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傷休克患者的手術麻醉處理方案及效果觀察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創傷休克患者的手術麻醉處理方案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內收診的110例創傷休克患者,根據麻醉處理方式,將其分成兩組,設為延遲復蘇組(n=58)與常規組(n=52),觀察分析臨床療效。結果:①延遲復蘇組術中血壓及復蘇期血壓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延遲復蘇組死亡率低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創傷休克,延遲復蘇,療效確切,可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創傷休克;手術麻醉;效果
  創傷休克,病情嚴重,多因大血管破裂所致,失血量多,情況危急,一般情況下,急診室直接送入至手術室,對于此類患者,手術中,麻醉處理尤其注意,相對復雜。延遲復蘇,是指出血控制后,再予以容量復蘇,是學術界最新提出的新理論【1】。本文筆者為了探討觀察創傷休克患者的手術麻醉處理方案及效果,選擇11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在將方法及結果報道總結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內收診的110例創傷休克患者,根據麻醉處理方式,將其分成兩組,設為延遲復蘇組(n=58)與常規組(n=52)。延遲復蘇組58例患者中包括33例男性和25例女性,最小23歲,最大67歲,平均年齡(45.91±5.82)歲。常規組52例患者中包括31例男性和21例女性,最小20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44.17±5.07)歲。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等基線資料,數據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比較。
  1.2方法
  麻醉前,迅速檢查患者病情,判斷休克指數,估計病情嚴重程度,并估計失血量多少,與此同時,建立靜脈通道,方便擴容。(1)延遲復蘇組,給予輸血、血漿,嚴格限制晶體液及膠體液量,收縮壓控制目標為80-90mmHg,允許性低血壓。(2)常規組,輸液主要選擇晶體液及膠體液,液體量不限制,快速復蘇,血壓上限不控制。所有病例采取氣管插管方式進行全身麻醉,麻醉誘導給予0.1mg/kg咪達唑侖+5ug/kg芬太尼+2mg/kg氯胺酮+2mg/kg阿曲庫銨,依次緩慢推注,面罩加壓處理,給氧去氮,并進行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術中,根據實際情況,靜注阿曲庫銨與芬太尼,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維持麻醉,直至手術結束。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壓水平,包括誘導前血壓、術中血壓和復蘇期血壓;(2)統計比較兩組患者死亡情況。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其中,均數加減標準差()和例(n)、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T值和X?值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壓水平
  數據分析顯示,延遲復蘇組的術中血壓及復蘇期血壓值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死亡情況
  統計顯示,延遲復蘇組58例患者中3例死亡,死亡率為5.1%(3/58),常規組52例患者中7例死亡,死亡率為13.4%(7/52),組間數據分析,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X?=4.103,P=0.042)。
  3討論
  創傷休克,病情嚴重,屬于常見危急重癥,其中,搶救的關鍵在于緊急識別和系統診治。由于創傷,引起血容量迅速下降,各個重要器官的灌注不足,引起微循環功能障礙,誘發休克癥狀。對此,創傷休克患者,治療過程中,尤其注意監測生命體征,盡早發現相關并發癥,并及時對癥處理,糾正微循環障礙,恢復各個器官的血液灌注,為麻醉成功及手術順利提供有效保障【2】。
  創傷休克治療中,液體治療是重要措施,是麻醉前的準備環節。對于創傷、大出血等因素引起的低血壓休克,大部分臨床醫師采取積極補充血容量的方式予以處理。但是,有學者研究認為,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前,積極補液可能造成額外出血,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大量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顯示,針對失血性休克,出血尚未控制前,早期快速大量液體復蘇,反而會加重休克癥狀,導致死亡率增加。對于嚴重出血病患,快速且大量液體復蘇,血液急劇升高,解除保護性血管痙攣,擴張血管,加重出血【3】。大量補液,稀釋凝血因子,也可能導致出血加重。不適當的液體復蘇,可能造成機械性破壞,或者移動而形成血凝塊。延遲復蘇,在出血停止前,給予少量鹽液,維持機體所需,出血停止后,再予以容量復蘇。創傷休克病人,麻醉管理及選擇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所在,是成功治愈的重要步驟【4】。創傷休克病人,出血量多,全身狀態差,生命狀態欠穩定,一般選擇氣管插管全麻,慎重選擇椎管內麻醉,因為,全麻中,方便術中與術后的呼吸管理,穩定血流動力學指標。另外,麻醉藥物的選擇也需慎重,一般選擇對循環呼吸抑制影響小的麻醉藥,異丙酚存在明顯的循環呼吸抑制作用,盡量不選用。麻醉誘導時,選用氯胺酮、芬太尼及咪達唑侖等藥物,不易影響心血管系統,且可穩定冠狀循環,心肌耗氧量少,便于術后心腦復蘇。對于創傷休克病人,一般急診入院,發病時,未予以胃腸道準備,全麻誘導時,需注意內容物反流或誤吸現象。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如體溫、血壓、脈搏等,間斷性給藥,配合肌松藥或者吸入異氟醚,加深麻醉,達到麻醉效果。
  綜上,創傷休克病人,選擇合適大麻醉方式,有助于提高生存率,需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趙衛兵,楊小春. 危重創傷休克患者外科手術麻醉的臨床研究[J]. 重慶醫學,2013(21):2491-2492.
  [2]楊志海,陳斌,尤匡掌. 創傷休克患者的手術麻醉處理方案及效果觀察[J]. 浙江創傷外科,2017(5):1001-1002.
  [3]王福寶. 重度創傷性休克患者手術救治的麻醉處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116-116,
  [4]李燕萍,盧玉蓉,李曉欣,等. 損傷控制性液體復蘇用于重度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觀察[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6,37(7):583-5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3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