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武都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解決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獲得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近幾年,英語教學在我區農村得到了高度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種種原因,到了八年級,隨著教材難度的增大,學生對教材的內容理解不了,學習動機不穩定,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方法不當等,學生的英語學習明顯分化,且日趨嚴重,出現大量學困生,成為困擾教師、家長及學校發展的大問題,因此,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
學困生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6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006-01
1.“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學生方面的原因。第一,非智力因素方面。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因素?!坝⒄Z學困生”通常表現為:對學習英語的動機不明確,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大部分“英語學困生”對學習英語的動機不明確。他們沒有樹立“我要學”的思想,對英語不感興趣,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知識歸類、總結、課后獨立完成作業等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至想放棄學習。第二,智力因素方面。缺乏質疑習慣。質疑是開闊與加深思維的重要方法。而“英語學困生”往往不具備這種習慣。他們不善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課經常分心走神,學習效率低下,這就削弱了他們學習思維的獨創性與深刻性。
(2)教材方面的原因?,F行人教版教材有許多特點,如語言知識點的超前;注重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等。但通過在農村初中的教學實踐,筆者感到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容量大、要求高,知識點分散,缺乏系統性,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40分鐘課堂時間里不可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不可能讓學生充分地練習。如果我們的教材能更緊貼農村學生的特點,是不是能幫助減少“英語學困生”呢?
?。?)教師方面的原因。在分析“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時,教師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據調查,我區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師非英語專業畢業的占一半以上,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系統正規的訓練,教學理念陳舊、課堂設計單調、方法呆板、語音語調問題嚴重,口語表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展示英語教師的語言風采,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都會導致“英語學困生”的增長。
(4)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是學生成長的最大空間和最典型環境。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對學生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手機、游戲機等娛樂設施誘惑著廣大農村初中學生,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耙磺邢蝈X看”、“讀書無用論”等不良社會風氣嚴重腐蝕了廣大的農村初中學生,許多“英語學困生”也就被引入歧途。
?。?)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多數武都農村家庭沒有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沒有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2.幫助“英語學困生”的教學策略
我們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閱讀了許多理論書籍,為“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找到了理論依據;同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英語學困生”幫助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好“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幫助工作。
?。?)加強目的性教育,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意義,使學生感到國家的建設、對外交往需要外語,從而使他們產生一種責任感。同時結合他們自己的前途,使他們懂得掌握一門外語對于他們將來就業和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英語入門教學起,教師就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學好英語的根本所在。教師要遵循語言的認知規律,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勤學好問、大膽開口、讀音準確、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勤于動腦、善于總結等。
(3)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方法是指:預習,找疑難;聽課,邊聽邊思,解除疑難;鞏固,積極操練所學內容;課后復習,獨立作業,記憶所學知識,合理安排時間。
(4)轉變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教學?!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努力做到精心備課,設計各種有趣的學習任務;把游戲、簡筆畫帶入課堂;教唱一些通俗動聽的英語歌曲;讓學生猜英語單詞、謎語;多用英進行真實語境的交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
(5)總結成績,及時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師對“英語學困生”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欣賞,同時要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當他們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就感,繼而信心倍增。
總之,今天的英語學困生可能就是明天另外一個行業的佼佼者!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是沒有好差之分的,只是相對某個學生某方面具有優勢或劣勢。所以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用深厚的愛去感化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從而引導他們慢慢的走入正常的英語學習軌道。要正確認識學困生現象,因勢利導為他們早日成功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
[2]程曉堂,鄭敏著.《英語學習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