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19, P=0.002<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 不但能改善其負性心理狀態, 減輕心理負擔, 更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護理領域中使用及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理狀態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急性或持續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壞死的疾病, 以劇烈持久胸骨后疼痛為典型臨床表現且短暫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物無法得到緩解, 甚至少部分患者合并出現血清心肌酶活性上升或進行性心電圖變化, 直至演變為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 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1, 2]。鑒于此, 本文重點探究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36例, 女24例, 平均年齡(50.7±11.3)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35例, 女25例, 平均年齡(50.8±11.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均提前了解實驗流程及內容, 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①醫院積極組織理論知識學習, 幫助醫務人員理解人性化護理的理念, 做到尊重個人隱私、生命價值及個人尊嚴, 為開展人性化護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并且醫務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 規范個人語言, 努力學習與患者正常溝通, 將人性化護理理念貫穿于入院至出院過程始終;②護理人員秉持人性化護理理念規范自身護理操作行為, 做好檢查清單發放工作, 協助或陪同患者及其家屬辦理入院手續, 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急心情, 詳細填寫患者年齡、職業及職位等基本信息, 反復檢查患者床號是否與其姓名相匹配, 保持親切和藹的溝通態度以增進護患間感情, 進一步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③由于人性化護理流程以熱情主動、微笑服務、主動講解、定時巡視及有問必答為集中體現, 客觀上要求相關護理人員向患者展現自身鎮靜自若及有條不紊的專業素質, 耐心解答患者內心疑慮, 有助于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意識, 尤其是住院期間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的原理, 贏得更多的認可及支持;④為了增添溫馨氛圍, 護理人員可適當于冠心病監護病房(CCU)內添置適量綠色植物或于墻壁醒目處懸掛風景畫, 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負性情緒, 提前考量患者個人隱私問題, 結合其個人意愿盡可能于病房內安裝隔離窗簾, 以人性化角度為出發點予以患者尊重感, 不止能提供相對獨立的個人空間, 更能消除患者搶救時的不良影響, 營造出整潔舒適的醫療環境。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SDS及SAS為參照分別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 分數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平穩[3, 4]。同時, 向患者發放本院自行研發的護理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及滿意3個等級, 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及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后, 對照組患者滿意22例, 基本滿意25例, 不滿意13例, 護理滿意度為78.33%(47/60);觀察組患者滿意32例, 基本滿意26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6.67%(58/6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19, P=0.002<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存在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可能性, 而如何保證患者在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精神層面及社會層面處于舒適狀態, 是護理人員所面臨的主要挑戰[5]。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 人性化護理不止全面展現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及個人品格, 更體現醫療環境氛圍,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醫院自身競爭力, 突顯醫護崗位的工作價值[6]。有研究資料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 d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 是造成患者心律失常直至猝死的主要原因[7]。同時, 抑郁及猜忌等不良情緒是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嚴重心理問題, 而人性化護理干預能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8]。
  綜上所述,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 不但能改善其負性心理狀態, 減輕心理負擔, 更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護理領域中使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茹.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 17(90):240-241.
  [2] 許麗娜.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80):267.
  [3] 陸粉花.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觀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0(1):210-211.
  [4] 鄭麗如.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32):237-238.
  [5] 詹艷, 任金梅, 李梓香. 人性化護理措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4, 39(5):671-674.
  [6] 朱桂萍.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21(19):132-133.
  [7] 黃丹紅, 姚麗萍, 葉騰芳.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 21(19): 63.
  [8] 袁澤. 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3):221-222.
  [收稿日期:2018-0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