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合理利用班班通為小學數學教學導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研究已經得到足夠的支持與關注,在實踐操作層面怎樣做才能取得最佳實際效果是一線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通過舉例從課件選擇、合理使用、時機把握、細節關注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關鍵詞:合理利用;發揮優勢;教學
  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已經是被實踐所證實,大家所認同的[1]。通過聲、圖、文并茂的班班通教學系統,不經能夠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他們的本質屬性,讓教學過程在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多中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一、在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對比試驗中,提高認同感
  好的教學方法的推廣與實踐,離不開領導的重視,但更離不開的是來自基層的理解。只有當一線教師真正認識到它所蘊含明顯優勢,才會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為此,我們組織教師一起觀看、分析、研究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課例,圍繞以下問題進行思考交流:與運用傳統教學手段相比(1)教學關系和教學結構有何變化?(2)是怎樣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數學教學的?(3)創設了怎樣的學習環境?(4)教學實效如何?……這一系列的問題激起教師思維的火花的碰撞,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了實踐對比。
  二、在對課件使用效果的時機研究中,積累經驗
  1.在創設情境中有效使用課件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數學課導入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學,利用課件是教師的首選。但如何落實好“選得準、用的妙、見實效”的使用準則,也就成為了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以六年級數學《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總復習》一節為例,議定教案后,教師分頭行動搜集課件,交流時收獲頗豐:有從一扇門上的幾何圖形引出的,有從粉刷房子入手的,有從平面圖形的分類切入的……其中一位教師只從網上搜索到了各種形狀的交通標志圖形,究其原因:說出的理由是學生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非常豐富,是探究的好資源,數學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但苦于不會進一步改造設計。這是聰明智慧的迸發,我們沒有理由不各顯身手,一節好課就這樣誕生了,最終在區級公開課上獲得一致好評[2]。
  2.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使用課件
  在執教五年級數學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梯形面積》時,老師們從網上搜到了一個很不錯的flash課件,可是在試講時我們卻發現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們對該課件進行了分解與節選,將其分成幾個部分,在不同的授課時間和環節加以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改進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課件不一定非得親手制作,優秀的課件也不在于它有多么精美,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優化組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學會讓他人為自己做嫁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在解決重、難點中對比運用課件
  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形式就是經常進行同課異構交流展示活動,即同一個問題多方嘗試使用課件跟進解決。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公頃的認識》時,讓學生正確建立1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的空間表象,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一位老師采用的課件是:簡單的出示教材上28個學生手拉手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想象,邊長10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平方米。而另一位老師在學生已經對新授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出示了課前學生活動時手拉手圍成邊長10米的正方形的視頻斷片,使學生在親身感受之后,通過視頻課件再次回顧,使抽象的距離變得形象直觀,讓豐富的信息全面沖擊學生頭腦,在鮮明而深刻的體驗中,理性認識得到升華。這一案例引發了我們的進一步思考:同樣都用課件,如何進行有效評價?于是,我們從課件設計的投入與產出對比入手,從教師搜集制作課件付出的勞動量和課堂實際的使用效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得出:評價一個課件的適應與否,關鍵是看課件用后的實際價值。
  三、研究中的幾點體會
  1.課件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
  在課堂教學中,并非整個教學過程都用多媒體就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把握好該用時才用。
  2.課件設計以適用為宜,不能“畫蛇添足”。
  我們曾經集備了一節低年級數學課,由兩位老師授課,他們雖然做的是普通的ppt課件,但使用的效果卻不同,原因在于課件在最后練習題的設置中,一位老師做的簡單明了,而另一位老師則在練習題的周圍放上了很多動態的卡通畫,因此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被吸引到了動畫上,出現了答非所問的尷尬場面。
  3.課件使用前要縝密考慮學生的需求,不能忽視“細微之處”。
  細節決定成敗,課件設計的細微之處對于一堂數學課也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課堂上使用的課件大多數是從資源庫中找尋的,往往字體較小,如果為圖省事拿來就用,字體小屏幕距離學生遠,學生觀察起來很費力,就會影響整堂課的效果。一般我們數學課件使用的字號以40———72為宜,尤其在做應用題練習的時候,以黑底白字最為清晰,學生看的最清楚。所以,我們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使課件真正為課堂服務[3]。
  結語
  總之,不管多媒體發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作為輔助教師的教和輔助學生的學的一種手段。我們必須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多媒體用得恰到好處,適時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取長補短,才能達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安之會.合理利用班班通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現代交際,2016(5):230-230.
  [2]朱國琴.合理運用“班班通”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5):112-112.
  [3]奉斌.利用“班班通”為數學教學開辟“新天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4):155-1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