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微課,讓課堂情趣盎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所謂“微課”,就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師生對重點、難點、疑點或盲點內容的完整學習流程,它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易操作、易傳播等特點。在“互聯網+”時代,微課猶如一股春風,給“大一統”“標準化”“齊步走”的班級集體授課帶來新的氣息。教學中,我以教材為“經”,以學生為“緯”,以延伸為“軸”,充分發揮微課的教學功能,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讓課堂教學因微課變得情趣盎然、多姿多彩。
  一、去陌生化:在微課情境中親近文本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文本是微課研發的重要依據。以教材為“經”研發微課,能讓微課開發具有針對性、連續性、整體性。很多教師設計微課,總喜歡脫離教材,另辟蹊徑,其結果使微課研發帶有主觀性、盲目性、碎片性,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教材是課標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其內容豐富多彩。在微課研發中,教師要規劃統籌,梳理重點難點內容,以便通過微課的翻轉,開闊學生的視眼。
  以教材為“經”研發微課,要著力體現課文的特色、主旨,讓學生通過觀看,能夠更加親近文本。如《盧溝橋烽火》一文講述的事件與當下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課文帶有濃厚的歷史色彩,因而某些地方學生的感受膚淺、體驗不深。為了打通學生與歷史的“隔斷”,在課堂教學中,我嵌入微課,以便深化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體會作者澎湃于字里行間的濃厚的褒揚和鄙視之情。學生看著盧溝橋作為咽喉要道的全景圖,以及日軍鬼鬼祟祟借著夜色掩護偷偷向盧溝橋摸來的情形,心中自然升騰起一種厭惡和鄙視。而當大刀隊員悄悄進發到被敵人侵占的盧溝橋時,輕快的音樂背景以及隊員輕便靈活的身影,又讓學生油然而生一股激動和自豪。他們通過對微視頻的觀看,再結合課文內容的閱讀,課文中詞語的褒貶情感很快深入他們的心里。微課有“切入口小”“視角小”“內容具體”等諸多特點,因而往往容易聚焦,讓課堂教學更便于順利開展,情感熏陶更加順暢。
  當然,教材是微課研發的重要依憑,我們教師在研發微課過程中要精心備課,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只有研發出能夠突破學生理解屏障的微視頻,才能彰顯微課的意義。在上述《盧溝橋烽火》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的愛憎、戰斗的激烈、我軍的英勇、敵軍的卑鄙等,并不是依靠教師的言語表達,而是教師創設了聲色光影的情境。微課,既具有聲色光影效果,又配備了解說詞,能讓學生形成深刻的感受。作為輔助、補充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微課的形式比較靈活,其具有的聲色光影效果不僅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去除其陌生化,還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能吸引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為語文學習提質增效。
  二、思維激辯:在微課情境中探究文本
  研發微課,不僅僅要研讀教材,以教材為“經”,更需要研究學生,以學生為“緯”,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激發他們的思維力,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沒有哪一節微課可以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樣板”,都需要因時因地因生而變化。在微課研發中,教師尤其要洞察學生學習的短板,哪里是短板,哪里就需要重點展開教學。因此,教師的學情調查就成了必修的功課,通過對學生當下的了解,及時把脈學生認知,揣摩學生理解障礙,方能以學定教、因學施教、因學而導。學生學在課前,學在教前,這個過程,可以實現學生不再僅僅是“被教”,同時也是“施教”。激發學生思辨的微課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導向,助推學生把握學習重點難點,讓學生深刻領悟文本的內涵。
  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作者向我們呈現了險峻陡峭的天游峰,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半途而返的游人,悠閑輕松的掃路老人,構成了一個個強烈的對比:山高、路險、道長,游人疲憊不堪,但老人卻輕松悠閑。老人真的不累嗎?很多教師將此作為辯論的話題,在課堂上讓學生即興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有教師還臨時組隊,進行正方和反方的小辯論。這時候,學生往往因倉促而詞短句窮,翻來覆去說出的就是課文中邊掃邊看風景、邊掃邊歇等內容,因而很難體會老人的那份逍遙自得,更不用說將這種心態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類思想結合起來,并聯系自己學習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了。教學中,我在課前預先設計了辯論的微課,正方的觀點是累,理由是:天游峰高而險,臺階也多,一上一下路程更長,老人上山下山掃一個來回需要一天的時間;老人已經70多歲了,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尚且望而卻步,他肯定不可能像他說得那么輕松;游人輕裝上山,而老人還需不停地勞動,肯定累……反方的觀點則是不累,理由是:老人掃地時如同散步,掃一會兒歇一會兒,還時不時地免費欣賞美麗的風景,不會累;老人天天如此,持久的鍛煉已經讓他有了一副好身板,這點活兒根本累不到他;老人愛這份工作,喜歡這里的環境,決心要保持這里的潔凈,所以在這種信念下不覺得累,每每看到自己的成果還會樂一樂……而后反方還就身邊真實的例子,如堅持長跑的人跑多遠也不累,喜歡挑戰的人越難越有勁兒等,來驗證雖苦猶樂的樂觀主義思想。在這樣的微課翻轉中,學生的思路得以打開,對文字的感悟也更為深刻??梢哉f,這樣的微課成了學生進階的思維材料,他們的生活體驗被充分激活,探究的積極性、思維的創造性被充分開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由“傳道授業解惑”的施教角色轉型為“組織指導協調者”“學生學習的伙伴”。
  三、情趣激發:讓陳述性的知識生動
  語文教學不應是死板的,而應是靈活的。語文教學要突破時空的局限,實現真正的翻轉。不僅教師的身份、角色需要翻轉,而且課堂、課外也需要翻轉。過去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并作好及時記錄。微課教學,改變了這一固化的學習格局,教材中相當一部分的陳述性知識,通過微課的設計,變成了生動鮮活的自助營養餐,學生在快樂、愉悅中輕松享用。因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讓教學效益最大化。
  比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文羅列了海洋為我們生活提供的稀缺資源、各種海洋食品、潮汐發電以及提供生存新空間等各方面的貢獻,號召我們珍惜海洋資源,保護海洋,合理開發。雖然作者努力將這樣的科普小品文寫得生動有趣,但依然顯得抽象、空洞,一些專業的知識也讓學生難以接受。設計微課時,我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課文內容,讓學生不僅看到了寶貴的海洋資源,還明白了它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從課文的表達中總結、積累了各種說明方法,學會了把單調的內容寫生動。如關于“海洋是個聚寶盆”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在微課中給學生呈現了石油提煉、分化出的物品,如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瀝青、石蠟、液化石油氣、化纖、合成橡膠、化肥等,再呈現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圖,然后讓學生按照這個目錄圖進行表述,并將這些回答與課文的語言進行對比,從而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色。
  微課,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激發他們更深層次的思維,培養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并將陳述性的知識轉變為生動的營養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當然,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它的價值、潛力還需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發掘,以發揮其獨特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ㄗ髡邌挝唬航K海安市李堡鎮丁所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9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