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體驗——讓快樂充盈小學體育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自主教育時代的來臨,廣大教育者更為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他們只有親身參與,才可以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體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以鍛煉身體和心理健康為主,同樣需要融入自主體驗教學,讓快樂充盈課堂。
【關鍵詞】 自主體驗;快樂;小學體育課堂
針對小學體育教學而言,自主體驗指的是學生對體育技能、動作技術、心理健康等的體驗,這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可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小學體育教師在運用自主體驗式教學時,應以了解與掌握學生認知規律與身心特點為基礎,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流程和形式,讓他們在親身參與體育訓練與活動中,全面了解與深刻掌握所學內容。
一、采用自主體驗教學,在快樂中吸引學生鍛煉
小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很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更不是通過教師的理論講解就能夠實現的,這需要他們經常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訓練活動中,在體驗中收獲快樂,促進對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體驗時,應當以理論知識為基礎,要求學生以此為訓練依據,反復進行訓練,幫助他們飛速發展體育技能。同時,教師需在自主體驗教學中融入快樂因素,吸引學生自覺鍛煉,使其充分感受到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和魅力,讓快樂無處不在。
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需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體驗機會,多讓他們接觸籃球,鍛煉球感,特別是在一些基本技術訓練中,包括傳球、運球、接球、控球和投籃等,要讓學生自主鍛煉和體驗,不斷提升基本技術,為后續戰術的教學和演練做準備。由于小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可以挑選一些班內籃球水平較好的同學,由他們先講述自己所掌握的籃球技巧與練習方法,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再教授給其他同學。如果出現不恰當的動作,要及時指出,指導學生共同糾正和改進。當基本籃球技術掌握熟練之后,教師可運用分組競賽的方式,將班內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3V3半場比賽,比較他們的訓練成果,使其獲得展現個人能力的動力,在比賽中,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還能夠進行課堂交流。
如此,教師利用班內擁有籃球基礎的學生自主體驗機會展開教學,既能夠減輕個人壓力,還可以使其樂意分享自己的籃球技巧和經驗,引領同伴在快樂、互助中自覺積極地練習。
二、應用自主體驗教學,在快樂中強化學生體質
現階段,小學生的體能明顯不足,大多都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強化他們的身體素質,不過傳統的體育項目與訓練方式很難激起小學生的鍛煉興趣和激情,隨著自主體驗式教學的出現,其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與指導,讓他們通過親身鍛煉和自主體驗感受到體育鍛煉的趣味和價值。因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科學應用自主體驗教學,將鍛煉的形式、內容等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則做好引導者與促進者的工作,適當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使其在快樂中自主鍛煉,強化自身體質。
在小學體育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青蛙跳躍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青蛙跳躍的分步姿勢,讀歌謠“青蛙、青蛙跟我跳,雙腳用力向前跳,向上擺臂收大腿,落地緩沖輕又巧”,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動作方法并示范。接著,教師講述立定跳遠的方法: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腿屈膝,上體稍前傾,兩臂后舉向上預擺雙臂,兩腳迅速蹬地雙腿屈伸一次,雙臂迅速后擺,前腳掌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時小腿前伸,用兩腳跟著地,屈膝緩沖保持身體平衡。由小組長負責自主練習,自己則做好巡視工作,對節奏與動作不正確的學生進行糾正指導。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小青蛙找媽媽”的游戲,要求他們按照小組以蛙跳的形式進行接力賽,到達終點返回,將接力棒交給下一個同學,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勝。
這樣將枯燥乏味的立定跳遠教學和自主練習、分組游戲、比賽整合在一起,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強化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和互動,促使學生在快樂中領會立定跳遠的動作和技巧。
三、運用自主體驗教學,在快樂中健全學生人格
小學生正處于關鍵的人格發展與形成階段,體育教育除了傳授運動技能、動作和技術之外,還肩負著培育他們人格的重任,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自主體驗就是把體育知識的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體驗中掌握正確的身體鍛煉方式,并從中感悟蘊涵的體育精神,使其在自主體驗中收獲快樂和滿足,并懂得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斷拼搏,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對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結合具體運動項目運用自主體驗教學,極力提升體驗課堂的快樂度,在快樂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進行小學體育中跑步教學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進行準備活動,包括慢跑:要求學生身體放松,活動上肢和軀干;徒手操:壓肩、側壓腿運動、伸展、踢腿、壓腿和側踢等;韌性練習:小跑步、交叉跑、折疊跑、交抬腿、車輪跑、后蹬腿等。要求他們站成四列橫隊,強調速度練習中起跑用力蹬、轉入途中跑要快及抬腳高度和后蹬,且集體跑800米,調整呼吸,控制速度,以發熱為易。接著,組織學生進行60米快速跑,要求學生轉入途中跑后控制強度,動作自然放松,以此類推練習100米反復跑。隨后提出要求:60米反復跑×4組,間隙2分鐘一組,每位隊員必須全力沖刺跑,特別是最后10米全力沖刺,沖過終點后注意緩沖,以免受傷;100米反復跑×4組,間隙3分鐘一組,反復體驗途中跑的協調用力和放松技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熱情活動和由淺及深地展開跑步訓練,始終把體驗的機會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快樂中親身體驗跑步中的苦與累,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完善人格。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充分意識到自主體驗教學的重要性和意義,賦予學生更多的親身體驗機會,使其自主感受體育訓練中的各個環節,體驗成長和樂趣,讓快樂充盈體育課堂,進而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宗鳳.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的探討[J].田徑,2019(01):38-39.
[2]許園園.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中華少年,2019(06):147.
[3]傅小琪.體驗運動樂趣,傳承體育精神——體育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新校園(中旬),2018(12):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