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數學智慧課堂理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2-01
  我市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智慧廣元”建設重要內容,多次召開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各學校要順應時代發展,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為了更好的開展智慧課堂實踐研究,我們先對相關理論進行了研究,以下是一些總結。
  一、新課程實施中提出的新教學設計理念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性質”中論述數學的地位與作用時,指出:“數學承載著思想和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并且在社會科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的應用已滲透到現代社會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常常需要對文本、聲音、圖像等反映的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這使數學的研究領域與應用領域得到極大拓展。數學直接為社會創建價值,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边@是數學對信息時代的貢獻,同時信息技術已經開始“反哺”數學教育和數學研究。尤其是在課程性質基本理念的第3點“把握數學本質、啟發思考、改進教學”中指出“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建構主義數學教學理論為數學智慧課堂實施提供強有力理論支撐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杰提出認識是一種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活動的觀點,他被看成是現代建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人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依賴于自身的“解釋結構”(認知結構),即認識就是一種建構的活動。建構主義者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驗和信念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獨特的理解。知識并非是主體對客觀現實的、被動的鏡面式的反映,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就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活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觀,我們得知“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是由學生內心主動建構知識網絡等一系列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的表征過程,與學生的心理結構和以往所具有的經驗背景都息息相關”。所以教師應該明白我們只是導演,真正的表演者應該是學生,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做好一節課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策劃者。
  三、創造性學習理論是智慧課堂成功的理論保障
  “創造性學習”來自《學無止境》一書中“創新學習”這一概念,隨后發展成“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倡導的是學會學習,重視學習策略。要學會學習,這就有一個學習策略的問題,即學習者必須懂得“學什么,何時學,何處學,為什么學和怎樣學”。智慧課堂導入策略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學習策略,這種策略融于數學課堂的過程之中,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處于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學生首先要參與這個過程,融于數學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任務就是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強大的多媒體工具為學生的發展、再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四、問題解決理論為數學智慧課堂開展基于“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提供思路
  用數學問題解決取代數學解題的提法始于1980年美國數學教師聯合會的《關于行動的議程—80年代數學教育的建議》的文件。該文件提出“必須把問題解決作為當代中學數學的核心”?,F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已將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作為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問題解決已成為國際數學教育的一個熱點。數學教師應當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數學教育的核心之一。我們都知道“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只有通過問題解決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智慧課堂導入策略初探就是要解決我們傳統課堂導入環節的粗糙與單一化問題,把解決這一問題作為一種信息化數學教學研究活動,把它落實到我們的數學課程中,使學生從課堂導入就開始嘗試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數學知識,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同步增長的目的。
  五、現有的智慧課堂研究理論為我們的進一步實踐工作指引方向
  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用教育哲學指導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見,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是時代的呼喚,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的契機,也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
  智慧就是知識、能力與美德的綜合體。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極力推崇智慧教育,并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目前,我們所倡導的新課程理念特別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這其實與智慧教育是一脈相承的,換句話說,新課程改革所追求的就是智慧教育,我們要讓校園、讓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像沐浴陽光一樣沐浴智慧。
  智慧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過程,一種境界。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教育學教授馬克斯·范梅南認為,“教育的智慧性表現為對兒童的關心,并把這看作是教育者的崇高使命。教育者對孩子的影響是通過教育體驗實現的。教育體驗是指對教育的情境、關系及行動的體驗。智慧教育始終指向具體教育情境的具體孩子,將觸角伸向兒童的生活世界,探及兒童對世界的內心體驗,時刻關注兒童對具體的情況、關系或事件的體驗,然后以‘心向著孩子’、‘向著孩子的生存與成長’的角度,探尋在具體情境中如何機智和充滿智慧地采取行動,并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8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