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小班幼兒自主飲水習慣的養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兒年齡越小,體內所需的水分比例就越高,及時的補水對幼兒的身體發育非常重要?!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就養成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典型表現作出了非常具體的描述:“3—4歲常喝白開水,不貪喝飲料?!笨梢妵覍τ變簭男○B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重視。那么,如何在幼兒園培養幼兒自主喝適量的水呢?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嘗試,獲取了一些有效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多觀察、多形式、多實踐、多反思、多輻射;啟動自主管理的模式;創設會說話的環境;家園共育,養成習慣的一致性;從而有效培養幼兒自主飲水的習慣。
【關鍵詞】小班幼兒園;自主飲水;習慣
水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體內含量最多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3—6歲幼兒身體的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5%,他們每天需要攝入1500—2000毫升的水,才能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人體才能處于排出和攝入的平衡。除去從食物中攝入的水分和體內自身產生的水分,每個孩子每天飲用的水應該是400—600毫升?!队變簣@工作規程》明確提出,要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習慣。《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也指出:保教人員與家長同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引導幼兒自主飲水。既然水對幼兒的健康發展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自主、科學喝水的習慣呢?
幼兒日?;顒又械娘嬎h節存在的一些現狀:
1.把很多的時間浪費在洗手環節,導致飲水時匆忙。
2.有些孩子把水接得很滿,回座位時容易灑。
3.有些孩子因各種原因只接了一點水就離開,甚至有些孩子干脆不口渴就不喝水。
4.家長的溺愛導致在家長強迫喝水時,才象征性的喝一點,根本達不到幼兒一天的喝水總量。家長無奈只好以牛奶、飲料代替水。
5.幼兒自身喝水的“內需”處于被動狀態。
6.教師對孩子的喝水量把握模糊不清。
7.幼兒在飲水機旁排隊接水,造成消極等待的現象。
8.有些孩子接水太多,喝不完悄悄倒掉,造成浪費的現象。
《指南》在實施的原則中也指出:“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秩序和自主喝水的能力,我們實踐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多形式、多實踐、多反思,養成幼兒自主飲水習慣
1.在學習活動中滲透,通過健康活動《我愛喝水》《快樂干杯》;社會活動《節約用水我會做》《云朵的悄悄話》;語言《慢吞吞的小熊》;科學活動《水——生命之源》《花盆里的水不見了》《有趣的水》《水的故事》。結合區域活動,通過故事、實踐、科學小實驗、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懂得飲用白開水的重要性,知道每個人每日都要科學的喝適量的水;并掌握正確的飲水方式,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培養幼兒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知道排尿就是排毒,而多喝水才有尿液排出體外,身體才能健健康康,最終喚起幼兒自主喝水的意識與愿望。
2.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消極等待現象。我們申購了六個量杯,并給量杯做了標記,在量杯上貼了五個圈,其中每一圈代表一個幼兒的飲水量??墒窃趯嵺`過程中,發現孩子根本就不能按要求去做,而且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拿量杯倒水,部分孩子即使能倒出水來,也是小心翼翼的。在這個過程中,桌面濕了,水順著桌子邊沿滴答滴答的往下流,有些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不知所措,萌萌、無奈的看著桌面的水往自己身上流……就這樣,衣服、褲子都濕了。
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結合生活游戲區的活動,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孩子實踐倒水的活動。首先提供有壺嘴、有手柄的小量杯,引導孩子按里面的標志進行倒水活動的學習。接著,提供有手柄,無壺嘴的量杯按標記進行倒水的實踐活動。其次,過渡到無壺嘴、無手柄的量杯進行按標記倒水活動。最后,將此活動移植到幼兒園日?;顒拥娘嬎h節。經過以上生活區的實踐活動,每次的飲水量已潛意識的在孩子的心里沉淀。幼兒對拿量杯力度的把握也有進步,拿量杯的動作也穩了,而且高水平的孩子還能用目測的能力把握導入杯內的水量。中低水平的孩子經過多次的反復倒水動作,也能倒入適量的水。對于灑水現象也越來越少了。
3. 做好案例追蹤。教師及時關注個別喝水有困難的孩子,對其多觀察,發現問題并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情況,然后積極采取具體措施,并不斷實踐、反思,理論連續實際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逐步養成自主喝水的習慣。我們班的小慶是典型的喝水困難戶。首先只往杯子倒一點水,遭到同伴的投訴;其次一到喝水時就會多次在衛生與喝水區來回走動,被老師發現原來是含著水吐到衛生間了;接著,他意識到老師關注著他,于是喝一口水到嘴里后,就假裝要吐的樣子;再后來就等著孩子們都陸續參加了下一個活動,老師也在忙著事情時,他悄悄地拿著杯子,將水倒進洗手池,被同伴投訴了。我們通過與家長座談,了解到小慶從小就不愛喝水,媽媽為了給孩子補充水分,直接讓孩子喝牛奶或者牛奶飲品,有時在白開水里加入葡萄糖。在溝通中,家長也意識到孩子不愛喝水造成的不良影響,于是認可、配合老師,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多給孩子講與水相關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白開水對身體的重要性。在孩子愿意嘗試喝白開水時,家園及時溝通,同步激勵孩子。最終,通過家園的共同努力,慶慶慢慢的愿意喝白開水了。從此,小慶在班上再也不會因為喝水受到同伴的告狀,也變得更加自信、樂觀了。
二、啟動自主管理的模式
《指南》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無論做的好壞都給予適當的鼓勵?!彼?,教師鼓勵高水平的孩子帶動中低水平的孩子,激發他們在實踐中互相觀察、學習如何拿量杯倒水,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安排高水平的孩子做“量杯管理員”。同時,把量杯的標記調整為只有一圈,這個標記就是管理員接水的量。管理員的工作是:1.負責給自己組的伙伴把水接到量杯里;2.督組自己的組員都喝上適量的水;3.如發生灑水現象,提醒當事人及時處理;4.幫助低水平的孩子完成飲水活動;5.在保證所有的孩子都喝上適量的水后,懂得把量杯的剩水倒掉,再將它放回固定的位置;6.回家前將量杯清理干凈,并涼在固定的地方。 經過三個星期“量杯管理員”的實踐活動,這幾個孩子的行動力提高了,他們不僅要快速做好生活自理的事情,還得為同伴服務。從中,他們對班級的歸屬感也更強烈了。他們善于觀察,發現事情會想辦法協助同伴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隨機應變的能力也隨之增強了。同時,班上孩子飲水環節也有序、并且能保證每個孩子都科學的喝上適量的水。有了這些小能手的協助,老師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看孩子如廁環節,保證他們盡量按洗手七步法去執行,并懂得擦手。這樣,孩子在廁所聊天、玩泡泡的現象也慢慢地消失了。
三、創設會說話的環境
結合本月主題《我上幼兒園》生成《寶貝會喝水》《小量杯,我會用》的小主題。教師準備笑臉操作卡(卡片正面笑臉,反面是水杯里裝著適量的水),哭臉操作卡(卡片正面哭臉,反面是水杯里裝著太滿或只有一點水),幼兒喝水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并操作。
結合本月主題《我上幼兒園》生成《尿尿嘻嘻嘻》的小主題。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小便是無色透明的、深黃色的,還是淺黃色的。然后根據自己的小便顏色調整自己的飲水量,并體現在主題墻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孩子們懂得觀察、比較、操作記錄來解決問題,并懂得在兩兩比較的情況下用語言來描述物體量的特征,獲得多少的概念。通過環境,可以促進孩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時,孩子也逐漸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
四、家園共育,養成習慣的一致性
《指南》指出“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所以不僅教師要重視幼兒飲水,家長也要努力支持與配合,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養成自主飲水的習慣。
幼兒喝水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家園雙方多層面原因導致的。幼兒園能做到集體(小組)喝水時,促進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身情況喝上適量的水。也允許他們隨渴隨喝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從而保證孩子的健康。在家長方面,我們通過晨接、離園進行個別孩子家長的簡短溝通;QQ空間上傳孩子在園飲水的照片、小視頻。微信上宣傳孩子自主飲水的常識與要求。從而引起家長高度的重視,做到家園一致的教育理念與行動。
根據數據統計,自從孩子們養成自主喝水的習慣后,班級的出勤率從小班上學期末的91%上升到下學期末的95%,而且零傳染病。根據小班幼兒出勤率達標要求88%,超出了7個百分點??梢?,孩子良好自主飲水習慣的養成能有效促進的孩子健康發展。
在成人看來,喝水看似簡單,而如何培養幼兒自主喝水的習慣卻是一門學問。我們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地堅持,用心去關注幼兒,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老師之間多溝通、多反思、多出謀劃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我們的幼兒就可以養成科學、正確、自主飲水的習慣,這對幼兒健康成長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遠胡意義。因此,師幼、家園一起努力,共同為孩子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他們往后的人生道路鋪好道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指導綱要[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馮曉霞.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