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別角色錯位的矯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由于家庭性別教育的不科學、傳統性別教育模式的束縛、社會性別教育的不當引導等,導致同性戀、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等性別角色錯位現象愈演愈烈,這無助于引導青少年兩性健康發展,甚至由此衍生的倫理問題會影響到社會秩序的穩定。加強家校聯合,提升父母性別教育藝術;狠抓性別教育,提升教師性別教育技能;營造健康和諧性別教育環境等是有效的矯正對策。
[關 鍵 詞] 性別角色錯位;矯正;性別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7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76-02
當今社會,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中性化、同性戀等問題接踵而來,針對該現象背后的家庭性別教育缺失、學校性別教育缺乏、社會環境的推波助瀾等因素,嘗試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雖然現代社會對此不斷包容、理解,但不可否認青少年性別教育仍亟待加強。
一、性別角色錯位表現及危害
性別角色錯位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并為此產生的一系列錯位癥狀,主要表現在性別角色錯位認知偏差、性別角色錯位情感偏差、性別角色錯位行為偏差三個方面。青少年性別角色一旦錯位,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雖然現在性別角色錯位現象屢見不鮮,社會對此也更寬容,但很多性別錯位的青少年還會被認為不正常,這也給性別角色錯位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內心充滿糾結矛盾,倍感無助,尤其當受到歧視和嘲笑時,他們還會出現性別角色的認同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甚至還會出現焦慮、憂郁、恐懼、孤立等心理問題,有些人會發展成“異裝癖”“異性癖”等精神病人。
(二)影響家庭和諧
青少年性別角色錯位有可能會給婚姻家庭生活帶來問題,不利于生命的延續和代際的傳承,不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即使有的家庭比較開明,接受孩子性別角色錯位的事實,也主要是源于愛和包容。曾經有位家長向筆者反映,她的丈夫是軍人出身,一直把女兒當男孩來培養,以致女兒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英氣,身邊不乏異性哥們,但只是把她當兄弟、朋友,而女孩們卻不愿意和她玩,這令她很苦惱,經常埋怨父母,家里經常充斥著“火藥味”。所以在青少年性別形成和塑造的關鍵階段、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做好青少年的性別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三)不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曾經我遇到過一個男學生,下課后他總是與女生在一起聊天、做游戲,說話也如女生那般溫柔、靦腆,也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和家長、老師的批評,最后孩子不堪壓力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雖然這只是個例,但是不可否認性別角色錯位的人,無論在心理上、行為上,還是在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等方面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任由這些問題朝著非良性方向發展,將無助于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
當傳統的婚戀習俗模式被打破,傳統婚姻家庭的概念也被重新界定時,毋庸置疑會擾亂社會秩序,這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性別角色錯位的原因
(一)家庭性別教育的不科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父母對子女性別的偏好教育、對孩子的驕縱寵愛、性別教育的不當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發展的方向,對青少年性別角色的認同產生影響。
近年來離婚率不斷攀升,家庭的不完整使很多孩子缺乏科學的性別教育,更易產生性別角色的錯位。長期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孩子,極易對與自己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父親或母親產生過度的依戀,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知產生偏差,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人格的塑造。
(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
青少年成長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教育模式對青少年性別角色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雖然性教育已提及很多年,國家對此也很重視,但性別教育卻呈現出空白狀態,有的學校即使開設了有關性別教育的生理衛生課,卻被其他課程所取代,形同虛設;有的學校的生理衛生課,授課教師也只是簡單介紹,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學校從未開設過此類課程。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隊伍出現了嚴重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我國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中女性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7.92%、63.73%、53.53%。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過度失衡不利于學生性別角色的認知。雖然說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并不能直接導致男生女性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卻是影響因素之一。
(三)社會對性別教育的不當引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男女分工已不再那么明顯,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也不再強烈,男女平等的思想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為了獲得社會的認同和肯定,很多女性會選擇將男性的氣質作為優勢人格,借鑒男性的思維方式,模仿男性的行為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很多“女漢子”“女強人”就應運而生,女性性別意識逐漸淡弱,男性化性格越來越明顯,呈現出性別角色錯位的趨勢。
近年來,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性別角色錯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的選秀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吸引人們的眼球,不惜打造一些性別角色錯位的“明星”,很多青少年模仿追逐,這極大地影響青少年對性別角色的理解和認識。日韓的影視劇和動漫等沖擊著中國市場,很多皮膚白皙、身材高挑纖細的日韓男明星,喜愛用化妝品,穿著打扮偏女性化,一些青少年以此作為參照,爭相模仿,導致有些青少年對性別角色認識錯誤。 現代社會人們對同性戀也越來越寬容接受,一些同性戀社區、酒吧、網站、聊天室的建立,也為性別角色錯位的青少年提供了交流、被認同、被認可的便利條件。
三、性別角色錯位的矯正
(一)加強家校聯合,提升父母性別教育藝術
父母是孩子性別角色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在進行性別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樹立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意識,培養孩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使子女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角色,絕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來影響孩子的成長,不能因為父母不恰當的行為影響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孩子性別角色教育的分工,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健全孩子對性別角色的全面認識,采用恰當的性別教育方法,讓孩子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性別優勢,唯有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父母行為的影響,才會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
同時,要加強家校合作,讓家長參與到性別教育的課程建設中,協助學校做好青少年性別教育工作。
(二)狠抓性別教育,提升教師性別教育技能
在我國,性別教育長期處于“空白”狀態,不被學校和教師所重視。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青少年性別角色教育,學校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開設性別教育課程,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男孩女孩課程、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的男孩課程和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17門特色“因性施教”課程的開設等,并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將性別教育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促進青少年性別角色健康發展。
學校還應組織教師進行性別教育的培訓,通過對典型案例分析提高教師性別角色教育的理論素養,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塑造健康的性別角色。
針對學校中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男性師資的引入力度,逐步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均衡教師隊伍的性別結構比例,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提高教師性別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三)營造健康和諧的性別教育環境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傳媒在當今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青少年性別角色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給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網絡傳媒應加強自身監管,凈化媒體空間,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不能為了收視率、點擊率而宣傳不健康、不積極的非主流價值觀。網絡傳媒還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宣傳普及科學的性別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性別榜樣,傳播正確的性別文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為青少年性別角色的養成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面對良莠不齊的社會媒體信息,青少年也應增強辨別意識,提高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塑造健康人格。
青少年的性別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堅持科學的性別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讓男生女生在祖國的大花園里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燕.當前青少年性別角色錯位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劉天紅.中外教師職業性別差距對比及應對策略[N].中國婦女報,2017-09-05(B1).
[3]蓋笑松,王曉寧,張嬋.走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