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課堂應是多姿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人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生命,要把課堂作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要讓學生主動地發展,要關注學生潛能的發展?!泵鎸π抡n程,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構建“樂學”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讓他們自覺地,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地學習,使語文不再處于尷尬境地,從而讓語文課堂充滿醉人的魅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46-01
傳統的語文課堂注重教師課前設計好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課上把有關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疑問,也不容置疑,只有被動接受。教學按照原先設定的步驟,在學生的“密切配合”下,有條不紊地推進。本應充滿活力的課堂似乎變成了傳教士傳經布道的教堂。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要求拋棄呆板、僵化的授課模式,代之以開放的、充滿活力和動感的課堂流程。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不再一成不變,而是隨時應變,因勢利導,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看到富有個性的精彩。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試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選擇教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所授教材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采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學生想學,甚至主動去學,從而收到極佳的課堂教學效益。
1.巧置懸念,拋磚引玉。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課前或課中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課堂教學定會活起來。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失街亭》時,預習之后,設置懸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夠一統中原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產生爭論,街亭已失,政局又將如何變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進入課文,學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即情節了,進而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創設情境,以境致情。
現代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來達到入情的目的。具體可以采用多媒體、影視片斷等手段。筆者曾執教《我有一個夢想》,利用影片展現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因同情而產生激奮,因激奮而融入情感與理解:“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斗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通過情境的創設和課文內容的結合,學生情緒激昂,并對自由做出全新的認識。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利用教師精美的語言,借助美術手段等多種方法達成。
二、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激活課程資源
高中語文文學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們承載著傳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讀者(學生)共鳴,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必然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愛語文,喜歡上語文課。
1.針對學生的基礎,用活教材資源。
針對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實情,靈活處理教材,發揮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既注重語文運用,又重視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學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網絡,四和院的特點之后,才能體會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閉”,“忍”的精義。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這一內涵,才能體會作者對于傳統的“胡同文化”復雜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見吧,北京胡同”所蘊涵著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學生習得了分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當地的建筑,生活習慣等等所包孕的傳統文化內涵,給學生提供研究的課題:茶館文化、飲食文化、農家樂文化……讓語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還可開辦學生喜歡的講座,舉辦學生喜愛了的語文課堂活動諸如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演講比賽,辯論會等,學生馳騁于開放的語文教學中,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
2.靈活處理教材內容,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教材是《課標》的載體,是課程目標實現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應用活教材這個例子,而不是把它當做死材料。用活教材內容,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教學《促織》分析到文章結尾時,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老師,我認為文章結局太圓滿,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個敗筆,應該刪去。”問題一出,課堂熱鬧了,我將同學分組討論,幾分鐘后,一個或稚嫩或成熟的閃爍著思維火花的看法登場了。有人認為“魂化促織”,爾后“裘馬過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寫社會黑暗。但馬上有人站起來反對這個結局有因果報應的思想,是宿命論的體現。又有人認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給小人物一個美好結局何嘗不可,任何中國古典文學總是喜劇多過悲劇,即便是悲劇,也往往是悲極轉喜,如《竇娥冤》尚可昭雪,《梁?!凡灰不p雙飛了嗎?一個同學補充:“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間,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虛幻的東西上?!绷硪粋€同學得到啟發,“讓我想起了前邊學過的卡夫卡的《變形記》,人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連人的價值,尊嚴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劇的結局,難道不是人生悲劇,社會悲劇,時代悲劇嗎?”……新教材中選入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的內容。若能對文中涉及矛盾關系細加品味,深挖本質,觸類旁通,改變視角,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些矛盾關系的看法。不僅使課堂活躍,而且有利于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總之,搞好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課堂,相信隨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最終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摸索出一條有效途徑,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