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已經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找準問題重點出發,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來把握教學時機,從而創新提問方式,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效果?;诖吮疚尼槍πW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研究分析
前言:
有效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從提問教學技巧出發,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基礎上來展現出語文教學的優勢,將學生帶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一、結合提示來設計提問
在課堂提問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作為重要的環節,就需要掌握提問的重點,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確保提問的啟發性與科學性,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語文教材的在編寫上有著一定道德目的性,且在文章后都有編寫者所設計的提示,而這些提示不僅是編寫意圖的體現,同時也是文章中的重點。所以在教學中就可以從教材特點出發,在做好選用工作的基礎上來做好提問設計,從而節約設計問題時間,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實現教學目標。如學生在學習《奶奶的白發》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奶奶與孫子之間的對話出發,在展現親情教育的基礎上來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由于文章內容是比較簡潔的,所以也可以更好的被學生所理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長輩與晚輩的辛苦付出,同時也可以激發出晚輩的尊老愛幼意識。因此在教學中就可以從這一主題出發,要求學生將爺爺奶奶辛勞的照片帶入到課堂中,并借助幻燈片的方式來展示出來。在學生觀看完照片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結合文章內容思考奶奶的頭發為什么變白了?通過從文章中的語句出發,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奶奶的白發是長期操勞的結果,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感受。通過采取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思考欲望與表達能力,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從而實現有效教育目標[1]。
二、把握提問時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從教學大綱內容出發,在綜合教學重點與難點知識的基礎上來設計好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展現出教育重點,才能轉變學生的感受,才能提高學生額學習主動性。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解決重點與難點知識出發,在強化學生記憶力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只有利用教學契機,才能做好問題設計,才能在幫助學生思考的基礎上來掌握知識,理解文章中的重點。如在課堂教學開展以前,就可以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在聯合發問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通過采取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同時也可以為下一階段學習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思維,在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同時來解決重點知識。在完成教學任務后還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內容,通過進行知識匯總,以此來重點講述。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從教學時機出發,在做好問題設計的基礎上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好知識[2]。
三、做好差異化提問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對學生的主體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展現學生主體地位出發,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來掌握知識。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個性與特點,所以在學習中就要從啟發學生思維與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等方面出發,在關注學生差異性的同時來進行教學。通過從學生的差異性入手,在做好精心設計的同時來提出有效問題,從而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好的展示自己,實現健康發展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的運用與理解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引入不同信息出發,在結合學生特點的同時來進行教育創新,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由于一些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出一些適合這些學生思考的問題,在保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對于一些在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就要求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避免完全放任學生,而是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熱情,在引導教育的基礎上來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目標,幫助學生在認識自身不足的基礎上來掌握學習方向,跟隨教師的指導來思考語文中的重點,實現提升學習效果目標[3]。
四、保證提問的循序漸進性
在這一環節中就要堅持從由淺及深原則出發,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而掌握知識背后的內涵與技能。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所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而是要綜合學生的特點,在啟發學生的基礎上來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在學習《天鵝的故事》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老天鵝騰空而起借助下落沖力,將自己的胸脯與翅膀撲打在冰面上出發,先要求學生思考這一內容為什么會讓人感動?哪些詞語的展示最為感動?并結合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進行體會。由于詞語的理解比較簡單,所以在學生的合作探究下能夠準確的理解詞語中的內涵,在學生掌握好這一知識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結合文章中的比喻句來感受老天鵝的大無畏精神。通過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從表及里的來掌握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如學生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實驗目的與實驗結果等方面出發,組織學生探討生活中哪些與動物相關的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們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文章重點,同時也可以拉近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強化了學生的邏輯思維[4]。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從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出發,在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基礎上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課堂提問的優勢,并組織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探討,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尹芹.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 新課程(小學),2017,(07):89-89.
[2] 王亞麗. 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探析[J]. 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08):119-120.
[3] 王玥.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 新課程學習(上),2014,(11):92-93.
[4] 宋雪濤.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分析[J]. 中華少年,2018,(21):153-1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