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堂設計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繪本閱讀教學因為其圖文結合、生動有趣的特點深受語文教師的青睞。在繪本教學中能關注到文體特點,教師利用巧妙的設計,適當點撥閱讀的興趣、方法等,將會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
  【關鍵詞】繪本;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204-01
  有幸第二次現場觀摩江蘇省特級教師吳建英的繪本閱讀課《長大做個好爺爺》,深感好課如畫,濃淡有致。本文以此為例,探討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
  策略。
  一、精準有效的提示點撥
  有時寥寥幾筆的點撥,有時倍見精神的刻意提示都是吳老師教學的魅力所在。為學生點起閱讀興趣,點撥讀書方法,點醒表達能力足見教師的智慧與情懷。
  (一)點起閱讀興趣
  課件換頁呈現翻書效果,教師講述傳來動聽聲音,再加上故事和畫面本身的美感,營造出了一個純美的情境。莫說學生,就是聽課教師也沉醉其間。初次聽讀的美妙體驗開啟了學生繼續閱讀的美好期待。如果說,“聽”是走近;那么,“猜”就是走入。隱去故事中的部分,先猜猜,再讀讀。學生與故事不再“隔河相望”,而擁有了一種彼此熟悉的“親近感”。猜讀,立足文本,發散開去,讀中有思,越讀越有味。閱讀的興趣,也就在文本與“自我”的交互中慢慢升騰起來。
 ?。ǘc撥讀書方法
  優質的繪本教學,不單是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由樂讀而會讀,這是閱讀教學的應然走向。吳老師首先提點學生,“畫面”“色彩”在繪本中有著重要作用。再結合畫面,引導學生細細地品味、咀嚼圖畫中的細節、色彩,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所傳達的意。甚至還引入了“比較閱讀”的方法,前后聯系,相互比較,讓學生發現了背景色調與情感基調之間的關系。沒有出現一個“術語”,學生卻很有領會。這深入淺出、揮灑自如的教學功力,恐怕來自于對“繪本”的文本形式與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
 ?。ㄈc醒表達能力
  繪本可以是審美的對象,也可以是表達的載體。讀繪本,而不學表達,是可惜的。借助“繪本”學表達的方式無疑很多樣,吳老師選擇了利用文本空白,結合插圖,讓學生想象說話。當學生說得過于簡單,教師適時提出要求——“把畫面說活”,當學生遇到障礙,又給出適度的提示——說說人物的動作、表情、感覺。學生有了方向,有了扶手,話也就越說越完整,越說越生動了。不過,還不算完成,最后要請學生連起來再說一遍。教學就要這樣,不疾不徐,落地生根。對練習說話的小朋友來說,獲得了提升,對耐心傾聽的同學來說,受到了啟發。學生的表達力就在切實的語言訓練中不斷攀升。
  二、意韻深遠的留白
  留白,就是留有余地——想象、品味、審美的余地。在這一堂低年段的繪本閱讀課上,吳老師的教學“留白”余味深長,留下了情感的溫度,留出了品味的濃度。
  (一)留下情感溫度
  “死亡教育”對兒童來說,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課題。但在這樣一節以“溫暖”為主題詞的閱讀課中,這個字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說出來,繪本的溫馨、淡雅就被這個“生冷”的詞匯破壞。書中,作者對“熊爺爺去世”的委婉表達其實是有意為之,作者要講的是生命之美的循環延續。吳老師正是深知這一點,選擇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處理方法——靜靜講述,輕輕示意。即使當學生舉手想表達讀懂了熊爺爺的去世,老師都是讓其放下舉著的小手,只提醒“明白就好了,點點頭,我們不說。”學生也許更能體會到:在深厚的情感里,有些話是不忍說出的。不說,既因不必,也因不忍。許多孩子在課上落淚了,這是心弦在默默無言中被不經意地撩動。
 ?。ǘ┝舫銎肺稘舛?
  一節課上,學生在文本里走了多個來回。剛開始的聽讀、猜讀,接下來的細讀、賞讀,再到課堂結束前的默讀。如此多層次的反復閱讀中,學生把故事讀懂、讀厚、讀透,讀到了心坎兒里去。課堂需要熱鬧,更需要靜默。默讀的設計,真是點睛之筆。教師的引導、點撥只是推開門,真正能走進去,要靠學生自己。吳老師能留出時間給學生慢慢體悟、細細回味,在沉靜中向文本更深處沉潛,課堂就有了生長力,“言有盡而意無窮”。閱讀之旅其實并沒有到此結束,就在每個人的心底剛剛啟程。孩子們肯定不僅會渴望再次觸摸今天課上學習的書籍,更一定把老師的建議——閱讀更多親情繪本的建議付諸實際行動中。
  繪本,就是這樣擁有著獨特的教學魅力,在讀、說、看、悟、想中不斷錘煉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