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童聲合唱音準問題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學已然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合唱,音準是極為重要的,在農村小學合唱教學中,因農村經濟落后、農村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缺乏音樂熏陶的途徑,“音準”成為了基層教師教學最大的絆腳石。因此,本文從農村小學音樂合唱存在音準問題的原因和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合唱音準兩方面進行分析,旨在讓學生發出優美和諧的聲音。
  【關鍵詞】農村小學;童聲合唱;教學缺失;音準訓練;“柯爾文”式音階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合唱是聲樂藝術領域中的一種集體歌唱表演形式,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種極為重要、富有科學成效的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唱教學已然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演唱歌曲,“音準”先行,特別是對于合唱,音準是極為重要的。提高音樂合唱教學中學生的音準,是新課標對中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在農村小學合唱教學中,因農村經濟落后、音樂教學滯后、農村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缺乏音樂熏陶的途徑,“音準”成為了老師教學最大的絆腳石。如何培養學生音準,打好歌唱基礎,成為了基層音樂教師最大的難題。
  一、合唱音準產生的原因
 ?。ㄒ唬┩庠谝蛩?
  1.教學環境
  農村小學教學思想相對較落后,農村基層學校對音樂教育教學了解少,甚至把音樂課看成了一門不重要的輔修課。長期以來,農村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誤以為學習音樂沒有作用,完全忽視了音樂教育。這樣的環境不僅破壞了音樂課的系統教學,打擊了教師的授課積極性,造成農村的學生缺乏科學的藝術熏陶,音樂基礎差。
  2.教學缺失
  農村小學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所涉及的歌唱基礎訓練非常少,有些農村小學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音準訓練和發聲練習幾乎完全忽視。還有些老師沒有規范學生的聲樂技巧運用,一味地要求學生大聲吼歌,漸漸地,學生在長期、反復的教學中養成了不良習慣,根本沒有能力再去識別音準。
 ?。ǘ﹥仍谝蛩?
  1.樂感缺失
  農村小學缺乏音樂熏陶的途徑,大部分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唱歌時總是用“大白嗓子”發聲。所謂“大白嗓子”就是發聲不集中,一味地大聲喊唱。這種聲音不和諧、不潤澤,缺乏音樂氣氛,這種徑直發出的聲音極為刺耳,尤其是高音。加上大部分農村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少、沒有發聲基礎,連音階都唱不準,音準問題十分嚴重。
  2.方法缺失
  小學音樂課上經常出現學生“跑調走音”的現象,農村小學的此類現象尤為突出,有的老師誤以為孩子是天生的“跑調大王”,實際上是由小學生的氣息不穩造成的,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氣息不足,自己唱得很高興,走音了都渾然不知。
  3.缺乏自信
  農村學生音樂基礎差,對音樂的了解少,相較城市區的學生來說,農村的孩子內心缺乏自信心,在平時的音樂課中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被老師點到名。還有些學生低著頭不敢看教師一眼,害怕被老師提出要進行個人表演,即使有些學生在老師的再三邀請下上臺表現,當著全班唱歌,也是缺乏自信的,聲音小、唱跑調,內心非常的不自信。
  二、合唱音準解決的手段
  學生合唱音準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的雙重影響,要想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音準,就需要從多方面下手。
 ?。ㄒ唬┖铣魷实目茖W訓練
  1.“柯爾文”式音階練習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主張七種不同手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這樣的音準、音高關系,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可以說是可聽、可視的,它將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讓農村學生更容易、快速地學習,進而提高學生從內心去感受音樂的能力,所以選擇了“柯爾文手勢”這個方法進行訓練。老師指導學生時,應將“柯爾文手勢”講解清楚,確定好相對的音高位置,讓學生直觀、快速地領會并運用。
  2.與傳統音準訓練相結合
  在長期反復的聽音模唱訓練中訓練內心聽覺,教師應培養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從而提高音準。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訓練,一定要從最基礎開始,首先從單音訓練開始,然后進行旋律和和聲訓練,訓練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要像“小馬過河”一樣,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3.科學的發聲練習
  未受過歌唱訓練的孩子習慣大聲唱歌,喜歡聽自己的聲音,覺得自己的聲音大過其他同學就是好的。在歌唱發聲訓練時,應首先考慮的是優美動聽的音質,而不是過分追求的音量。因此,在訓練初期,老師應傳遞科學、有效的“微聲”歌唱法。首先要明確,“微聲”和弱聲雖然力度不一樣,但它和真聲方法基本一致;其次它可以消除真假聲過渡的痕跡。
 ?。?)元音發聲練習。這五個音是歌唱的基礎,更是靈魂,無論是什么作品,這五個音都關系到所表達音樂思想的準確性,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練習。老師指導學生練習時,要運用科學性、多樣性、趣味性方式去引導學生,先采用簡單的旋律進行元音練習“a、o、e、i、u”,例:2/4  5 4|3 2|1—,在歌唱時,要求嘴巴都是打開的,呼吸時,要注意張嘴吸氣。如果學生的中聲區不夠結實,可以把這條練習反過來練,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根據學生的不同聲音情況,這個練習中的母音可以隨時進行替換。
 ?。?)輔音發聲練習。輔音發聲練習起到了補充、促進作用,它使學生在合唱排練曲目時,不論遇到什么風格的作品都能適應。例:2/4 5 3|4 2|1—||,用Na  ne  ni  no  nu簡單地帶輔音的咬字練習,訓練時,要求學生咬字有力量。也可以用其他的旋律加上輔音進行發聲訓練,也可以換成其他的。例:ta te ti to tu,ha hei he ho hu……
 ?。?)“十只手”訓練法。“十只手”訓練法是利用身體動作找到發聲位置,譬如一手摸喉結,一手摸耳窩,它適用于所有的發聲練習,特別是平常的長音練習、跳音練習。這個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找到發聲點,使抽象的發聲練習變得直觀,更容易理解。
 ?。ǘ┖铣髌返目茖W選擇
  歌曲和伴奏的選擇要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程度以及身體特點,平時排練時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演唱難度不太大的歌曲,比賽的歌曲盡量選擇比平時排練稍難一些的歌曲,參賽曲目有兩首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風格不同的歌曲。農村小學可以選擇教材上的歌曲,如《柳樹姑娘》《媽媽格桑拉》等二聲部歌曲進行平時訓練,比賽歌曲可以適當選擇稍難的歌曲,如《宇宙的種子》《西風的話》等。
  總之,農村童聲合唱的音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常年的、科學的、有效的指導,只有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好音準,學生們才能主動積極地發現音樂的美好,心情愉快地參加訓練,熱情地演唱歌曲,從而創造出優美和諧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陳巧姑.童聲合唱輔導與指揮[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
  [2]張鳳.讓美妙的童聲陶冶學生的心靈——中小學童聲合唱訓練策略微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6(29):78-79.
  [3]李勇.柯達伊教育理念在基礎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音樂探索,2006(A01):91-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