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助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三通兩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作為最為核心工程的“班班通”內容豐富、聲畫并茂、互動性強,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在“班班通”環境下,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表現數學,創造數學,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打造學生善學、想學,教師會教、善教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班班通;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班班通”是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以數字投影儀、大屏幕、電子白板等為終端顯示的設備。它將與教學相關的信息通道和信息內容,聯通到每個教學班級,通過多媒體硬件設施電子白板、電腦、背投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系統[1]。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以“白板”為媒,借力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新課導入時激發學習興趣的情境要引起學生共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PPT課件只能按預先設定的順序線性展示,學生只能看聽,無法親身操作。而白板中的活動掛圖、配套資源庫、個人資源和各種工具等都可以隨時調用批注書寫,并適時調整。如教學蘇教版第五冊《認識分數》先用拉幕將兩個小朋友去野餐分食物的情境遮蔽,使學生對拉幕后面的內容有所期盼,注意力專注在白板上。呈現情境后,讓孩子到白板前實際拖曳分一分蘋果和礦泉水,說說動手分的過程,為什么這樣分,引出“平均分”既復習了舊知,又為后面兩人如何分一個蛋糕找到新知切入點。再請孩子到白板前用“魔術棒”畫一畫怎么分一個蛋糕,用“拍照”功能分出“一半”,追問:這半個蛋糕還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制造認知沖突,產生學習新知的愿望。孩子直接參與課件的演示和操作,這樣多方調動學生的情緒和學習興趣。又如,《認識角》讓孩子從主題圖上的物體或平面圖上找角[2],由于二年級的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在主題圖上找到的角只是留在白板上一個“點”的印記,我尊重孩子認知上暫時的“盲點”,適時提出:該怎樣比劃角?激發孩子跟著老師學習正確比劃角的欲望。顯然使用“班班通”交互式一體機,情境的呈現方式更多樣、更生動、更有生成性,資源更多,更貼合學生知識“最近發展區”,學生更有興趣、更有機會參與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拖拖、畫一畫、寫一寫、填一填,注意力更集中,學習的主動性更高,為高效課堂提供可能。
二、以“白板”為橋,著力演示,突破重難點
數學學科抽象思維高,邏輯性強,尤其是涉及到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復雜計算問題等不好理解,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的演示能使這些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教學的難度。如在教學一年級《加減混合》時,就可以利用資源庫中的圖片,先在白板上呈現一棵大樹上有5只小鳥,讓學生表達“樹上先飛來了5只小鳥”,接著現場克隆拖動2只小鳥,“又飛來2只小鳥”,這時學生對“5+2”的問題就有了清晰的理解,然后再用電子筆拖走其中一只移走,讓學生描述“又飛走了1只”,提出問題:現在樹上有多少只鳥?本來抽象的加減混合問題,由于提供大量直觀的運動圖像,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學生馬上就可以理解,及時生成了課堂所需的素材,生動形象,使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有趣,易于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以“白板”為介,重力操作,啟發思維
傳統的多媒體設備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師生無法任意參與變動已制作好的課件,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具備隨意放大縮小、拖動、即寫、即畫、即擦、剪切等功能,在教學中學生有更多的操作機會,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在操作中能得到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教師再及時引導理性分析,教學重難點就會突破,同時教師還可以把握生成資源,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周長的認識》讓多位學生在白板上從不同的起點利用電子筆描出圖形的一周[3],運用電子白板技術拖曳功能將學生描出的“圖形”和“圖像”分離呈現,讓學生從白板上留下的痕跡能直觀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從哪一點出發,主要回到起點,就是圖形的一周。此環節教師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利用白板“寫寫拖拖”功能更直觀感受“周長概念”的形成過程,有效地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再如,二年級上冊《認識平均分》,教師在白板上拖出6個桃,要求分成兩堆,盡管每個學生手中有小圓片操作,操作后同桌交流,但交流范圍還是有局限性。匯報展示分的過程和結果時可以讓多位學生在白板上拖曳操作分桃子,再引導觀察幾種分法中哪一種與眾不同,引出“平均分”,借助分桃子的圖意理解并描述“平均分”,想想6個桃還可以怎么平均分,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進行判斷辨析。像這樣在大屏幕白板上親歷分桃操作、觀察、比較、描述等,直觀形象,啟迪了學生思維,抽象的“平均分”概念有了具體的表象支撐,概念的形成過程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為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結語:
當前,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融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當然,在“班班通”環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并非強調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來輔助教學,適時適量地運用白板技術,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廖巧鑾,黃敬賀.“班班通”助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55-56.
[2]郭佩佩.班班通在打造數學高效課堂的運用[J].軟件:電子版,2015(2):227-227.
[3]陳懷宏.讓“班班通”助力高效數學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