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護理模式對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親情護理模式對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焦慮癥患者84例,依照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把全部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參照組,治療組40例、參照組44例。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治療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用親情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情況作出比較。結果:治療組患者的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5.7±3.7)分、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41.7±3.9)分,參照組的SDS評分為(56.7±3.5)分、SAS評分為(60.7±4.1)分,治療組比參照組的評分低(P<0.05)。結論:親情護理模式對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比較明顯,患者的心理狀態有積極的改善,建議在臨床上推行。
關鍵詞:親情護理模式;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
前言
在臨床上,焦慮癥患者主要是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表現,對患者正常生活的影響比較大[1]?;颊咴诩膊“l生后會出現坐立不安,部分神經功能失調、或者出現運動性的不安,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干預,否則患者的病情會加重[2]。在此疾病基礎上,為了深入探究親情護理模式對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對兩組進行探索比較,臨床措施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焦慮癥患者,根據差異性的護理干預方式,將研究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參照組,治療組患者40例、參照組患者44例。參照組的男性為21例,女性為23例;年齡為24~35歲,平均年齡為(28.9±3.4)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6.4±1.9)年。治療組有1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為23~37歲,平均年齡為(29.1±2.7)歲;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7.8±2.1)年。此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存在(P>0.05)。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告知患者有關焦慮癥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增加對焦慮癥相關知識的了解,以減輕患者因為對疾病的未知而加重病情。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保持室內的環境安靜,以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從而改善精神狀態。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尋找患者真正焦慮的原因,病癥對患者焦慮的原因進行充分的干預,幫助其穩定疾病特點。
治療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用親情護理模式,①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態度親切、和藹可親,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愛護,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患者的感受,給予患者必要的尊重,幫助患者穩定疾病的狀態,讓患者感到放松,感受到如家人一般的關愛。②護理人員積極的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告知其對患者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對患者疾病恢復的重要臨床作用,家屬要多花時間陪伴患者,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幫助患者消化出現的負面情緒,以改善患者整體的心理狀態。③指導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協助護理人員一同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從而促進疾病的恢復。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依據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3]對治療組、參照組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況進行探索,兩個量表主要包括40個題目,將其設定為1~4級,主要換算為0~100分,SDS評分在52分之上認定是抑郁,SDS評分、患者的抑郁程度成正相關性變化,評分越高則患者抑郁程度嚴重,SAS評分高于51分確定為焦慮,SAS評分與患者的焦慮程度同步變化,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越焦慮。
1.4統計學方式
此次研究所有的數據,利用統計軟件SPSS19.0展開分析、比較,利用()去表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的檢驗使用t展開,計數資料的檢驗應用X2進行,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5.7±3.7)分、SAS評分為(41.7±3.9)分,參照組SDS評分為(56.7±3.5)分、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60.7±4.1)分,治療組明顯低于比參照組(P<0.05),如表1。
3.討論
導致患者疾病發生的原因與遺傳因素、生長環境、個體差異、不良事件的影響等不同的因素有關,需要對患者進行深入的檢查,才能夠明確患者的疾病發展特點[4]。焦慮癥患者在疾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嚴重妨礙正常的生活、工作。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不是很明顯,沒有辦法幫助患者完全走出焦慮的負面情緒,極易復發[5]。對患者實行親情護理模式,在整個干預的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在情緒上進行調整,使患者信任醫護人員,從而改善患者的配合度?;颊呒覍俚闹С謱τ诨颊邅碚f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聯合家屬對患者進行親情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的尤其重要?;颊咴诮邮芗胰说呐惆榕c支持后,在整體上對疾病治療的信心會顯著提升,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情緒改善,病情恢復。
本次研究發現,治療組患者的心理情緒有顯著的改善(P<0.05),由此得知,對于焦慮癥患者,采用親情護理干預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存在。
綜上所述,親情護理模式對焦慮癥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顯著,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有正面的作用,適合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馮蓓蓓,李芳芳,張瑩麗. 親情護理模式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白求恩醫學雜志,2017,15(1):134-135.
[2]王小芳,王紅娟,方小會. 探討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心理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0):45-45.
[3]邢曉霞,蕭玲. 親情護理聯合激勵式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影響[J]. 中醫臨床研究,2017,9(9):16-17.
[4]李會芹,秦愛玲. 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0):4-5.
[5]馬菲菲. 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J]. 大家健康旬刊,2016,10(5):283-283.
作者簡介:邱海霞,單位:蘇州市廣濟醫院,地址:蘇州市相城區廣前路11號蘇州市廣濟醫院,學歷:本科,籍貫:江蘇連云港,出生年月:1979年7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