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知識和愛心呵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強壯的體魄、優秀的成績更為重要。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現行教育被打上了深深的“功利”印記,忽視甚至犧牲了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來追求高分數和升學率,導致眾多“問題青少年”的產生,以至其成為一種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因此,重視和研究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以及教學工作中,應如何呵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呢?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筆者就此談談心得體會。
  一、重視和研究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他們身心健康趨于定型,逐步向成年過渡,也是性意識萌發和發展的時期,此時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不同步,一方面是身體生長迅速,第二性征顯現并逐漸成熟;另一方面,心理上還處于有半成熟、半幼稚狀態,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獨立意識增強,不喜歡別人尤其是父母的約束,出現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行為,但處理問題又顯得幼稚,不能讓父母放心。此階段的學生極容易產生心理困惑,甚至會發展為心理病癥,表現為:
  1.心理困惑
 ?、賹W習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大,青少年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此時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擔心考試失敗,成績不好,排名落后;擔心跟不上學習進度,被同學嘲笑;擔心升不了學而對不起父母和老師 。
 ?、谌穗H交往。青少年與社會交往越來越廣泛,同學之間的競爭、攀比、親疏、矛盾,對老師的喜惡等問題,對人際交往造成影響,甚至形成人際交往障礙。
 ?、塾H子沖突。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思考的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年輕人對父母的看法也發生改變,容易形成代際隔閡,即代溝。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發生所謂“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親子關系沖突。本學期,我對本班學生做了一份《權益狀況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只有54.8%的學生“經常和父母聊天”,21%的學生煩惱時無人傾訴;學生們的傾訴對象首選同性好友,而父母的位置次于老師,同伴,兄弟姐妹之后,青少年學生不愿意向家長進行傾訴,這應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苄悦舾泻托岳Щ蟆W生隨著青春期性生理的發育,青少年的性心理隨之發展。輕微的狀況表現為對異性的好奇和關注,對性的困惑和煩惱,對身體發育的緊張和害羞,早戀等;重則發展為自閉心理,不愿面度異性,害怕與異性交往。
  2.心理病癥
  部分青少年學生在青春期異常心理問題產生后,由于缺乏父母、老師的關心和正確引導,會發展為比較嚴重的心理病癥。
 ?、偾榫w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自閉癥等。
  ②品性障礙:早期性行為、抽煙等不良行為,或者偷竊、打架等帶有色彩的行為。
 ?、劬W癮:對本班學生上網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統計顯示:青少年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網上,但絕大數人不是為了學習、查資料,而是玩游戲,且大多數瀏覽過不健康網站。其危害在于:一是上網費用高昂,既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又易養成不良習氣,容易讓青少年染上騙、賭等惡習,甚至走 偷、搶他人財物的違法犯罪道路;二是長時間的上網,造成身心勞累、視力下降,嚴重影響學習;三是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網上信息良莠不齊,許多不良信息對青少年思想沖擊較大,毒害較深,使其價值觀念滑波;四是由于長時間上網,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混淆起來,引發各種生理、心理不良反應和障礙。
  二、“教真育愛”是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載體
  對于以上種種青少年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病癥,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呢?
  心理學研究成果認為,所有精神疾病都不單純是遺產或者社會因素造成的,與個體的先天性格和后天成長環境都有關系。有的青少年先天性格就比較樂觀開朗,智力水平也較強,又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里,人們沖突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問題青少年”通常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者是成長過程中曾經遭受過某種心理創傷,形成性格偏差和人格缺陷,而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片面教育的影響,這些缺陷得不到有效彌補,性格個人格得不到全面發展,從而形成“問題青少年”,甚至成為未來犯罪的深層次誘因。要解決這一社會性問題,“教真育愛”活動無疑是一劑良藥。
  所謂“教真育愛”,就是要使教育者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熏陶,使受教育者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使受教育者擁有一顆愛心,不但愛自己,還要愛他人、愛家庭、愛班級、愛學習、愛民族、愛社會、愛國家、愛自然,要有博愛之心、大愛之心、自然之心、奉獻之心,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愛,人的品格和行為的真、善、美最終決定于一個字,就是“愛”。我們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必須把“教真育愛”理念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而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教書育人。
  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說,人在正確認識自身、事物和社會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求真知”和“受熏陶”的過程,科學文化知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土壤,愛的滋養則是心理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養分,愛得愈深,活得愈真,真就是“教真育愛”理念的應有之義。
  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
  如上所述,后天的成長環境是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因此,營造一個和諧、穩定、充滿親情和友愛的成長環境顯得尤為重要,這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方面,孩子的良好成長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和有效配合。
  1.家庭是呵護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港灣
 ?、賱撛鞂捤?、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父母要意識到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因為外界評價和任何附加因素而改變,即使是離異或者是單親家庭都不應該將怨氣轉移到孩子身上,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②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要撇開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要事事包辦代替,給孩子樹立一個自由個體的觀念,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相信孩子已經長大,讓他們學會自主自律,自己承擔屬于自己年齡階段的責任,感受成長的樂趣,也學會承擔責任,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劬徍突庥H子沖突。比如嘗試“單雙日練習”,即周一、三、五由孩子自主管理自己,自己承擔后果,家長不要插手;周二 、四、六由家長作主。通過這樣的“單雙日練習”的“換位思考”能夠讓雙方體會到中間的差異,便于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艱辛付出。
  ④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身教重于言傳,讓孩子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這是許多成功家庭得成功之處。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在為人處世、人際交往方面,家長都要以良好的榜樣做 示范,正確引導孩子。
 ?、菀悦裰鞯姆绞脚c孩子有效溝通。父母要樹立“孩子也要受到尊重”的觀念,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像對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對待、以禮相待,而不是以命令、要求的口吻進行發號施令。
 ?、抻每茖W的方法化解孩子的性困惑。很多家長認為性教育就是生理衛生書上寫的、圍繞生殖器官進行的教育,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看法。其實,性教育除了包括“性”內容外,還包括很多方面。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性問題,家長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多與孩子溝通,不要管得太多、過嚴,當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確引導。
  2.學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樂園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師不再是普通意義上“教書匠 ”,僅僅完成“教書”任務是不夠的,老師需要真正教給學生的,第一是做人,對學生進行品行訓練、心理輔導、人格塑造;第二才是學習。而學習又分為三層次:第一是教給學生思維方式,第二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第三才是教給學生學習信息。老師不僅要當學生學業上“授業解惑”的導師,更要當好學生人生道路上“傳道”的導師,用自己的廣博學識和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熏陶學生、塑造學生,同時教會學生快樂地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長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3.社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大環境
  社會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外部大環境、大氣候,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創建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和諧、美好、健康的社會環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建立和完善適合青少年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要廣泛開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要凈化美化校園周邊社會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對網吧、游戲廳、娛樂場所、圖書市場的管理,治理臟亂差,取締黑網吧、黃色出版物等。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之要,“育心”為先。健康的心理,對于一個人的發展,就像發動機之于一輛汽車,決定這輛汽車能否安全順暢地運行,而不僅僅是多拉幾噸貨?!敖陶嬗龕邸眲t是為這臺 發動機源源不斷地注入清潔能源和潤滑劑,使之更加持久高效地運轉。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協調配合,營造“教真育愛”的環境,則是為這輛汽車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有了這些愛心呵護,青少年學生一定能成為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知識豐富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