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醫學教育在高等職業衛生學校教師中的重要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高等職業衛生學校醫學類教師的繼續醫學教育注重專業課理論知識的培訓,忽略了技能培訓及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教育。隨著教育模式的轉變,新型的做中學教育模式,對醫學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專業素質與醫德醫風缺一不可。只有各方面教學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醫學類教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繼續醫學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學”
繼續醫學教育是對專業技術的知識、技能進行補充、拓展、增新、提高的一種追加教育,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可以使專業技術人員能夠跟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也是在完成基礎醫學教育之后進行的在職進修教育。繼續醫學教育是繼學?;A教育之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以學習現代醫學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終身性職業教育[1]。繼續醫學教育不僅在醫院內需要舉辦進行,在各種醫學教育類大學、高職、高專類學校也要不斷持續舉辦進行,以滿足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學習要求。醫院內專業技術人才,學習氛圍便捷廣泛,而學校內醫學類專業技術人才,如果長時間脫離臨床、脫離實踐,對前沿技術及最新科學了解甚少,不利于自身業務知識拓展,更加不利于校內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及吸收。所以,校內醫學繼續教育在整體繼續教育中的地位尤為重要。
一、加強專業課技能培訓教育
衛生學校中的教師,當前在繼續醫學教育方面注重專業知識的理論知識培訓,忽略了臨床技能培訓?,F在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正在由學中做向做中學轉變,以往的理論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最新的教學方法及狀況,熟練的臨床技能操作,應是一名醫學課教師最基本的技能。專業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單純追求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當前教學模式下給醫學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缺一不可,學校內醫學類教師應加強臨床技能操作教育與培訓。
二、重視人文教育
1.醫德醫風及職業道德教育
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需要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德醫風。以人為本是文明社會發展的必備要求,更是對醫務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在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之上,職業形象也是醫務工作者無聲的語言,是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遵守的基本禮儀。醫德醫風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全體教職工及學生素質的一項基礎工程。一個學校,一個醫院是否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教職工或醫護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就無法實現校園和醫院的和諧,因此,加強醫德醫風及職業道德教育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及醫院具有深遠的意義。
2.強化衛生法律法規教育
一項針對928名醫務人員的隨機調查發現[2],醫務人員法律知識測試項目中僅有62%的醫務人員達到及格線,醫務人員對處方規定、病歷書寫等規定掌握情況并不理想。普及醫學衛生法學常識,增強衛生法治觀念,有利于師生正確理解和明確衛生法律權利及衛生法律義務,使學生在相關醫療衛生工作中能嚴格依法辦事,正確履行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神圣職責。醫療新技術的開展,如試管嬰兒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及器官移植技術等,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法律問題,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出了需要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的發展外,還需要法律規范的介入。醫藥衛生教育工作,是一項即復雜又具體的社會工程,因此,要強化衛生法律法規教育,用衛生法律法規來調整教育和醫療衛生關系,已法律規范來促進學校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醫療衛生教育事業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
3.重視教師及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隨著教學方法的更新對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醫學類教師更是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和提高臨床實踐技能,這些都會給教師的身心帶來極大壓力。王香平等[3]對北京市5所三級綜合醫院的2460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三級綜合醫院醫務人員中度以上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7.6%??傮w來看,必須重視教學人員及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開展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合格的醫學專業類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醫學專業技能和科學素養,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人際互動能力,健康的心理健康狀態教育恰恰是傳統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所欠缺的。繼續醫學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融合,更適合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醫學教育人才,為醫療衛生教育事業提供根本的人文保證。
三、繼續醫學教育在校園內的重要作用
1.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醫德素質教育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敬業精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唯有人文素養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人文素養高的人才。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醫療崗位上,應需注意自身的人文修養,教師更應該從現在起,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培養自己高尚的敬業精神。這一點,可以在醫學繼續教育中不斷的體現不斷的提高。所以,把醫學知識、醫學繼續教育與人文素養知識融合起來,讓教師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內化人文素養,才有助于醫學類人才更好的培養。
2.有機結合醫學繼續教育,建設文明校園
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與醫學繼續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在校園內增設人文景點、人物雕像、醫學生誓言墻等,使教師及學生與人文精神相融合,培養教師的責任感。醫學教育的本質,就是人文素養教育,它是為全人類的身體、心理、社會健,康而存在和發展的。醫學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人的健康和延續人的生命,醫學教育不是單純的一項工作或任務,而是包含著人文關懷和自身素養的回歸。在醫學生的培養教育中,不僅要教育醫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更要培養他們關愛生命,關心他人的苦難,關注現實的醫學人文精神[3]。
參考文獻
[1]栗蘊,李蓉.初探繼續醫學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2):105-106.
[2]馬斌,隋艾汝,楊平,等.山東省醫務人員衛生法律知識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2,28(2):233-234.
[3]王香平,花蕾,王建敏.北京市2460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9):779-7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