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照亮后進生前進的道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闡述了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是以慈愛之心為前提的教育。
關鍵詞:后進生;愛的教育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存在著差異。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肯定有“優”有“劣”,而“劣”的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困生。每個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都會遇到學困生,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一直面對的難點問題。
一、了解后進生;用愛因材施教
對那些學困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判斷該學生是屬于哪一類的學困生,是知識缺陷、是情感缺陷、是能力缺陷,還是動力缺陷;再調查了解造成的原因,是家庭環境、是學校教育方法,還是本人的惰性?然后再針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用愛有的放矢地教育。
我曾遇到過一個性格古怪的男生。他任性率意,上課或遲到或睡覺或高聲擾嚷,心中完全沒有“紀律”二字。她可以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抓狂,也常常讓身邊的每個人因他而抓狂。老師同學們以“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對待她。可是他卻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和他的母親在整天賭錢與酗酒的父親的拳頭與大罵中提心吊膽地度過。父親對他的態度就是她對身邊人的態度,父親給他造成心靈的痛苦,他也給身邊的人造成心靈的痛苦??伤宦犂蠋熖崞鹚赣H時,他卻苦苦哀求,不要告訴他父母。見過該生的父親后,我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他,我可以做的唯有與她的親生母親一道,盡量多給孩子關愛,多教給她做人的道理,而且我首先要想法子消除她對我的不信任。經觀察發現他這樣做就是想得到別人的關愛,或許就一點點關注也行,同時他怕他的母親不高興。由此我找到了突破口,與其座談:1、分析造成他與母親所經歷的不幸的原因。2、教導他為了自己將來的幸福乃至母親的幸福,應努力改變個性,不要讓母親再為她難過。當老師成功地成為他心靈中又一個愛的避風港時,正常的人性開始在他身上復蘇,漸漸能善意友好地與人交往,個性由強悍暴躁逐漸轉向沉穩平和,在班上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大大加強。
二、以慈愛之心,呵護與溫暖后進生冰冷而脆弱的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形象地比喻后進生:“這些孩子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人類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鮮花?!毖赞o之間,大教育家對后進生充滿了憐惜之情。他給我們的啟迪是:正因其嬌嫩,正因其脆弱,要轉化后進生,首先要轉化的是教師對他們的態度,不要因為他們的一些表象而心生嫌怨,要以一顆慈愛的心去了解,去理解,去諒解:一個厭學的學生可能就是一個聰明而敏感的孩子,內心可能有被父母當作攀比工具的隱痛,可能有被老師挖苦諷刺的陰影;一個常為哥們兩肋插刀的學生也許就是一個能干而感情豐富的孩子,也許就因父母在外打工而需要生活自理,長期無人督促,親情缺席,致使他們對學業、對情感實在沒有能力自理……以慈愛之心為前提才有可能了解學生心中的痛苦與困惑,只有了解學生心中的痛苦與困惑,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才會有重大的改變,看似盤根錯節的后進生問題才能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引導下迎刃而解。
有這樣一位留守兒童男生,經常遲到,打架,在課堂睡覺,搶同學們的作業抄,還時常有偷現象,特別是對老師愛理不理,有時具有敵意,對同學們常采取武力解決問題,屢教不改。由該生的種種表現,我推測她在家里,沒人管得住他,更沒有人正確的引導他,而且常受到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的傷害。經過家訪,我的推測得到了證實:孩子的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有七十多歲的爺爺看管,看不住,孩子每天玩到下半夜才回來。每當父母打電話回來或回到家,一聽說孩子不太好,就用巴掌“教育”。在對該生深深的同情之余,我打了個長途電話,盡量措辭得體地指出家長教育上的失誤,請家長理解孩子的心靈需要,用心平氣和的溝通耐心的盡量多給孩子呵護與關愛,理解與正確疏導,當成孩子身后的大樹頭頂的涼蔭。同時我與該生面談,我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同情,告訴他一個可愛的幸福的孩子應該有怎樣的形象和未來,也開導她諒解父母,改善與父母的關系。稍后一段時間,我和家長則共同欣喜于他們的孩子的變化:遵守紀律了,與家長和老師也親近了,聽話了。
三、用愛激發后進生的閃光點
教育是充滿感情的事業,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要以寬廣博大的胸懷面對后進生,要給他們以真誠、純潔、無私的愛,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一位資深教師曾告訴我:“要帶著放大鏡去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后進生有很多缺點,但更應該看到他們的優點。我們對學困生要多些寬容和表揚,少些訓斥和批評。我們不僅要與后進生建立一種和睦可親的關系,使后進生消除生疏感、懼怕感,感到教師可親可敬,而且還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長處給予肯定和贊揚,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們強大的內驅力。在一個班級里,后進生多數是那些調皮的學生,平日里,他們往往是消極因素占上風,老師必須要透過“迷霧”,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燃他們心靈中的“星星之火”,既肯定其優點,又要實事求是批評其錯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這是緩解矛盾,消除自卑、疑慮,喚起學生自重、自信、自強意識的動力所在。我班上有一個孩子,上課坐不住,講課聽不進,總是影響周圍的同學,老師們都很頭痛。一次次的批評讓他越來越“皮”。但他語言表達能力強,表情豐富。在“六一”兒童節時,我讓他參加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班上同學們高興得都為他喝彩。從那以后,他逐漸改變了,一年后,同學們選他當班長了。這就是愛的力量。神圣的愛能把一切變得美好。
總之,愛如明燈,能使后進生的“可憐之心”變成“可愛之心”;愛如明燈,能照亮后進生走向未來的光明之路。
參考文獻
[1] 張展輝. 讓愛的燭光照亮后進生的心扉[J]. 新課程導學,2013(13).
[2] 張雙龍. 讓愛心成為后進生前進的風帆[J]. 甘肅教育,2006(12a):14-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