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中年段初步習作的指導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語文的學習中,習作方面的學習舉足輕重。學習過程中,關于習作方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教師和學生,學生在遇到寫作的問題時經常會陷入煩躁情緒中,想不到自己的寫作主題、寫作思路。而小學中年段時又是為學生學習寫作打下厚實基礎的黃金時間,所以在初步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寫作意識,開拓學生邏輯有序的寫作思路,挖掘學生寫作方面的潛能;聯系學生教學低段和高段的教學,做到承前啟后,明晰小學中段學習目標,將新課改的要求落實,引導學生在寫作初期能擁有積極動筆、善于表達的優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段;初步習作;指導策略
一、明確要求,巧用教材
教師在教授學生習作方法時,應該將培養學生習作興趣作為第一目標,習作時爭取為學生創造應景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其自信心。教師在使用教材給學生講解時,應圍繞著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的“自由表達,樂于表達”這幾個字,盡量讓學生自己表達、自己講解,使表達、寫作變成學生的一個習慣。知名語文教師于永正先生在教學學生描寫人體外貌時,他刻意沒有到課堂上課,叫另一位教師到教室找他,由此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另外,課堂中,他還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帶來,閑話平時用這些東西干了什么事,于永正先生善于將生活中的趣事帶進課堂,以此引起學生的交流興趣,從而展開口語交際、習作,使學生對于習作不再無言、無思、無為,做到有話可寫。蘇教版中年段語文習作教材中設置了許多可供學生思考想象的作文,對此,教師應該以其言語或是肢體語言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可以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的自由放飛,因此對習作產生濃厚興趣。
二、多元內涵,有序前行
明晰了教學中的習作目標,研究了小學語文中年段的教材,從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寫作主題有其相似之處,好比“介紹任務”和“描寫風景”,“寫人”與“寫景”其中所使用的描繪方法有一定的兼具性。教材中相同的習作題目,編寫者有可能是讓學生反復練習,通過對上下冊教材的認真研究比對,可以發現編者于此的目的。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中都有“編童話”的題目,上下冊分別有“貓和老鼠相遇”和“小精靈和我們”的童話編寫故事,習作教材遞進時,把范圍增大,將周遭環境寫入其中,比如可以將教室中現在發生的事情寫進。還有“介紹人物”這種題目,上冊是關于自己的習作,了解自身性格,將自己的內在書寫描繪出來;而下冊則是關于伙伴的習作,有了上學期針對自己的習作的基礎,對于伙伴的習作也不再是難事,如果沒有接觸的話,還可以通過溝通,與伙伴進行進一步的了解,由此自身的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寫景中,上冊則要求學生看圖加物,下冊學生要注意觀察,嘗試著寫校園風景,這種由一點引向多方面的編寫方式,充分體現了初步習作的由低到高。
習作初始階段,應該使學生先體驗一下各種類型的寫作題目,嘗試一下不同的寫法,經常性地給學生練習同一類型的題目,但其中內涵又有所不同,形成有相互關聯的習作內容,上冊習作目標主打鋪墊基礎、引導學生習作,下冊則是使學生應用發展其習作所學,這種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張弛有度,在小學中年段的習作學習中使學生嘗試多種內涵習作,有序前行。
三、優選例文,恰時合并
小學中年段語文習作中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呢?在以下內容中,筆者會從幾個方面為大家分析。
1.研讀訓練,發揮例文作用
小學中年段學習中,大部分的學生思維還處于初步萌芽階段,對于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還不能將事物的具體形象轉換為抽象認知,所看到的事物是比較瑣碎零散的。因此學生習作中,總是會把無關緊要的事情、細節進行精心描寫,這樣一來,所寫作文便顯得雜亂無章,沒有大的涵義。語文中年段的教材中設置了許多的習作練習,可以讓教師們使用,進行習作初步教學。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習作5題目開頭就要求習作“寫什么”“為什么寫”“寫清楚”,且最后還強調學生需要從樣子、用途等幾個方面來作文,中間有例文可以指導學生,使學生對于自己所要描繪的事物有了清楚了解,而且順序是由內至外展開,提出可以從多種角度描述。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揮例文作用,使用例文給學生搭建一個完整框架,如此一來,學生在寫作半途中便不會有寫了上段沒下段的迷茫問題。以此方法長期訓練學生,學生的表達寫作漸漸便能實現條理清楚,目標明確的有效目標。
2.合并單元,拓展教學應用
著名語文教育家吳忠豪教授曾言:語文課不是教課文,而是引導學生用課文來學語文。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學生在課堂結束后,學習到的只有這本書的內容,而沒有提升語文技巧的方法,那么所學習到的語文課便不是真正的語文課,是沒有價值的。中年段語文習作與閱讀方面在學生們看來似乎并沒有相互關聯,學生找不到可以將其共同學習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研究,探尋其間的關聯并加以合并拓展教學,這對于學生的習作能力將更有幫助。例如四年級上冊中第一單元有4篇文章,其中各種文章風格各異,有講述生活中發生的瑣事,有關于個人的興趣夢想……此單元的習作是“個人展示”,那么怎樣將教材中的習作與閱讀內容相結合呢?認真研究了教材后可以發現,每篇文章的主題都會講到人這方面,比如展示自我、關心他人、增強自身自信……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指引學生聯合實際,發掘自身優點,拓展教學。
3.積累素材,激發習作興趣
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陷入課堂時要盡量使學生有所感悟,從而激發學生對習作的興趣。中年段教學中,教師更是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生動的習作課堂,激起學生對習作的好奇,從而讓他們在習作過程中獲得樂趣,對習作不再處于排斥陌生的狀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究、積累素材。四年級下冊中習作2“我的發現”練習時,有教育學家曾設計一個活動——觀察記錄數據,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本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閑暇時會樂于找尋新發現,習作課堂中則與身邊伙伴分享自己面臨的問題、自己的觀察發現,在與同伴間的交流中熱情地進行一些關于拷問類的環節。而且由于學生是親自參與,交流與習作互相融通,學生們可以避免無話可說、無言可寫的情境,觀察記錄數據時還明確要求要寫清楚,由此學生的交流習作質量也有了保障。
4.增強自信,鞏固習作能力
初步習作教學時,如果想讓學生對習作有一定的積極性,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對學生每一篇的習作持以欣賞態度,增強學生們對習作的自信。初步習作中會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語句不通、內容淺顯、錯字連篇……教師面對這種種問題,不能急躁面對,應采取包容耐心的路線,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之處,發現后,將這些閃光點展示給學生們,讓學生有了對習作的充實感、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因為一些學生所處學習環境的不同,學習能力的差異等原因,教師對于學生們的學習不能實行統籌教育,應實行彈性教學,針對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為其設立更高的目標,就其現在水平提出中肯建議;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而言,應為他們拓寬其寫作思維,使其寫作條理化;而水平低等的學生,應給予重點照顧,對他們的學習進展不斷觀察,有所進步就給予鼓勵,給他們以學習的充足信心。中年段的習作學習中,只是剛剛起步,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耐心教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未來的習作之花絢麗綻放。
【參考文獻】
[1]王立娟.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盧雯.教育目標分類學視域下的教科書練習系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蔣凱.準確定位,梯度前行,快樂習作——蘇教版三年級習作教材解析[J].教育視界,2018,No.11718:29-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