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小學數學"班班通"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必然選擇。如何輔助數學學科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小學“班班通”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根據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高效數學“班班通”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班班通;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1]。它要求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實現人與物化信息之間、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融合。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有機“融合”,必將對數學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以及師資等產生深刻影響,但在如何“融合”的問題上,許多教師仍感到茫然。下面結合我在數學“班班通”課堂上的教學實踐,說說自己的感想。
一、班班通教學能有“聲”有“色”地創設高效引入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數學課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是如何創設一個有吸引力的情境。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運用班班通教學,能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講解人教版第八冊第一單元“比較數的大小”時,若 a=15,b=28,c=30,因為 15<28<30,所以 a<b<c。顯得很呆板。而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班班通可以顯示出一個畫面:小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這時小明跑到一個超市準備買一把傘,這時他手上只有 28 元錢,而傘的價格在 15 元和 30 元之間,那小明就只能買 15 元到 30 元之間的傘,而引出 28 和 15、30 之間的比較,從而引出數的比較。有了圖文并茂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思考問題,做出正確判斷[2]。
二、充分利用班班通信息資源環境,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現實”
信息技術具有資源共享等功能,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活動,從而拓展了想象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及省教育資源中心的資源,精心選擇資源,設計教學流程。如在人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形象展示一家人吃餅的情景,再由學生自己從中讀取信息,進而自己提出問題[3]。通過動態演示平均分一個餅,爸爸吃了其中的 3塊,媽媽吃了其中的 1 塊,從而知道用分數表示,而在計算問題一共吃了多少時,也會聯想到一共吃了 4 塊,占總的幾分之幾。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反饋。
三、利用班班通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增強理解
在以往的教學中,講解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數,成為老師的苦惱,老師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通過解析式、做出表格,在直角坐標系中描點,再連接。這樣講解起來非常費勁,學生聽起來也相當費力,似懂非懂,學生無法理解這么抽象的問題。而現在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班班通,可以通過“點”匯集生成圖像[4],凸現這種圖像的形成過程,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幫助學生理解,啟迪學生思維,優化學生認知過程。又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及“朋”字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判斷練習時,爭議非常大。這時如果只通過教師的口頭表達來解釋說明,學生則是很難理解的。但通過動畫演示沿中線折疊使它們打折后,結論就一目了然。學生也很快明白即使兩部分圖形一樣,但不一定就能完全重合,那么它們就不是軸對稱圖形的道理。這樣彌補了傳統練習的不足,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直觀印象,達到練習的事半功倍。
四、基于班班通設備,運用信息技術設計知識反饋,并進行分層練習
在傳統教學中,只能通過有限的黑板進行練習,而且不能很好地達到分層次練習的效果。在運用班班通教學中,可加大學生的練習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通過分層次練習,如在同一幻燈片中可以通過設置幾種不同難易程度的題目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做相應的題目。讓每個學生都做到動腦、動手、動口,能夠很好地鞏固新知[5]。另外,在練習中還可以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如果解答對了,可以說“你真棒!”同時蹺起大拇指或出示一個笑臉,如果回答錯了,就說“再試試”或出示苦臉等。這種信息的傳遞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輕松快樂。
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對課堂教學,在班班通設備的支持下,顯得尤其重要,大量直觀、互動的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相信,只要班班通教學設備運用得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
參考文獻:
[1]余婕. 淺談班班通資源在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性[J].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7(1):60-60.
[2]謝玉. 巧用“班班通”,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靈動[J]. 學周刊, 2018, No.369(21):99-100.
[3]俞水清. 淺談多媒體“班班通”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文理導航(中旬), 2017(14):6-6.
[4]余繼林. 淺談“班班通”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魅力[J]. 課外語文, 2017(3):164-164.
[5]肖剛剛. 淺談"班班通"在農村初中思品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長江叢刊, 2017(20):271-2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