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閱讀能力,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人的一項極重要的能力,是我們認識世界、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采取自主識字、盡早閱讀,劃分課型、落實訓練,開設校本課程、拓展閱讀,開展活動、提高興趣等方式,加強閱讀方法指導,落實閱讀訓練,發展閱讀能力,提升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策略;落實訓練;發展能力;語文素養
閱讀,是人的一項極重要的能力,是我們認識世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在現今迅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里,閱讀,成為了解社會、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閱讀能力已成為衡量公民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發展其閱讀能力,成為提高農村學生語文素養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費時低效”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們農村小學,受師資培訓跟不上、教改信息落后、教學資源匱乏等因素的影響,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單一、僵硬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缺少方法的指導,閱讀能力訓練不扎實、不到位,忽視了讀書和積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大大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率。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提高閱讀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關注課堂,重視課外,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方法指導,落實閱讀訓練,提升閱讀能力。
一、自主識字,盡早閱讀
識字是進入閱讀的基礎,在閱讀中增加識字量,從而進行更廣泛的閱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按照新課改的教材編排,小學階段的識字任務主要集中在中低年級,這樣就要求從低年級起就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采用歸類、對比、遷移等方法來自主識字,加快識字速度,節省識字時間。讓學生自主預習,盡早閱讀,改“學前教”為“學后教”,讓學生在預習新課之后帶著問題來課堂學習,同時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閱讀。
二、劃分課型,落實閱讀訓練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的編排和閱讀教學的規律,把閱讀教學課程劃分為精讀、略讀、擴讀指導課,不同課型落實不同的閱讀能力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精讀課。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深刻理解,體悟情感,包括知識習得和語言積累運用。一是朗讀的指導,以讀悟情;二是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包括:使用工具書、圈畫批注、聯系上下文與生活實際、善于發現提出問題。三是教給方法,做到四步(粗讀全文,了解大意;細讀,理清脈絡;精讀圈點,品味感悟;寫摘記和讀書心得)、五動(眼看、口讀、耳聽、手寫、腦想)。四是適度拓展,利用文本空白讀寫結合。
2.略讀課。訓練學生學習速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速讀、略讀的能力,快速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或深層含義。
3.擴讀指導課。是“學會學習”的擴讀實踐課,語文閱讀教學要注意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深化,充分挖掘語文教學資源,拓寬學生閱讀面,面對新的閱讀內容,運用所掌握到的精讀、略讀、瀏覽等靈活的讀書方法進行閱讀運用。擴讀指導課的內容有:①針對單元訓練重點進行擴讀。如一組課文是讓學生從對比閱讀中體會思鄉之情的,那么就給學生提供相關主題的詩詞文章來閱讀,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如何從字里行間感悟作品主旨和作者情懷的閱讀方法;②學習文章節選,擴讀全文。如學習《蟋蟀的住宅》,擴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學習《草船借箭》,走進《三國演義》;③學習短文,擴讀集子。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讀魯迅的《朝花夕拾》;④擴讀用來做比較的作品,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比較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感受兩種不同的父愛。
三、開設校本課程,拓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會閱讀”的實踐課,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闭Z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在農村學校,留守兒童的占比很大,家庭閱讀、親子閱讀比較難以推開,閱讀量貧乏是農村學生普遍存在問題。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創設校內課外閱讀空間和閱讀環境是必需的,開設語文學科校本課程,老師來指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1.定時間:每周安排一節(列入課表)的語文課外閱讀課;2.定內容、定讀物: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匯編整理不同年段閱讀叢書。低年級學生以繪本童話、漫畫、寓言為主,中年級以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高年級以傳記、傳奇、小說、科普知識讀物為主。年級教師聯系擴讀指導課的內容提供閱讀叢書,向學生推薦名家名著;3.定任務:要求學生運用在精讀課里學到的讀書方法,自行閱讀,會寫讀書摘記和心得;4.定期檢查。每周檢查學生閱讀書目,讀書筆記,評選“閱讀之星”“優秀讀者”。
四、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展示、分享閱讀成果
舉行閱讀知識競賽、講故事大賽、朗誦會、讀書小沙龍、手抄報展示、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展示讀書收獲,激發閱讀興趣,進行積累運用。
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關注課堂,重視課外,采取有效的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閱讀方法,組織各類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落實閱讀訓練,發展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