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讀、思、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傳統閱讀教學基礎上構建“讀、思、議”閱讀課堂教學策略,有效的將學生引入閱讀的全過程,確立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擺正“言語實踐練習”和“文本體驗感悟”的關系,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讀——激趣導讀,整體感知,喚醒主體
  “激趣導讀,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凹とёx”即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入閱讀過程?!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妙的新課導入好比一把金鑰匙,能成功的開啟學生的心扉,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憤悱狀態。激趣導讀妙法多多,“創設情境導入”“解題導入”“巧設質疑導入”和“設置懸念導入”等新課導入法都是激趣導讀的好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新課導入,過好激趣導讀關,為學生進入自主閱讀做好鋪墊。例如,教師在《秋天的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耳朵仔細傾聽秋雨的聲音,用眼睛領略秋雨中大自然的神奇景象,用心靈感受秋雨帶給大地、帶給人們的豐收和歡樂情景,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熱情被極大的調動起來。當引入課文時,學生已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起來,課堂上書聲瑯瑯。這階段的讀是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讀書的前提下,不認識的字,根據課文注音認真拼讀或向老師、同學請教。讀不通順的語句反復讀幾遍,學生嘗試讀書后,教師一定要及時檢查初讀效果,及時糾正錯誤,給予恰當的評價,同時,熱情激勵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可以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男女賽讀,師生賽讀等。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讀書,讀通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皩爰で槿ёx,整體感知”過程既要重視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要重視指導學生自讀的方法,喚醒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
  二、思——熟讀精思,存疑質疑,凸現主體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笔熳x精思,存疑質疑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具體體現。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應以讀為主線,組織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書,積極主動的思考,逐詞逐句的體會文章的內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在熟讀精思方面下功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放手、放心、放膽的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進行讀書。自由朗讀、靜靜的默讀、快速瀏覽、學習伙伴互讀等等,形式不拘。此時,教師應當好調控者的角色,適時引用激勵機制,或表揚,或鼓勵,或點評,或誘導,或激將,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中,充滿自信的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風格。在反復練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展示一下,匯報自己讀懂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是怎樣學會的。再說說自己還不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鞍l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可貴”。教師要根據課文的重難點適時適度的設置一定的誘因(采用設問,明知故問,制造懸念等),讓學生說說自己讀不明白什么?發現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反復讀,仔細揣摩,以讀促思,以讀促疑。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促使他們從不敢問到想問,從想問到敢問,從敢問到會問、善問。小到對課題,對遣句造句的質疑,大到聯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凸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教學《秋天的雨》,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對課文提出大膽質疑。有的問:“雨是透明的,課文里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有的問:“香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能勾住小朋友的腳呢?”有的問:“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首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曲歡樂的歌呢?”可見,只有通過熟讀深思,學生的質疑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才能提出有價值、高質量的問題。
  三、議——細讀感悟,合作研討,落實主體
  “細讀感悟,合作研討”是閱讀教學過程的主體階段,即在細讀中理解感悟,在合作中研讀、探究,把閱讀教學引向突破教材重點、難點、疑點的互動交流中,變學生獨立活動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全方位的集體交互活動。具體做法是:在熟讀精思,存疑質疑的前提下,教師把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歸類、提煉成為有研討、探究價值的學生普遍關注的思考題作為共同探究的問題,引爆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以讀為核心,以議為手段,披文入情,抓住重點句段,層層深入的組織學生研讀課文,創造性的引導學生運用讀、議、述、演、畫、辯、評等多種方式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各人的觀點在集體中分析、比較,在集體中爭論、碰撞,在集體中評價,達成共識,解疑釋疑,提高能力,促進發展。在互動交流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位置——組織者,參與者,調控者和引導者。一定要營造出民主,寬松、和諧的研討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細讀、深思、研討、切磋。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用鼓勵和期待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學生心智的閘門,用精妙的“片言只語”去引導、去點撥、去糾正、去點評、去激勵,讓學生在細讀中合作研討,在合作研討中感悟體驗,得到提升、得到發展,落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教學《荷花》時,學生通過熟讀精思,對“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成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提出質疑,教師并沒有急于向學生分析或解答,而是引導學生深入細致的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感悟,體會那些語句最能體現這一池荷花是“活的畫”。學生通過細讀課文,很快找出“挨挨擠擠”“冒出來”“展開”“露出”“飽脹”“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等詞句。然后,通過演一演來體會“挨挨擠擠”“冒出來”“展開”“露出”“飽脹”等詞語;通過畫一畫來理解“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蓖ㄟ^音樂渲染、舞蹈表演來展現“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在這讀演結合,讀畫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了,思維被激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充分展示,疑難問題迎刃而解,審美情趣也得到培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9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