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了中醫養生保健能夠有效的治療慢性疾病,并具有顯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診的92例慢性病患者,并通過隨機抽選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46例)和干預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的方法,干預組給予中醫養生保健治療的方法。并對兩組進行對比研究。結論:干預組在實施中醫養生保健后,其能夠有效地緩解慢性疾病帶來的病痛和經濟負擔。干預組的緩解率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并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了能夠防治慢性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本院通過對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對于提升治療的效果、降低并發癥的幾率等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效果。并值得在臨床的治療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中醫養生保健;慢性疾病;治療效果
慢性病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病癥之一,并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等都發生的較大的變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數量也出現了持續增多的現狀。這些慢性疾病的特征主要為病程較長、引發的因素較多、并發癥較多等方面。一旦慢性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將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甚至還會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诖?,本文通過選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診的92例慢性疾病患者進行了資料的回顧,目的就是能夠證實中醫保健對于治療慢性疾病發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診的92例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共有46例,女性患者占21例,男性患者占25例,年齡均在50-85歲左右;患病的種類分析:冠心病患者占18(39.13%)例,高血壓患者占15(32.61%)例,糖尿病患者占13(28.26%)例;干預組共有46例患者,女性患者占22例,男性患者占24例,年齡均在51-86歲左右,患者的種類分析:冠心病患者占12(26.09%)例,糖尿病患者占14(30.43%)例,高血壓患者占20(43.48%)例。兩組患者無論是在性別還是年齡、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中并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6例)采取常規性治療方法,并根據患者疾病的類型,對患者的基本情況等給予藥物的治療,并通過醫生的指導,合理安排學生的飲食習慣和選擇適合學生運動的方式;干預組(46例)患者采取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其中包括:中醫運動養生保健和食療保健的方法。同給在通過相關的技術保健和情志養生等發揮出中醫養生保健的最大效果。
1.3 判定項目
根據對照組和干預組治療的最終效果,判定中醫保健治療的效果。判定治療顯效的標準為:慢性疾病的癥狀消失,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的擴散和并發癥得到有效地緩解;患者恢復自信,積極情緒占主導;判定治療一般的標準為:癥狀控制的較為良好,身體上的痛苦得到了緩解,患者的精神狀態良好;判定治療無效的標準為:病情并未得到控制和改善,甚至有些病情更加的惡化,患者的情緒更加悲觀等。然后在進行數據的統計,如果分數越高則就證明治療的效果顯著。相反則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對中醫保健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和對比,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其計量資料的符號運用(n/%)表示,p<0.05表示該項研究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中顯效的人數僅占12例,無效占16例,有效率為65.21%;干預組中顯效人數占22例,無效僅占4例,有效率達到了91.30%。這就充分說明了干預組應用中醫保健治療的方法較常規的方法具有更加顯著的治療療效。并通過對比統計,其具有差異統計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分析
根據對兩組治療前的生活質量的統計分析,對照組得分為(4.85±1.89)分,干預組最終得分為(4.98±1.99)分,兩者并無明顯的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為對照組得分(8.95±2.25),干預組得分(9.98±2.10)分。兩組在治療后的統計分數,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疾病引發的病因較多,其多發的人群主要是以中老年人為主。同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增加了年輕人患病的幾率。并出現了同年增長的趨勢。其不僅對患者的臟器有著不良的影響,還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別是有些慢性疾病沒有及時治療,導致患者癱瘓、病殘,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本文通過采用慢性疾病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進行中醫保健的治療手段,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治療的效果。
目前,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主要包括:第一,中醫運動養生的保健方法。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每位患者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法,例如:散步、練太極、快走或者慢跑等,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應該進行慢走、練太極等運動方法;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可以進行快走或者慢跑等運動。同時,堅持運動才能達到最終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制定運動保健方案時,應該時刻提醒患者應該堅持鍛煉,以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免疫力和改善疾病帶來的不適。第二,中醫情志養生的保健方法。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程較長,每個階段給患者帶來不同的不舒適感。久而久之,患者在長時間的遭到病情的折磨,就會導致機體功能下降,從而出現不穩定、焦急等不良的情緒。同時,還需要提升中醫的傳統觀念,運用辯證施護的方法,關注患者的心理,并建立與患者之間的友好關系,以使患者情志和臟腑得到均衡,預防和控制患者病情的惡化和擴散。第三,中醫食療的養生方法。合理的飲食規律對于慢性疾病患者來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醫在了解每位患者的情況后,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季節變化和體質等擬定飲食的方案,例如: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該少食多餐,盡量多使用纖維較多的食物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防止飲食糖分過多的食物;對于高血壓患者應該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纖維較多的食物為主;冠心病患者應該多食清淡,具備降血脂功效的食物等。第四,采用中醫技術進行治療。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還可以運用針灸、拔罐、按摩等方法,以提升保健的效果。另外,還需要囑咐患者在睡前用溫水泡腳,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其目的就是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提升保健養生的整體效果。通過本文對患者采用該種保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就診的治療效果,即顯效率達到91.30%,同時,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充分說明其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學鵬.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名醫,2018(03):36.
[2]孟晴,肖雪,姚新.中醫養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7,38(06):1139-1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