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用,也是一種引導學生培養科學化的是非觀念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小學德育方面的現狀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分析與研究,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小學德育,有利于解決當前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小學德育方面的順利進行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為社會培養各種各樣的有用人才,為解決我國小學教育提供具有加強的現實意義。
  小學德育 現實生活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6-0155-01
  回歸生活世界是小學德育的主要途徑,為了實現德育可以集中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為學校的德育服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小學生在思想方面比較單純,為此,學校在進行德育體系的建立,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以及相關情況制定一些合理化的德育體系,從而引導學生在道德判斷方面的培養,有助于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1.努力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回歸生活本源
  小學道德教育與生活世界的分離是當前部分學校道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在道德教育中往往偏離生活現實,道德教育的目標往往缺乏可操作性。道德教育的內容過于抽象。雖然學生具有豐富的道德知識,但他們的思想道德尚未得到很大改善。德育教學環節的核心內容主要涉及到愛集體等方面內容,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為此,為了發揮德育方面的最大化效用,需要采取從日常生活環節出發,讓現實生活成為德育的素材來源。加強對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施,建立牢固的學生道德規范。例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校園小志愿者”,讓學生為校園服務,傳播文明,宣傳環境知識,利用節日和周年紀念日開展道德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他們的經歷中形成一種道德感。組織“讀書節”小志愿者開展圖書交流活動,交流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植樹節”之際,鼓勵學生為校園種苗,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
  2.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注重實踐經驗
  小學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與研究,可以了解到學生在生活中的認識存在的現狀進行探討,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采取各種各樣的實踐方面的活動進行相關的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學習德育的樂趣和意義。比如,日常的生活中,老師帶領學生到孤兒院拜訪,讓他們學會如何幫助別人和關心別人,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經驗積累。
  3.注重教師榜樣示范效應,開展主體評價
  生活世界是人類互動建構的人格建構。小學德育是一種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為前提。第一,學生是德育教育的實踐者;教師要在相關的德育教育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意識。教師應重視建立民主的教學環境。在道德教育中,他們應該平等地與學生交談,引導學生獨立地判斷和選擇事物。其在日常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來影響學生方面的行為,從而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學校還要進行德育方面的完善與創新,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創新性的方法,學生可以進行客觀性評價自己的行為。比如,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誠實習慣,讓他們真正理解誠實的內涵,教師可以從日常的生活方面入手,通過建立誠信互評小組,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和行為。有利于正確地評價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自身德育意識,學會客觀的自我評價和積極的改正相關的錯誤。同時,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展權,教師要求學生圍繞“學習紀律,生活衛生,上課遲到,抄襲作業”等課堂生活內容制定豐富的“學習菜單”,制定規范標準。同時,教師應樹立榜樣,實現道德教育。讓學生主動推薦自己,作為一個團體健康主管,并開發自己的任務,如“你失去我,接你”等,這樣學生可以從一個小地方開始,學會表現和學習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4.構建三位一體教育體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師應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教師還應積極與家長溝通,幫助家長擺脫家庭教育中的誤解,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道德修養。此外,社會是道德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以豐富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服務形式。
  學校通過利用不同的方法舉行德育活動,創新貼合實際生活的教育方法,為學生的德育進行提供良好的條件。例如,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教師定期組織學生觀察和走訪各行各業的工人。 同時,他們為學生們開展了“美好生活”活動,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感恩和尊重。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家人的照顧,教師可以為學生分配“我是小師傅”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做“父母”一天,進行家務,如清潔,購買食物和烹飪,讓學生了解父母的辛勤和無私的努力,從而了解感恩,感恩,感恩。通過生活方面的經驗積累,提高自我方面思想道德水平。
  5.結束語
  目前,我國教育正處于一個新的時代。學校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進行德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有利于實現德育方面與生活世界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堅持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引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特點,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德育教學環境,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道德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崔顯花.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8(20):74-75
  [2]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9- 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4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