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傾聽”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的教學觀認為,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種“交互”的過程,要實現課堂上真正的交往與互動,就需要一種心靈和思維的溝通。課堂上的學生是否善于思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的有效性。本文探討通過傾聽及其相關技術,從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調整師生角色,讓初中語文課堂成為溫潤的、交互的、安全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傾聽技術;課堂運用
  一、傾聽技術興起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1.興起的背景
  傾聽技術(attending)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技術和咨詢過程的基礎,是指在接納的基礎上,認真、積極、關注地傾聽,并主動引導、積極思考、澄清問題、建立關系、參與幫助的過程。日本的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說到我們的課堂追求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這是心理咨詢技術在課堂教育上的運用,課堂中的傾聽是以視覺、聽覺為媒介吸收和理解對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過程,它不是一種靜態的被動的“聽”,而是主動吸收和參與的動態過程。這本書一經問世,激起教育界的思考,日本的教育在這幾十年的功夫,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中,課堂傾聽的技術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應該說,傾聽是打開學生交流空間的鑰匙,好的傾聽不僅是為了明了情況,初中語文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傾聽,在傾聽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才能重新捕捉到課堂的語文味,語文本色也才能真正回歸。
  2.現實意義
  我們日常的教學,更多在追求熱鬧的、積極發言的課堂氛圍。一旦出現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發言,老師就擔心學生是否聽到,是否在浪費時間,怕不能完成教學目標。聽課的老師往往也以課堂是否熱鬧作為一個維度,去觀測課堂的有效性。于是,我們看到的公開課總在追求積極發言的氛圍,在預設問題的時候,會把學生參與興趣考慮進去,學生在問題出來后往往也是小組中你一言我一語,研究問題和探討問題看似異常激烈,實際上學生學習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不高,討論也只是表面化的,有不少同學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聽不進別的學生在說什么。所以,教師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課堂上都講過幾遍甚至小組討論過的內容,但是學生好像充耳不聞,錯誤率仍然很高,效果為什么會這樣?引發了筆者的系列思考。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
  一個教室里的學生,因為過往的學習經驗不同,會呈現幾種不同的層次,他們在參與課堂的時候,往往是帶著自己的經驗的。如果教師拋出的問題超出他們的經驗,那么他們就無法“接住”問題進行有效思考。如果拋出的問題過于簡單,他們就沒有必要進行思考,課堂會因此而松散無趣,沒有思考空間的問題,學生走神的時間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學生的學習忌諱封閉,沒有接收到或者沒有接收好教師的信息,任何形式的說教、建議、批評都是無效的。
  2.教師的教學
  每個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會有教學目標、教學問題設置、課堂預設、目標達成的任務設計等等環節。然而,一到課堂實施,開始上課后往往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有時候,要聲嘶力竭,著急上火,你說東,學生回答西;有時候,課堂表面上很活躍,學生在積極配合,實際上是教學中的一種假象,教師上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目標,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剝奪了學生創新的機會,教師在一片熱鬧的回答聲中找到符合自己想要的答案給予肯定,并沒有給不同的聲音給予回應和澄清。有一部分學生上課不愛發言,但是會認真地聽,這些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們在聽同學發言和老師講述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過程,將不正確的內容從頭腦中刪除,將正確的、或者自己沒有想到的內容重新儲存在腦中,形成了正確而完整的思維結果。教師是否留意到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應?
  3.學習的環境
  學習的環境包括教室環境布置、課堂參與環境營造、教師評價環境的引導。教室是一個環境系統,學生和老師一起在這個空間中進行交流,課室環境是否安靜,充滿書香?有沒有亂張貼,讓人煩躁?有沒有垃圾遍地,讓人不適?所以,首先布置好教室的環境,營造書香的、靜謐的、衛生的教室環境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一方面;其次,課堂參與的時候,小組人數設置是否合理,交流距離是否不科學,有沒有妨礙彼此傾聽的情況;第三,交流過程中,教室的評價能否做到標準多元、角度多樣、客觀中肯,機智幽默等,去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思維活動,用綠色的評價去引導課堂,讓課堂潤澤安全。
  三、傾聽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1.傾聽的原則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后,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內在動力。所以,傾聽的前提應該是:尊重生命,尊重學生的需要。
 ?、僭瓌t一:尊重的原則。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學生主體地位越來越強,學生發表意見,提出問題、質疑反駁的機會越來越多。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會預設很多的問題,很多問題本身答案也不是唯一,更多是言之有理即可的問題。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常常聽到的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簡單甚至幼稚的看法和觀點,在課堂上要允許這些真實的思維和觀點,如果出現針鋒相對的見解,教師也要尊重學生。不敢發言的學生很多時候是因為內部動機或者外部動機未被激發出來,不自信。所以,課堂的接納、肯定才能建立自信心,這樣才能逐漸讓更多的學生敢于發表見解。
 ?、谠瓌t二:真誠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边@句話道出了教學真諦,師生間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諧平等的關系,真誠地把學生當成可以交流的對象。切不可表現出自己的“權威”被懷疑,被否定的惱怒,輕視學生不成熟的見解;或者是對學生不流暢的表述表示出急躁斥責;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必須有一顆充滿真誠的愛心去聆聽哪些稚嫩的聲音,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機。   2.傾聽的技術
  傾聽一詞的英文是“attending”,有參與、專注、注意之意,不是單純的“listening”。教師在課堂上不是只聽學生發言的內容,還要聽發言中的所包含的心情、想法。如果我們運用好傾聽的技術,與學生的溝通將非常的順暢,師生關系也會更融洽。
  在筆者的課堂上,每個小組四個人,分別是前后桌的四位同學,這樣設置方便營造彼此容易傾聽的環境。小組成員的身份分工明確,組長、監督員、記錄員與發言代表是輪流身份,小組之間在討論和商議的過程中,四人之間,容易控制音量并被對方聽到。要求:首先彼此聽的時候要專心,眼睛盯著對方,頭和目光隨對方的手勢或位置移動而移動;其次,當贊同對方觀點時應該有點頭、笑容,可以伴隨語氣助詞,如,嗯、哦等;第三,對方講的精彩之時,聽者有掌聲、贊許聲;第四,如果對方的觀點與自己不符合,可以要求補充和澄清,也可以進行解釋。切忌不耐心傾聽,過早下判斷、作解釋、提忠告和不恰當的贊揚與道德譴責,會導致傾聽的阻斷。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注意避免以下幾點:1.急于下結論;2.輕視問題;3.轉移話題;4.過多的價值判斷;5.運用不適當的咨詢技巧。
  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時,展示的小組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其他小組在認真聽后,可以補充和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在評價時,對能聽清聽懂發言,提出新觀點的小組要給予加分,強化傾聽的效果。教師在整個課堂中,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進度,而是想方設法準確聽清學生的發言認真聽取并作出回應,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以身作則,做好學生傾聽的表率。
  在語文課堂上,筆者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想方設法地創設真實有趣的情景,設計開放的問題,讓小組自由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比如,畫圖、表演、結構圖、思維導圖,甚至,是唱一首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體性,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自然在傾聽上有了充分的氛圍。
  3.傾聽的習慣
  在“傾聽習慣”培養中,教師用豐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激勵學生的積極思維,營造熱烈而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怎樣把傾聽練成習慣呢?首先是要強化傾聽的方法與技巧,從合作語言的培訓,不斷練習,小組合作的開始、展示、結束都要有彼此熟悉的話語。如,教師開頭“一支穿云箭”,學生回應“千軍萬馬來相見”,馬上大家就坐好傾聽的準備;其次,課堂中要檢查同學是否在傾聽,可以反復使用:誰來補充?誰來重復一下?誰來解釋一下?這樣的話語,提醒同學們注意傾聽他人的發言,養成習慣。對已經養成習慣的同學,要及時進行表揚:“某某同學聽得很清楚,表達得非常準確,聰明的孩子總在聽。”等表揚的語言不要吝嗇,多用多肯定;第三,小組在展示的的時候,及時給臺下認真聽的學生給予回饋,給小組加分或口頭表揚,并可以隨機抽點不舉手的小組,檢查掌握情況。只要用心培養,很多方法都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四、傾聽技術在未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思考
  實際上,傾聽的態度和習慣比具體技巧更重要。因為我們許多人在社會生活中養成了愿意“說”而不愿意“聽”,習慣“說”而不習慣“聽”的傾向。人們“聽話”的能力比“說話”的能力要差。造成這種情況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是人們容易帶著評判傾向來聽,他們注意對方所說的與自己的價值觀或看法是否一致,以此來把對方分成潛在的朋友或外人。這對于我們平時的人際關系或許是有意義的,但這種主觀傾向很強的“聽”的習慣有妨礙作用,使我們帶著偏見;其次,真正的傾聽是一件相當耗精力的事,需要全神貫注,不能分心走神;再次,有時說者的話中含有激起情緒反應或引發聯想的作用,容易引起聽者對說者內容的分心;最后,由于信息傳遞中"噪音"的影響,導致錯聽、錯解。以上種種情況需要咨詢者高度重視,盡可能避免,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
  參考文獻:
  [1](美)Harvey Daniels,Nancy Steineke.合作學習技能35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4).
  [2]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1).
  [3]廖康強.傾聽的藝術[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