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二孢菌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觀察盤二孢菌(Marssonina sp.)對杉木葉片的危害癥狀,采用組織分離法分離病原微生物,并進行盤二孢菌生物學特性研究,包括菌落形態、孢子大小和顯微鏡檢特征鑒定。選擇百菌清、甲基硫菌靈分別對盤二孢菌病原菌進行化學防治試驗,結果表明,百菌清對盤二孢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甲基硫菌靈對盤二孢菌的抑菌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 盤二孢菌;杉木;病原微生物;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0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01
Abstract The symptom of Marssonina sp. on China fir leaves was observed,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by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nfu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colony morphology, spore size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Chlorothalonil and thiophanate?methyl were selected to control Marssonina 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thalonil had obvious bacteriostatic effect on Marssonina sp., but thiophanate?methyl had no significant bacteriostatic effect on Marssonina sp.
Key words Marssonina sp.; China fir;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hemical control
盤二孢菌(Marssonina sp.)隸屬于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是由盤長孢屬更名而來的。從20世紀初盤二孢菌被發現以來,國內外研究學者圍繞引致盤二孢菌的病原菌種類、生活史和生物學特性,盤二孢菌與寄主互作關系,病害的發生流行規律以及藥劑防治等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但目前對適宜于盤二孢菌生長和繁殖的環境條件尚不清晰,對盤二孢菌的群體結構、遺傳多樣性以及致病性分化特點等信息的了解尚為空白,對盤二孢菌在葉片上的侵染致病過程仍不明確,且缺乏各類藥劑對盤二孢菌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毒力作用,以及藥劑防治關鍵時期等病害防治的基礎理論信息,造成生產上病害防治盲目,既無法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也不利于安全生產。
盤二孢菌主要危害植物的葉柄和葉片,有時也危害植物的嫩梢和果穗柄,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導致大量落葉,極大影響了植物的觀賞性和生長。盤二孢菌對黔東南州的杉木危害較重,但至今未見盤二孢菌在黔東南乃至貴州省的相關研究。通過對盤二孢菌生物學特性及化學抑菌研究,可以有效地掌握它的生物學特性、適合該菌生長及病害發展的氣候條件、研究盤二孢菌的致病性差異,從而為提高黔東南州杉木的抗病性、減少藥劑防治以及促進城鎮的綠化發展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植物標本 杉木盤二孢菌病葉于2016年5月23日采自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舟南村。
1.1.2 儀器 高壓蒸汽滅菌鍋、無菌操作臺、恒溫培養箱、微波爐、電磁爐、搖床、奧林巴斯BX53熒光顯微鏡、照相機、培養皿、打孔器、試管、錐形瓶、解剖刀、酒精燈、噴壺、接種針、接種環、保鮮袋、載玻片、蓋玻片等。
1.1.3 試劑 鏈霉素、蔗糖、瓊脂、72%乙醇、0.1%升汞。采用百菌清、甲基硫菌靈防治盤二孢菌(表1)。
1.2 試驗方法
1.2.1 盤二孢菌病葉觀察與描述 對杉木病株的病害組織進行觀察,從病害組織表面病斑形態、病斑顏色、病斑大小等方面進行描述,并拍照記錄。
1.2.2 盤二孢菌的分離純化 采用組織分離法分離杉木病葉的盤二孢菌。在無菌操作臺上,分別切取2~3塊2~4 mm的病原組織,消毒處理后呈三角形放置在PSA平板上,將其倒置于28℃的恒溫培養箱中連續培養3~5 d;分別挑取新長菌落的菌絲到新的PSA平板上培養3~5 d,多次操作直至得到純培養,再對菌落形態結構進行觀察和拍照。
1.2.3 盤二孢菌的鑒定 采用先進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菌落形態結構特征,包括菌絲的顏色、形狀,有無隔膜和分支,觀察孢子的著生方式、形態等,并測量菌絲和孢子的大小,同時拍照記錄。
1.2.4 百菌清對盤二孢菌的抑制試驗 用打孔器在長勢基本相同的盤二孢菌菌苔上打2~3個孔,用移液槍取200 μl藥品置于PSA培養基中,倒入培養基搖勻,取一個菌苔置于處理的PSA平板中央,標記為百菌清,同時取另一相同菌苔于新的PSA培養基中央做對照試驗,將平板倒置于28℃恒溫培養箱中培養3~5 d,每天定時觀察拍照和測量菌苔的長勢。盤二孢菌菌落抑菌率=(CK-處理菌落直徑)/(CK-打孔器直徑)×100%。
1.2.5 甲基硫菌靈對盤二孢菌的抑制試驗 移取甲基硫菌靈20 μl到培養皿中,再加入10 ml PSA培養基混勻,放置冷卻備用,平板冷卻后,用打孔器在長勢基本相同的盤二孢菌菌苔上打3~5個孔,用接種針挑取菌苔分別置于配置好的平板中央,以PSA平板作對照,倒置于28℃培養箱中培養3~12 d,每天定時觀察測量菌苔的長勢,并拍照記錄。 2 結果與分析
2.1 盤二孢菌危害杉木的病癥
觀察盤二孢菌侵害杉木的病葉,發病葉片的葉尖部位最先開始發黃枯萎,然后沿這一部位向葉基擴散枯萎,顏色初為褐色,漸變為黑褐色。大部分葉片邊緣先枯萎,最后整個葉片干枯,有明顯的病害交界線(圖1~2),發病嚴重時整株葉片全部枯萎。
2.2 盤二孢菌的生物學特性
盤二孢菌菌落呈絨毛狀向四周擴展生長,菌絲前期為桃花色,后期為白粉色,菌絲較粗,氣生菌絲疏松,不致密,易挑取,有同心輪紋。
挑取盤二孢菌菌絲制片在光學顯微鏡(10×40)下觀察,可以看到菌落菌絲無色透明,有隔膜,有分支,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支,分生孢子梗顏色略深,分生孢子倒梨形、卵圓形或橢圓形,具有橫隔膜(圖3~4)。通過測量菌落(50個孢子)計算得孢子大小為(2.89~8.72) μm×(10.14~14.11) μm。
2.3 化學制劑對盤二孢菌的抑菌結果
由表2可知,百菌清對盤二孢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可達50%;甲基硫菌靈對盤二孢菌的抑菌作用不顯著,抑菌率僅12.5%(表2)。
3 結論
試驗通過前期的標本采集、盤二孢菌侵染特征觀察、分離純化得到盤二孢菌,最后經鑒定后得出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舟南村的致盤二孢菌主要有盤二孢菌(Marssonina sp.)。盤二孢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盤在落地病葉上或枝梢的病組織上越冬。翌年雨季到來時產生分生孢子而成為初侵染源,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類群之一。盤二孢菌存在著地理差異的現象,我國國內學者曾大鵬等研究發現,我國南方地區盤二孢菌的致病力要高于北方地區。
杉木病害不僅造成黔東南州杉木生產和森林資源的重大損失,還使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制約著黔東南州林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提出科學、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十分必要。采用百菌清、甲基硫菌靈分別對盤二孢菌進行化學防治,結果表明百菌清對盤二孢菌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對盤二孢菌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控研究,為提高黔東南州杉木的抗病性、促進城鎮綠化的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杉木病害的化學防治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趙華. 蘋果褐斑病病原學、組織細胞學和化學防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 劉紅. 國家杉木種苗發展戰略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1.
[3] 郎忠彪. 林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初探[J]. 中國林業產業,2016(8):7.
[4] 曹友志. 楊樹黑斑病病原——楊生褐盤二孢菌分泌蛋白及效應因子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5] 孫曉明,嚴東輝,賀偉,等. 基于楊生褐盤二孢菌2個?;偷腎TS2二級結構特征分析[J]. 林業科學,2015,51(11):60-68.
[6] 曹友志,譚碧玥,王明庥, 等.利用楊樹原生質體瞬時表達系統篩選楊生褐盤二孢菌效應因子蛋白[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6(5):31-36.
[7] 趙華,黃麗麗,謝芳芹, 等.蘋果盤二孢的分離培養研究[J]. 菌物學報,2009,28(4):490-495.
[8] 陸燕君,李桂林,李士竹,等. 花椒盤二孢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山東林業科技,1996(1):29-32.
[9] 袁坤. 楊盤二孢菌侵染后楊樹葉片差異表達蛋白質的鑒定[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10] 薛耀宗,陳剛. 花椒落葉病的發生與防治[J]. 陜西林業,2008(1):43.
[11] 林立. 分析林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J]. 農業與技術,2016,36(18):200.
[12] 王淑芳. 林業工作中病蟲害的相關探討及防治措施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4,34(7):54.
[13] 梁金霞. 如何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J]. 中國果菜,2012(10):25.
[14] 王麗霞,孫軍德,李寶聚. 月季盤二孢黑斑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技術[J]. 北方園藝,2012(14):135-137.
[15] 王劍波. 中國林業生物災害經濟分析及其防治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3.
責任編輯:鄭丹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