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輔助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趣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班通給農村教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創設情景,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大容量的課堂設計,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班班通;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資金的加大投入,給農村小學教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班班通走進小學課堂就是其中的變化之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擴大了課堂容量,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下面,筆者就近幾年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班班通的一些體會進行總結。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課
利用班班通直觀、形象的特點,筆者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動腦思考,使創設的情境不是一種擺設和裝飾,而是一種有利于學生思考,能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享受到樂趣的有效活動。如在教學一年級“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時,筆者刨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老師帶你們去森林王國去游玩,喜歡嗎?森林王國里可熱鬧了,你們瞧……”利用班班通展示小動物們正在進行跨越障礙物賽跑的畫面。利用學生熟悉、喜歡的小動物,通過直觀、形象的森林王國運動會畫面創設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給他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吸引了注意力,提高了學習興趣,激起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又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認識圖形”一課時[1],巧用班班通把課本上靜態的牧童騎牛圖制作成動態的卡通動畫課件。在悠揚的笛聲中,牧童騎著牛兒在草地上慢行,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同學們看到了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有太陽、小樹、草,還有可愛的小鳥。筆者再提問:根據情景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和小樹都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這幅畫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對學生的大膽提問,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巧用班班通,有效突破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知識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直接描述表達,便成了教學難點。班班通走進課堂,能有效突破這一難點,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達到教師精講,學生有足夠時間自主探究的目的。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筆者利用班班通制作課件,把圓切成相等的若干小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把切、拼的過程制作成動態的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把半圓的弧線,通過動態的課件演示,拉直、移動,與長方形的長完全相等[2],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把圓的半徑通過移動,與長方形的寬完全重合,從而得出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即寬=r。通過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新知轉化成舊知,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引導學生探究推導出圓的面積。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圓的周長比長方形的周長少多少?”在直觀演示中,學生清楚地看到圓的兩條半徑跑到了長方形的寬上,半徑與長方形的寬完全重合,從而得出圓的周長比長方形的周長少兩條半徑或一條直徑的結論。接著進行類似的鞏固練習: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10厘米,圓的半徑是()厘米。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速度求出答案,異口同聲答道:半徑是5厘米。班班通的使用,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有效地突破了重點和難點,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在教學“方向和位置”時,學生對方向不易掌握。因此,筆者在教學時巧用班班通,出示山東省輪廓圖,在地圖上標明東、西、南、北方位,讓學生去認識每座城市,然后分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風箏之都濰坊,在泉城濟南的哪一面?學生迅速找到了濰坊和泉城濟南,并說出了方向:在玉面。接著在輪廓圖上找曲阜,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曲阜在濟南的直面。
三、巧用班班通,擴大課堂容量
作為一名教師,不要讓學生把眼光只盯在課本上,還要延伸到課外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去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因此,互聯網就成了重要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搜集相關的習題,在課外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和探究[3]。這種自主探究學習不但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快地構建自己的主動學習體系。
教師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做出及時評價。評價的內容要盡量具體、真實,評價方式可采用學生評、小組評、師生互評等,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創新能力等,都要做出公平、公證的評價。如可用實物投影儀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展示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評價語言要真誠。
結語:
班班通應用于課堂教學,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有效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曉勉.淺談班班通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30-31.
[2]陳懷宏.巧用“班班通”,讓小學數學課堂靈動起來[J].內蒙古教育,2016(23):12-12.
[3]廖巧鑾,黃敬賀.“班班通”助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55-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