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讓學習場域虛實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具有活潑生動、短小精悍特點的微課資源應運而生。從微課的現狀和特點出發,闡述了微課的多種形式以及不同教學模式下微課的使用與移動,微課在教育教學的生動實踐既有與一線課堂的教育教學的滲透,與學生德育的融合,又有與教學科研培訓的交叉,微課、個人電臺、教育APP等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并逐步引導未來的教育改革走向。
微課程 平臺運用 教學場域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112-01
縱觀信息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及各個行業的突破性變革,建構起信息技術全領域時代,我們不禁思考,在課程改革關鍵期,信息技術必將作為一種全新路徑達成學生的全人培養,他將給學校和課堂帶來什么樣的變革?將如何引領學生應對不確定的世界。
數字化時代來臨,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正在由原來的單一學轉向了多樣化,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內容來學習。微課資源、個人平臺、教育APP視頻空間等應運而生。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在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也將改變未來教師、教室和學校,逐步引導未來的教育改革走向。
1.微課的研究、現狀和特點
微課主要以教學視頻為表現形式為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片斷組合。一般來說,主要為重點突破某個難點,通常是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棘手問題的視頻課程。微課本質上還是課的一種,它除了視頻以外,還包括很多不同類型的輔助性教學資源。
微課是對某個教學模塊的有益補充和輔助,教師在課堂上插入微課程或引入平臺使用,能改善學生的學習疲憊感,從而進一步改進教學效果。教師通過挖掘典型案例化的教學片斷組合,強化對教學重點的把控,提升了專業素養,豐富了教師的教育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
2.微課制作的形式、內容和分析
微課的制作既可以用電腦端,也可以用手機端制作。大部分老師會使用PPT視頻轉換技術或者是錄屏軟件的模式來做微課,但是,微課的流動性受到了限制。
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蘋果和安卓系統均開發出專門為微課錄制設計的多平臺應用?!耙灼笮恪?、“問卷星”、“荔枝FM”等諸多APP均可以運用于微課制作,穿插于教學中。老師們運用手機就能制作出類似PPT動態效果的微課,并可以通過家長,班級群分享給家長。此外,老師們可以運用“問卷星”制作圖文為主的課前反饋或者課后總結類的微課,運用“荔枝AM”可以制作音頻類的微課。運用“小影”、“彩視”等軟件制作視頻類微課。尤其是擁有H5網頁技術的“易企秀”,是整合碎片化微課的有效載體。教師們可以將微課、微測試、微反饋等有機整合起來,并將數據整理,為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
3.微課的應用、實踐及案例
教育信息化2.0計劃中指出:“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兩個方面水平提高?!苯虒W資源在現代環境中的充分合理利用成為了有效信息使用的關鍵,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入融合是深入推動信息化建設乃至建設智慧校園的支點。
?。?)微課移動起來,德育案例躍然紙上
學校通過微信平臺宣傳陣地,力求突破“說教”的軟肋,制作“德育型”移動微課,如,將學生的《一日規范》和《生命教育自救自護》等生動的形式,分享給學生和家長。德育微課讓即使在家中的父母也能將學習到的課程融入家庭教育,把做人的品質和智慧相結合,對孩子循循善誘。德育微課拓寬了空間,不受場域的限制,起到了處處受教育的無聲激勵,使“潛移默化”落地有聲。德育規范學生品行,德育浸潤學生心靈。德育微課將我們長期踐行的“養成教育”等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的打磨、展示及延伸,將學校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和言行中。
?。?)微課移動起來,課堂教學趣味盎然
微課還可以用于課前預習的“前置型”移動微課,老師通過微課的錄制,告訴孩子如何高效進行學科的預習。老師們還有用混合技術,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的片段。語文老師可以用“問卷星”技術制作的《親自閱讀反饋》,利用“荔枝FM”制作《朗讀者》。在鞏固提高環節,老師們還可以用H5頁面制作軟件書法示范寫作的微課程。
?。?)微課移動起來,科研培訓形式多樣
在教育教學科研活動中,移動微課更是被廣泛運用。學??梢酝ㄟ^QQ平臺進行微培訓,以微課的形式放至群中,學??梢詫⒈貍渲R或入學常規制作成微課,把對新生的要求,指導、準備和學校的管理要求等制作成《新生家長手冊》。同時將微課與學科教研同步而行,用微課技術記載與分享。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師生的歡迎,學生們可以把微課程作為復習、查缺補漏或強化鞏固的另一道窗口。即使在課堂中沒搞明白的孩子,也能隨時調閱課程資源,進行二次學習。
以信息技術手段促進課程落地,是學校課程研究的實施路徑之一,在不斷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如何讓核心素養的培育行駛在“課程落實”的主航道中是我們探究的方向。那么采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手段即將成為一股新鮮血液,融入以學生為主題的課程脈動中。如何完美的開展深度學習,讓微課的移動更有效率,是我們仍需要探索的問題。學生的全面發展也離不開人性化的交流和細節的關注,而微課作為信息技術延伸的手段,如何與學生開展情況交流提升,在微課的選取和制作中融入教師的人文性引導,將科技與人文融為一體,使感性與理性交相輝映,是進一步需要探究的重點。
面向未來的智慧學習,信息技術將作為引發變革的核心變量,成為滋養教育、教學、課程的源泉,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教學方式的轉變將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微課程在教學中的運用,拓寬了學習場域,虛擬與實體教學的融合,為著眼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成長插入飛翔的雙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