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海拔地區中小學體育現狀及其發展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對34名西藏一線體育教師調查結果發現,西藏體育師資缺乏、職稱偏低且女性教師緊缺;場地設施單一;由于領導不支持、教學環境惡劣等造成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考核評價指標單一、內容枯燥。對此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其發展路徑,以為西藏學校體育的推進指明方向拋磚引玉。
關鍵詞:學校體育 健康 存在問題 發展路徑 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072-02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師資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養分。西藏歷來重視培養師資隊伍發展教育事業。研究梳理西藏高海拔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剖析存在問題及其成因,以推動西藏基礎教育學校體育的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研究“國培計劃”2018年西藏自治區基礎教育體育師資提升培訓班的34名體育教師(男30名,女4名)。
2 基本師資及場地概況
2.1 各地區不同性別體育教師職稱概況
經過卡方檢驗得知,被調查人員中只有11.8%的女性教師,可見男女人數比例差異顯著(2=7.508,p=0.023)。即女性中中一、中二各5.9%;男性無職稱(41.2%)、中二(5.9%)、中一(41.2%)。同時,被調查人員中沒有高級職稱,甚至有41.2%的體育教師無職稱,而且地域差異非常明顯(2=60.917,p=0.000)。即無職稱:拉薩(20.6%)、昌都(14.7%)、那曲(5.9%);中二:阿里和林芝均為5.9%;中一:拉薩(5.9%)、日客則(29.4%)、山南(11.8%)。
2.2 學校體育設施及應用情況
多元化的場地設施是學生運動參與和體育興趣激發的基礎。從表1可知,西藏中小學主要是籃球場、足球場、和田徑場,其它場地甚少?;@球、足球、拍球、跳繩等為主,押加等藏民族體育項目未開展。這與課標提倡引入民族項目不符。
3 體育教學實施現狀調查
3.1 體育課堂教學組織現狀
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有國家規定的專門學時保障,是學生體育學習有效的主渠道。體育教學應“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1]。
西藏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組織的調查發現:學生興趣教學(47.06%)、教師教與學生學(35.29%)、結合學校實際教學(29.41%),依《國家課程標準》(17.65%)、先教師組織習練,再學生自由活動(11.76%)、以學練技術為主、學練技術與比賽結合和學生自由活動分別為(5.88%),以教師興趣教學(0%)。符合當代學校體育教學要求,但比賽卻為0%。未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接軌。其實,比賽是學生有效增強體質、激發運動興趣、體驗運動樂趣和成功的真實情境。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樂。
3.2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角色
我國強調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2]。周登嵩[3]、盧作生[4]等的研究都體現出此理念。那么,西藏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什么角色呢?被調查教師認為(表2、表3)課堂教學中學生分別擔任組織者(47.06%)、運動員(47.06%)、裁判(41.18%)等角色,而教師擔任裁判(70.59%)、教練(58.82%)、組織者(58.82%)等角色,很少有教師以觀眾(5.88%)的身份參與課堂。
3.3 西藏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問題
調查得知,西藏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問題:領導不支持(52.90%)、教學模式傳統(35.29%)、教學環境惡劣(35.29%)管理體制不健全(23.53%)。環境是客觀因素,難改變。其余是人的認知問題,可以學習改變。如引進國際先進教學模式,有效提升西藏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4 體育教學考核與評價
考核是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質量的檢驗。評價有反饋、激勵、改進、導向功能。本次調研結果如表4??梢姡u價內容傳統單一,教師們應該開動腦筋開發更多能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多元考評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各地區體育教師職稱偏低,女教師嚴重緊缺。(2)場地設施傳統,未結合民族特色,民族體育未引入課堂。(3)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4)領導不支持、教學環境惡劣、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學校體育的發展。(5)課堂教學考評主體單一,考核單一的知識、技能。
5.2 建議
?。?)各地區中小學應考慮平衡不同性別的教師,關注體育教師職稱發展。(2)結合西藏高海拔特點,課堂教學以民族體育為媒介,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運動教育課程模式并本土化發展西藏高海拔學校體育。(3)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評價主體、指標、方式多元。
參考文獻
[1] 季瀏,鐘秉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2):3-20.
[3] 周登嵩.學校體育熱點50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陸作生,呂菊,董翠香.對我國體育教學目標人文性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157-1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