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實現教育高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始于家庭源于學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交替進行,兩者只有形成合力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應該聯合家長,實現良好、有效教育溝通,使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發揮各自教育優勢,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高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36-02
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學生成長教育的關鍵因素,兩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更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強調了多元教育的重要價值,要求學校與家庭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更好的提高教育效率和質量。班主任作為引領學生成長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職責,還承擔著與家長互動溝通的教育角色,要積極建立與家長有效的互動機制,指導家長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雙方通過正確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的促進學生健康
成長。
一、案例描述與分析
(一)案例1
描述:小源在班級的學習成績中等,喜歡閱讀看書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性格也沒有什么問題,平時與同學相處也比較融洽。但最近經過三天的時間觀察后,我發現在小源總是靜靜的坐做椅子上發呆,課余時間也很少與同學交流了,甚至在學習中很簡單的問題都會回答錯誤,考慮小源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所以班主任沒有對他提出批評,課后班主任與小源在辦公室進行了交談,了解到小源的媽媽為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報了兩個學習輔導班,每天為小源安排了大量的作業試題,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被大量擠壓,導致小源性格越來越孤僻,以前活潑好動的學生變的不愛與人交往了,甚至小源說自己已經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與小源媽媽保持了一周的通話交流,告訴家長要與學校配合,要求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任何事情要先傾聽和征求孩子的意見,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同時我每天向家長陳述小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讓家長看到學校的決心和耐心,經過一周的共同努力小源同學的學習成績和心理情緒明顯好轉。
分析:班主任與家長知識結構和教育理念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現今社會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卻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在錯誤教育理念影響下,不能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無法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班主任應與家長共同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對家長進行指導教育,及時轉變和改進家長的教育理念。
初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交流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導性作用,要從心理上要主動接納家長提出的建議,鼓勵家長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同時雙方要坦誠相待,真誠交流,共同參與對初中生的學習教育。由于家長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專業教育,班主任可以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家校合作教育的計劃、方案、實施細則等,對家長進行專業指導教育,雙方要及時溝通及時分享,任何一方有好的建議想法,要積極獻言獻策,共同構建多元化的價值導向和人格教育,同時班主任要主動與家長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雙方要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共同努力配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二)案例2
描述:小宇在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差又十分調皮,一次在課余時間和同學發生了肢體沖突,還將同學打傷,為此,班主任對小宇同學進行了批評教育,并向他的家長說明了情況,但家長到學校后,并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錯,他認為沖突是雙方原因造成的,拒絕向被打同學道歉。對此班主任與小宇的家長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告訴家長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容易造成高小山被同學孤立,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學習成績,本來同學之間鬧一點矛盾是很平常的事情,只要家長和班主任能正確引導,敢于承認錯誤,相信同學們還是會喜歡這位真誠的朋友。但家長這樣處理方式反而會將問題激化,更會使雙方家庭爆發沖突。通過和家長的交談溝通,家長也意識到了錯誤,說明因為自己對孩子太溺愛,才會不理智的看待問題,同時向被打傷的同學真誠的表達了歉意。
分析:學生之間的問題矛盾很多程度上呈現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觀念,矛盾雙方的溝通其實是讓矛盾雙方達成一致的價值觀,人生光。當今時代部分家長十分溺愛孩子,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視了給孩子最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兩家矛盾的溝通工作時,務必要讓家長們的價值觀念一致,明白是非對錯黑白,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家長的價值觀念正確了,孩子的觀念自然就正確了。
當今社會就是“不吃虧”社會,家長認為孩子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吃虧,生怕孩子吃虧,不管對錯,先占上風,而且家長永遠是孩子的“堅強”后盾,殊不知,這樣的無規無矩的“愛”會讓孩子分不清對錯,也會慢慢地讓孩子失去價值觀的信念。班主任與家長開展深入溝通,建立信任機制,以理服人,讓家長明了讓孩子真正地“不吃虧”,是要讓孩子明“理”,我們要有道德、有法治。家長有,從而讓孩子也耳濡目染。深入溝通之后,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做到真正地關愛孩子的成長,健康成長,身心同發展。從而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家校的溝通才會高效。
二、反思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根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家校聯合,發揮教育合力,才能促進孩子教育的高效、高質。因此,班主任教師要定時地與學生家庭建立聯系,借助網絡的強大溝通功能,實現家校教育教學的雙向展示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的動態,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同時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朋友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質量,與家長朋友建立朋友關系,多項溝通,相互交流,建立信任機制,在家校工作中才會更好地實現高效。共同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