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習競爭共同體構建及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競爭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在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構建學習競爭共同體,這既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突破,也是樹立新教學模式的嘗試。下面,筆者就學習競爭共同體的構建及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學習競爭共同體的釋義——統一學生思想
在班級中構建學習競爭共同體,單憑借教師本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取得全體同學的認可,才能夠順利推進。筆者在構建之初,就已向學生明確以下觀點。
1.成長是目的。我們所進行的這一切,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創造競爭情景,營造和諧氛圍,促進學生成長,引領學生發展。
2.競爭是方式。有競爭才有活力,我們將深化競爭機制,讓全體學生在競爭中品味學習的樂趣,在競爭中培養集體榮譽感,在競爭中和諧共進。
3.共同體是情感歸宿。打造共同體,就是要把全體同學融為一體,沒有哪位同學能夠置身事外。進步不是一個人的進步,成長不是一個人的成長,而是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一起成長。每位學生都彼此相連,相互促進,大家一起達到和諧共進的境界。
在筆者實踐過程中,學生積極響應,統一思想,這對著手構建學習競爭共同體具有積極影響,為順利推進教學工作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學習競爭共同體的載體——組建學習小組
教師必須很清楚,在學習成長的目的下,競爭就意味著要將班級進行分組,因為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激發組內成員榮譽感,效果會更明顯,持續性會更強。共同體就意味著組內要進行合作,成為一個和諧互進的集體?!敖M內合作,組間競爭”這樣的方式將會極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他們發展。筆者就本班小組組建情況加以說明。
1.人數合理。將班級分為七個小組,每小組6人。
2.搭配均衡。因為每位學生的情況不盡相同,在進行搭配的適合,筆者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組內根據性格、性別、能力等安排不同層次的同學,以起幫扶作用,小組與小組之間綜合實力均衡,以保證有效競爭作用。
3.規則一致。首先,每一小組在班級安排固定位置,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主持組內討論學習,負責檢查組員完成任務情況,安排匯報人選等。其次,回答問題格式統一:經我們小組討論,現由我負責匯報我組觀點如下。最后,每人學會聆聽,在匯報的過程中,其他人保持安靜。
4.活動磨合。在小組組建初期,組內人員需要一個適應磨合的過程,因此,筆者開展系列活動,如:共創一幅畫、小組背誦計時賽,六人七足比賽,以培養小組成員間的默契。
經過這四個步驟,學習小組初步組建起來。在實際過程中,筆者發現,小組成員有較高的集體榮譽感,小組學習氛圍熱烈,小組間競爭意識強烈,學生學習興趣濃烈,課堂充滿活力。
三、學習競爭共同體的保障——建立獎勵機制
競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如果沒有搭配合理的獎勵機制,學習小組間的競爭便逐漸懈怠下來。合理的獎勵機制,給競爭注入強大的動力,極大增強競爭的持續性,也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獎勵不是對個人的獎勵,而是注重對小組的獎勵,這樣能夠進一步促進小組成員的融合。筆者根據班級情況,建立如下獎勵機制。
1.班級優化大師加分制。以智能的勾選方式在優化大師平臺上實現平臺分組,設置智能化點評。如,小組討論積極、完成任務高效、小組進步明顯、優秀小組、卓越小組等。根據小組實際表現進行加分,以此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2.學校積分銀行蓋章制。充分將學校積分銀行評價制度,引入到班級獎勵機制當中來。學校為每一名學生配一本名為積分銀行存折的一個小本子,并為老師配了銅幣章和銀幣章。在獎勵機制里,各小組在班級優化大師加分中累計到一定的分數,便可以兌換銅幣章以及銀幣章。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3.個性化魔幻卡兌換制。關于個性化魔幻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主設置,有的學生不想做作業,筆者有免一次作業卡;有的同學不想測驗,筆者有免單元測試卡;有的同學課堂想聽故事,筆者有教師課堂故事卡。如何取得這些魔幻卡呢?那就使用積累的銅幣章、銀幣章進行兌換。兌換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在筆者實踐過程中,學生每天都為加分、蓋章、換卡而忙碌不已,小組與小組之間你追我趕,班級整體提升。
四、學習競爭共同體的關鍵——改變教學模式
構建學習競爭共同體,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能符合學習競爭共同體呢?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行之有效。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問題分配到小組中去,可以是一個小組負責一個問題,也可以是各個小組圍繞同一個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線條進行串聯。針對問題,小組內進行討論,接著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最后由教師整合各個小組的觀點,進行歸納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擺好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去干涉,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各小組沉浸在合作學習當中來。
如,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筆者拋出問題:“請各小組仔細研讀課文并討論,小女孩去世時,她手里的一把火柴熄滅了嗎,為什么?”在匯報的時候,出現了不一致的結果。此時,筆者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仔細聽小組分析原因。一小組分析到:小女孩死去時,是“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所以,小女孩還沉浸在幻想中時死的,由此可知,女孩去世時,火柴并沒熄滅。這個答案一公布,大家恍然大悟,根本不用教師分析了。
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向導,引領學生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當中去。
五、學習競爭共同體的實踐——以作文教學為例
作文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也是大部分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不過,筆者將作文教學融入學習競爭共同體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合寫提綱。教師每天為學生提供一個作文題目,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小組長歸納整理,然后每一小組提交一篇作文提綱。完成時間為半個小時。通過這樣的環節,促使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進行智慧碰撞,從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及時反饋。教師根據上交的提綱,及時批改,將批改意見傳達給小組長,小組長再負責將批改意見傳達給組員,確保每位組員都能收到教師的反饋意見。如此,即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也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
3.試寫作文。每周一,每一小組派出一名組員根據修改好的作文提綱進行寫作。周二,小組長召集組員討論修改作文。周三,上交作文二稿。每小組根據周三的提綱,指派又一組員寫作文,周四集體修改,周五上交作文二稿。也就是說,每周每小組都會都兩名組員寫作。
4.作文評講。在每周三和周五設作文講評課,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小組作文進行評講并打分,每一小組根據教師的意見將作文進行再次修改并上交。如此一來,每一小組的作文都會經過兩次修改,這樣反復修改,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5.總結獎勵。每周總結獎勵一次,獎勵標準為兩次作文的總分,總分前三名小組為最佳作文組,給予班級優化大師加分獎勵。
經過半個學期的實踐,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作文題目,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寫作水平也不斷再提高,最為關鍵的是,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組內熱烈討論,組間相互競爭,大家在競爭共同體的氛圍里不斷成長。
構建學習競爭共同體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途徑,不僅要堅持,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調整創新,努力做到讓所有學生在競爭中提高,在和諧里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