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作文教學中班班通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提到作文,學生怕寫,老師怕教,已成作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和瓶頸。要想搞好作文教學,讓學生“煩寫”到“樂寫”,教師“厭教”到“愛教”,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真正搞活作文教學課堂。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在互聯網豐富資源的感染下,學生視野拓寬了,感悟也變多了。在寫作時,才能做到寫心寫意,真情也隨之流露出來。作文如行云流水般抒寫出來,自然就能提高寫作效率和寫作水平。實踐表明,充分使用班班通教學能有效點燃作文教學課堂活力,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班班通
一、利用班班通的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弊鳛檎Z文老師,最基本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運用班班通的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觸摸生活世界,與生活情景對話,感受情景與生活的關系,積累情感基礎,激發情感體驗,產生情感沖動,最終將所思所感反映到自己的寫作表達中。
比如,以民風民俗的寫作為例。筆者發現農村的孩子對于各地民風民俗的了解僅限于零星的、碎片化的知識,不夠系統。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記憶寫作相關文章時,他們難以下筆,不知從何寫起,大多數作文都處于“難產”階段。筆者則充分利用班班通的多媒體技術功能,一方面,在課堂上播放各地的民風民俗,不同的民族配以不同特色的音樂,制成精美生動的PPT課件;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課下準備自己熟悉的民俗素材,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解說和匯報。在放映PPT的過程中,筆者與孩子們一起觀看,之后再交流各自的看法和認識,找到各個民風民俗中的亮點,并針對亮點談談自己的思考。
師生交流時,需要有針對性地介紹自己對民俗民風的理解和展示思路。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孩子體會到了寫作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寫作是對自己精彩生命過程的展示。孩子們精彩的解說和匯報,使其他同學腦洞大開,豐富了情感,展示了自我。在這樣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有的學生當場就拿起筆描寫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風俗,有的學生與同學就某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還有的學生立刻打開搜索引擎,對自己感興趣的民族風俗進行相關搜索。此外,有的學生還根據視頻展示的民風民俗載歌載舞,學習各地風俗,提升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一篇原本顯得枯燥無味的習作,經過這樣精心設計之后,達到了比預期更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得到了提升,學生由難于起筆,到書寫有思路、寫作有技巧、語言落到地。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也欣喜地看到,學生積淀的寫作興趣,在被班班通多媒體展示的新知識激發之后,結出了累累碩果。
二、利用班班通積累素材提高學生寫作儲備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亦是這樣。沒有素材,沒有儲備,任何人都難以下筆。要想“筆落驚風雨”,哪可得“腹藏萬卷書”。有得拿才能拿得出,才能寫得好。素材哪里來?生活,書本,圖書館,互聯網。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就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倉庫。上至遠古時代,下至當今社會,其素材之多,讓人應接不暇。有如四大名著般華麗精湛的藝術瑰寶,也有唐詩宋詞,朗朗上口的詩歌杰作,有名震中外,膾炙人口的各種讀物。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圖書館”,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班班通、遠教設備等在語文課和午休等時間給學生播放生動活潑的多媒體文學作品。不管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只要內容積極向上,能夠為我所用,給我所需,皆可讓學生大量閱讀。如此,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素材,提高寫作儲備。
三、利用班班通設備營造舒適的寫作環境
良好而恰當的寫作環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抒情寫意,表達感受。在環境的創設上,教師一定要下足功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營造理想的寫作氛圍,讓寫作教學事半功倍。現代教育技術能很好地將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有機結合,圖文并茂、聲形結合地完美展現出來。它能充分刺激個體的感官,調節個體的情緒,讓人陶醉,故稱之為“多媒體”。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教育設備營造各種形象、生動的寫作環境,觸發學生的靈感和感受,調動他們的情緒,進而暢所欲言,寫出真情實感。比如,求寫春天,讓學生先瞧一瞧祖國各地優美的春色,寫作的同時配以輕閑愉悅的春曲;要求寫母親,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配曲,就能讓學生感慨萬千……在這種愉悅自然、感觸四泄的環境刺激下,誰不想提筆一敘心中的那份情懷呢?
四、利用班班通的實物投影完善作文評析環節
作文評析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卻又是最重要的環節。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闭^:文章不厭百回改。相傳“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一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從“到”“吹”“過”“來”“駐”……一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于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梢?,作文修改之重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評析與修改”這一環節。但傳統的評析與修改過于枯燥且有局限性,教師只能通過在作文本上批閱、修改或在班上誦讀等方式進行,學生難以體會和感悟其中和奧妙和精要?!皩嵨锿队啊钡钠占坝行Ы鉀Q了這些問題。它能將教師的批閱,評析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來開展作文的評析與修改教學。對于寫得優秀的作文,教師可予以投影展示,讓其他學生學習借鑒。對于學生作文中用得妙、用得棒的語句、詞語、標點、感嘆等,應該適時展示給學生看,通過圈點、批注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和體會其“妙”,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寫作水平。
總之,寫好作文不易,教好作文更不易,需要師生合力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F代教育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作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了作文教學迅速發展。它優化了課堂環境,強化了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資源,完善了教學評價,為突破學校作文教學難題帶來新的方向、新的途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