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鋼琴練習曲發展史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練習曲在推動鋼琴演奏技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意義。在西方鋼琴藝術發展中,不同時期練習曲的風格和技巧也不同。
  關鍵詞:練習曲;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
  一、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與練習曲的誕生
  1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
  西方音樂的研究最早普遍是從巴洛克時期開始。16世紀末至18世紀中葉歐洲的藝術風格主要受文藝復興的運動的影響,音樂風格莊重,音樂崇尚豪華、精雕細刻。音樂是酣暢流利的多聲部旋律,強弱對比鮮明。此時也是宗教精神占統治地位的時代,人們的思想和言行深深受宗教精神的影響,音樂也不例外,具有宗教色彩,形式規矩對稱,內容含蓄內向。
  這時期的鋼琴音樂具有復調性的色彩。結構層次多變且具有均衡性,旋律逐漸具有歌唱性,多用繁雜的裝飾性旋律,主題樂句也經常被重復或模仿。演奏時要注意突出主題樂句,要用多聲的音樂思維來演奏多聲部音樂。手指要靈敏有力,手部動作要輕盈靈巧。演奏方式多用斷奏,音色要短而清脆,音量的對比也不能過大,要有節制的,還要可以區分出主題句。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譜面上很少有復雜的力度、速度、強弱變化或裝飾音的標注,這時候演奏者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演奏,但要始終牢記宗教的莊嚴性,演奏不可過于自由。
  2練習曲的誕生
  巴洛克時期影響最為深遠的要數約·塞·巴赫.巴赫將復調音樂推向了最高峰.使復調音樂在復雜嚴謹的形式上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這也是鋼琴藝術史上重大的突破。巴赫在教堂任職的過程中長期受宗教環境的熏陶,使他寫出了許多具有宗教特色的音樂。他的音樂中有悲哀與痛苦,光明和希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均律鋼琴曲集》。又被譽為 “鋼琴音樂的舊約圣經”,是古鋼琴中的最高杰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技術性練習,更要求手指靈敏輕巧,要求手指的獨立性,這是學習鋼琴之路上每天都要練習的基本功。每首平均律由前奏曲和賦格兩部分組成。前奏曲大多是清晰的和聲性音樂,旋律性較強。賦格通常由最精煉簡單的素材,作家進行調性等的變化,使短小的素材充滿整個作品,既不單調主題又貫穿始終,運用倒影、逆行、擴大或縮小等藝術手法,在有對比的答題和對題上進行豐富的轉調等變化,并時不時的加入新的樂思等,寧靜中有張力,全曲具有高度的辯證統一性。這要求演奏者不僅要基本功扎實,手指靈活,可以靈巧輕快的演奏裝飾音等,還要具有一定的復調思維,交代清楚每個聲部,這在眾多音樂作品中最能檢驗一個人手指基本功與音樂思維。其中二部創意曲中由堅定有力的八分音符和輕快流暢的十六分音符組成,這些音符在巴赫的二部創意曲,十二平均律中比比皆是,這些基礎音型的演奏都是練習曲中最基礎最常用的,因此在巴赫的作品中,練習曲已經誕生了。
  二、古典主義時期的練習曲
  1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
  18世紀中葉,西方音樂由巴洛克時期開始向古典主義時期轉變,受“啟蒙運動”的影響,人們提倡回到自然,崇尚人的理性,反對封建的與宗教的束縛,音樂上反對繁雜的裝飾,提倡自然,樸素的形式美。藝術作品也沖破宗教,宮廷限制,表現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這時鋼琴就從多聲部的復調音樂轉向以旋律為主的主調和聲音樂,線條橫向起伏更富有變化,音樂風格大大簡化。演奏方面即興與裝飾音大大減少,譜面上不僅有所有音符,還詳細的標注了速度、力度、連斷奏法等等。
  2古典主義時期的練習曲
 ?、?穆齊奧·克萊門蒂
  其編寫的《樂藝津梁》是鋼琴練習曲中最有訓練價值的教本之一。其中每一首都有明確的訓練目的,如解決手指獨立性,雙手八度旋律進行、旋律的連續性練習等等。其和聲音響豐滿,對比強烈,節奏明快,強調演奏力度,練習手指獨立性與每個手指力度的均衡性,是鋼琴基本功學習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項練習。
 ?、?約翰·巴普蒂斯特·克拉莫
  《克拉莫60首鋼琴練習曲》也是教學中常用的教材,其注重左右手同時練習,分別練習左右手的跑動,力度等等。且篇幅短,每一篇都旨在解決一個技術問題,如單音、雙音等等。
  三、浪漫主義時期的練習曲
  1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風格
  19世紀初,隨著歐洲文學藝術的發展,音樂也突破了循規蹈矩的形式,開始用個性、浪漫的音符來表達個人的內心情感。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注重個人情感的抒情與情感的表達,喜歡用夸張的手法來表述內心的情感。所以夢幻般的詩意與激情充斥在整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中,但現實與內心的沖突使得作品更具有戲劇性的色彩,更有對現實的不滿,全都寄托在音樂中。這時的鋼琴家們建立了各自的演奏體系,由于過多的著眼于演奏技巧與炫技,這時期的作品雖華麗卻很少有深刻的內涵,在歷史的長河中容易被歷史沖刷,但仍有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留下了讓人深刻的浪漫派作品。
  2浪漫主義時期的練習曲
 ?、?弗雷德列克·肖邦
  被譽為“鋼琴詩人”的肖邦使練習曲不僅具有功能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情感表達,練習曲中也蘊含了他的愛國情懷、詩人氣派和濃郁的波蘭民族風格。他的旋律寬廣優美,并能用鋼琴來模仿其他樂器的聲音。他的練習曲有op.10的十二首,op.25的十二首以及f小調,降D大調,降A大調三首。這些作品相對于之前車爾尼等人的練習曲,需要更專業的技巧性和手指的耐性,如八度的連貫演奏,琶音、雙音的連續性,也需要一定的音樂性,更具有一定的復調色彩,難度相對之前更高,對演奏者的技術性要求更高。如東風練習曲,需要演奏者左右手十分清晰、快速的演奏分解和弦、琶音等。演奏時節奏力量都要要均勻,且篇幅較長,需要手指具有一定的耐力,還需要手掌手腕手臂的配合。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是演奏不好肖邦的練習曲的,還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與表現力來表達肖邦內心的情感。
 ?、?弗朗茲·李斯特
  李斯特的音樂十分具有動力性,追求宏偉的交響性效果同時又具有詩意性,還喜歡運用難度極高的雙音音階、八度音階、大跳八度和弦、滑奏等。他的練習曲主要有《12首超級技巧練習曲》《6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1848年寫的《3首音樂會練習曲》和1861年寫的《2首音樂會練習曲》.如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第六首,主要運用變奏的手法,用八度大跳、琶音、大跨度的分解和弦的跑動等來模仿小提琴技術的斷奏、跳弓等,不僅要求手腕放松,十度等的大跨度對演奏者也是個考驗。
  四、19世紀歐洲民族樂派練習曲
  1、19世紀歐洲民族樂派音樂風格
  東歐北歐的民族獨立斗爭的興起也是音樂家的民族覺悟提高,形成了民族樂派。主要用民歌旋律和民間舞蹈節奏、有名族特色的和聲代替德國音樂。
  2、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
  主要有1894年的12首練習曲op.8和1903年的8首練習曲op.42。其對和聲體系進行創新,打破三和弦,采用四度疊置的手法,節奏上多用復合節奏,向20世紀無調性音樂邁出重要一步。
  五、印象主要時期的鋼琴練習曲
  印象主義時期音樂形象模糊,多淡化旋律線條和表現力,強化和聲效果,推崇微妙精致的音色。代表人物為克洛德·德彪西。他不表現世間的矛盾激情,主張超然物外,在虛無縹緲的意境中有一個忘我怡靜的世界。他的12首練習曲是肖邦練習曲傳統的繼續,大量運用大小三和弦、平行和弦等用不和諧的音響塑造精致細膩的音色,還有部分對景色的描寫,營造出朦朧的幻覺,還透露著高雅的氣息。
  參考文獻
  [1]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11.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B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24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