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音樂唱歌課方法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音樂唱歌教學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但是目前小學音樂唱歌課的方法完全與時代脫節,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從教學目標、手勢動作、理解內容以及課堂活動四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 唱歌 目標 內涵 游戲
引言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唱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而且通過這種表現形式,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細胞。需要注意的是,唱歌不是簡單地復述歌詞,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讓音樂與自己產生共鳴。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年齡的關系,對于音樂可能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而且音樂形式種類多樣,教師如果想要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就需要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這種教學目標不應該只是局限于教會學生如何去唱歌,更應該讓學生在唱歌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相信大家對北京奧運會林妙可小同學演唱的歌曲《歌唱祖國》都印象深刻,并且至今還記憶猶新,這首歌曲之所以適合小學生學習和演唱,是因為里面的感情色彩強烈,小學生在唱這首歌時,可以融入和表達自己對偉大祖國的熱愛。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選擇那些朗朗上口、意義積極的歌曲,在指導學生掌握唱歌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當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以后,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之后通過形象生動的例子,讓學生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情感。也可以說,正是有了科學的目標,并且根據目標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這樣能夠保證教學更加合理,同時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音樂唱歌課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小學音樂唱歌課的教學目標需要圍繞教學大綱展開,并且結合學生特點和社會形勢,比如目前我國正在著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以愛國主義為主題,選擇一些特征明顯的歌曲,可以是長征時期的歌曲《十送紅軍》,可以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也可以是改革開放時期的歌曲《走進新時代》,在課堂中組織一些合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另外,教學目標還需要不斷進行細化,可以分成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以學期為單位或者是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幾個部分,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二、充分運用手勢動作
在圍繞一首歌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集思廣益,變換教學方法,也就是要在轉變教學觀念和思路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比如利用手勢和肢體語言進行教學。以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事先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領著學生演唱,但是沒有感情的流露,也沒有添加形象的動作,之后再通過在演唱中加入自己的動作和手勢,比如彎腰采摘蘑菇的動作,把蘑菇放在筐中的動作以及蹦蹦跳跳的動作,讓學生感受和比較兩種方法的優缺點。不言而喻,在教學過程中輔助必要的動作,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幫助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再比如抗日救亡的歌曲《保衛黃河》,這首歌曲明快、豪放,音樂形象格外鮮明,通過采用短促高亢的曲調,能夠起到振奮人心的效果,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齊唱和輪唱,根據歌曲鏗鏘有力的節奏,通過打拍子或者是跺腳的方法,營造生動和活躍的氣氛,這樣不僅能夠充分表達歌曲的內容,還能夠增強氣勢,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也能夠對歌曲產生強烈的認同。需要說明的是,在運用手勢和動作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于頻繁的使用一些動作,要適可而止,避免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讓學生去探索一些新的動作,并加以編排和練習。只有學生掌握了動作表達的含義并且能夠熟練運用這些動作,才能真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三、幫助學生理解歌曲
小學音樂唱歌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音樂素養的形成與對歌曲的理解程度息息相關。以歌曲《賣報歌》為例,小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只是覺得曲調簡單,語言流暢,所以十分喜愛,但是對于其中的內涵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卻一概不知,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并聯系當時的社會,將報童堅韌不拔忍受苦難生活,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積極態度向學生娓娓道來,這樣能夠豐富學生的感情,讓學生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不再停留在歌曲表面和歌曲本身,而是將歌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這樣才能真正地掌握歌曲的精髓。在充分理解歌曲內容之后,學生進行演唱的時候,就可以重點關注其中的旋律和曲調,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十分有利[2]。
四、豐富日常課堂活動
小學音樂教師在傳授唱歌方法時,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從中提取靈感,引入到日常的課堂活動中。比如將平時的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以拍皮球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拍皮球的同時,將皮球落地的聲音與打擊樂的效果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寓教于樂,讓學生了解節拍的特點。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下載和播放一些小學生歌曲的視頻,并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模仿和角色扮演,這樣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學生進行擊鼓傳花的游戲,根據鼓點的跳動,帶動學生的熱情,而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身邊的物品制作一些樂器,比如用飲料瓶、膠帶以及格尺等,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奧妙和魅力[3]。
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的目標,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楊菁菁.妙趣游戲高效課堂——談小學音樂游戲化課堂的建構與實施[J].考試周刊,2018(A5):163-164.
[2]郭燕玲.再談小學音樂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8(23):219.
[3]吳靜玉.論如何提高小學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8(35):102.
作者簡介
蔡玉東(1986—),女,漢族,廣東省梅州市人,論文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學歷:本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