動空間和相對封閉的知識獲取途徑,從而導致學生接收到不同思維碰撞和啟迪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中學生的時文閱讀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不同思維的接觸,形成思維之間的碰撞,去除思維的惰性,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最終利于學生從發散性的思維思考社會現象和問題,達到自我和諧與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人才強國戰略的實現,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動,乃至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前景均要求我們要教育和培養出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人才。中學階段作為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和塑造的關鍵期,尤為重要。朱永新教授在其著作《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寫道:“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而時文自身帶有的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屬性與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所需要的媒介或內容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學生通過對國內外時文的閱讀能夠深刻把握這個世界和社會的脈動,體驗時代的脈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語文涵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閱讀的時文能夠經過思考后最終內化形成自身的觀念,即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時文閱讀的應用
  閱讀是現代人獲得生存價值和發展價值的基礎能力,而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和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期。時文閱讀是中學生課外閱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基于時文閱讀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積極作用和價值,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和滿足學生閱讀時文的需求,如何著眼和應用時文閱讀便成為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1.改善學生時文閱讀的環境
  中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封閉,且在應試閱讀的大環境下很難做到對時文進行積極的閱讀。具體來說,中學的課程,尤其是高中的課程學業任務繁重,上課時間多,學生很難擠出時間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閱讀時文,而時文閱讀又是不斷積累、逐步提升語文水平的必經的重要過程之一。因此,現行的語文教學生態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導致學生只能為應試獲得高分而進行浮躁的功利性閱讀。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學校和教師應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多給學生提供場所和時間進行時文的閱讀,如在晚自習固定的一段時間內進行時文閱讀,讓學生能夠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暫時解放出來,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能夠利于學生對時文的學習和積累,既有助于語文學業成就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自身良好的發展。
  2.激發學生時文閱讀的興趣
  在改善學生時文閱讀環境的基礎上,要發揮學生時文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時文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并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而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時文閱讀。首先,教師應對時文閱讀的作用進行具體的闡釋,如介紹時文閱讀的相關背景及其對學生當下學習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其次,時文閱讀應區別于教學內容,應強調其自主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們能夠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閱讀自主選擇的時文,激發學生閱讀時文的興趣,從而進行自愿、主動的閱讀。最后,教師應做好保障工作,在提倡和鼓勵學生進行時文閱讀的同時,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等選擇適合的時文進行個性化閱讀,并鍛煉和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提升學生時文閱讀的能力
  改善學生時文閱讀的環境并激發學生時文閱讀的興趣后,教師需注意引導提升學生時文閱讀的能力。時文閱讀能夠給學生帶來各種寫作素材,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對語文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閱讀時文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生活現實以及教學需要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思考和感悟,而不是只片面追求數量而不顧質量,真正讓學生做到所讀為我所思所用。另外,讀寫是緊密結合的良性循環關系,時文閱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書寫記錄下來,深化自己對時文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最終提升自身的時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黎華琛.引導學生閱讀優秀時文體驗時代脈搏[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5):135-136.
  [2]陳荔平.觀千劍而后識器——高考作文備考呼喚時文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Z1).
  [3]陳力勇.著眼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上海師大附中“萬字時文閱讀”調查[J].語文學習,2011(6).
  [4]崔忠萍.勤于積累易于作文——時文閱讀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137-1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0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